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淞沪会战初始阶段,5万中国军队围攻上海5千日军的战斗。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最终功败垂成?

这还得从淞沪会战打响之前说起。

1932年,中日《淞沪停战协定》后,上海只能由“保安队”维持秩序,而日军则可以在上海公共租界及吴淞、江湾、闸北等地驻兵,建立据点。南京国民政府自1934年起,密令修筑上海周边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为了加强上海防务,蒋介石任命张治中为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上任后,命令所部化装成为保安队入驻上海各处。

张治中说过:“中国对付日本,可分作三种形式:第一种他打我,我不还手,就像‘九一八’事变;第二种他打我,我才还手,就像‘一·二八’战役、长城战役;第三种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做‘先发制敌’,此次淞沪战役,应该采用第三种。”

蒋介石同意了张治中先发制人、主动攻击的设想,但要求他待命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与张治中

1937年8月9日下午,二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机场警戒线,并开枪射击中国保安部队,拆除防御工事,被中国部队击毙,战争一触即发。

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

南京国民政府决心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消灭在上海的日军,如果不能歼灭,最低限度也要将日军赶下海。

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日本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人数不超过5000人。

一、先手不发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日军。张治中提早就派出连长以上军官穿着便衣,分批到上海进行实地侦察。将虹口租界内的地堡、街垒,按自左至右的顺序统一编号后,标志在5000∶1的地图上。

12日中午,张治中就率领87师、88师进入市区预定位置。

上海人民突然见到这么多装备精良、军容严整的中国军人,很振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原想在1937年8月13日拂晓前开始攻击,可是蒋介石还是没有下命令,还在等待美、英、法、意四国各方面的调停。上午9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冲出了租界。中日双方在八字桥发生交火,淞沪会战就此打响。

黄昏,日军以坦克掩护步兵攻击八十七师阵地,日舰连续炮击上海市中心。

真正的战斗是从14日拂晓开始的。蒋介石命令张治中发起总攻,同时出动了中国空军轰炸日军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进攻日军据点,在虹口、杨树浦等地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虽有不少的伤亡,但反复争夺,连战连捷,一度夺回了沪江大学,又占领了日本海军操场,部队迫近到租界外面的姚家桥。

攻陷公大纱厂后,中国部队乘胜向引翔港进攻,处于劣势的日军不甘心撤退,他们趁着台风过境的时机,在上风方向点燃民房,大肆纵火,妄图以火龙阵阻止八字桥附近的中国军队前进,中国军队踏着浓烟烈火奋勇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晚上,张治中接到蒋介石电令:“今晚不可进攻,另候后命。”开战才两天,却接到两次“不可进攻”的命令,张治中盯着手里的电文,一声不吭。本想趁日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凭借初战告捷的昂扬士气,可以一鼓作气把虹口的日军扫进黄浦江。

可是军令如山,只好依令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15日、16日,中国军队并没有继续全线进攻,而是在调整部署,准备下一步总攻。

17日,87师和88师再次发动总攻,经过激战基本肃清日军外围阵地,将日军压缩到虹口杨浦狭小区域内的曲尺状防线。

18日,中国军队攻势又叫停了。

19日,发动第三次总攻,但未能攻占日军核心阵地公大纱厂,战斗形成胶着状。

21日,以日本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输着日军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约1万余人从日本出发奔赴马鞍群岛。

22日晚上,日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

二、预判不够

当时,张治中已改任第9集团军司令,所指挥的部队不仅仅只有87、88两个最精锐的德械师,第56师、98师、第36师和独立第20旅也先后加入。

其中,98师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36师、87师、88师是首都警卫军发展而来,都是中央军的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军队

那么,日本海军上海陆战队是什么实力呢?在1932年10月,这支部队升格为“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编制包括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和若干直属部队,总兵力增至2000人,装备精良,远远超过一般的陆军部队。

淞沪会战开始后,日军要求上海特别陆战队务必坚守6天,坚持到日本本土的陆军增援到达。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连发两封电报请求火速增派援军。

18日和19日,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陆战队2个大队和佐世保镇守府陆战队2个大队共约2400人于先后到达上海。同时日军也开始在上海的侨民中紧急征召在乡军人(即退伍军人)作为补充兵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海军陆战队

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又有内线作战的便利,看上去围歼这数千日军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是,除了地面部队,日军在长江口海域还有4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12艘炮舰。航空力量有岸基航空兵进驻长崎大村机场、朝鲜半岛南端的济州机场和台湾台北机场的轰炸机38架、战斗机14架,以及“龙骧”号、“凤翔”号航母、“加贺”号航母和“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上的123架舰载机,日军雄厚的海空力量成为战役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日一天中,仅527团就有7名连长阵亡。一位曾参加过淞沪战役的老兵说:

“战争一开始就极为残酷。有一个大纱厂没拿回来。我们523团攻进去一个营,结果一个营整个死在那个大纱厂里头。在日军飞机舰炮轰炸下,往往一个中国部队不到两天就伤亡殆尽地换下来了,人枪并毁。我亲眼见到一个团,整整齐齐地上去,下来时,只剩下几付伙食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指挥不力

日军除了强大的海空火力优势外,在战前周密准备做好的防御工事也发挥了大作用。

20日夜,中国军队已经推进至汇山码头,将日军压迫至黄埔江左岸狭隘地区,同时包围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据点。但是,日军在上海的据点大都以钢筋、水泥建成,异常坚固。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筑成,围墙的厚度高达0.8米。中国炮兵部队瞄准大楼的外墙进行猛轰,却仍然无法将其摧毁,致使中国军队一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日,张治中曾向蒋介石报告说:

“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坚,但因每一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堡垒,终至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

这种攻坚战要求中国军队必须配备相应的重武器。张治中报告说:

“本日我炮兵射击甚为进步,命中颇佳,但因目标坚固,未得预期成果。如对日司令部一带各目标命中甚多,因无烧夷弹,终不能毁坏。”

仅有的三门榴弹炮,一门因射击激烈,膛线受损、一门膛炸、一门不能射击。这种情况,自然无法克敌制胜。

那么,中国军队当时是否完全缺乏攻坚的重武器呢?不是没有,是何应钦没有想到,蒋介石也没有想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后来,蒋介石曾在日记里说:

“绪战第一星期,不能用全力消灭沪上敌军。何部长未将所有巷战及攻击武器发给使用,待余想到战车与平射炮,催促使用,则已过其时,敌正式陆军,已在虬江码头与吴淞登陆矣。敬之(何应钦)误事误国,实非浅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总之,淞沪战役开始阶段,中国军队没有实现摧毁日军陆上根据地的目的。

究其主要原因,如上所说:

战略上,先发不出。受政治外交的掣肘,命令军队推迟一天进攻,这就失去了先手优势,是为兵家大忌;

思想上,预判不够。还凭借以往经验来备战,认为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就可以达成作战目的,没有充分考虑到日军的海空力量;

军事上,指挥不力。好用的武器没有及时发放给前线部队,导致攻坚不力,伤亡惨重,这种失误怎么可以原谅呢?另外,张治中本人指挥部设在南翔,远离前线,不能迅速根据战况及时改变部署,对几个师的攻击进度始终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蒋介石对他的军事指挥很不满意。9月4日,张治中亲函蒋介石,汇报淞沪战场自开战以来三周的作战经过与得失,恳切表示辞去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职务,并荐贤自代。9月22日,南京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任命他为管理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原因,还有中国部队更偏重于野战,缺乏城市巷战的训练和技术,一味只知道平推直进,战术相当呆板,很少使用有效的爆破手段,也是令人不解。战役开始的前两天,只投入了2个师的兵力,没有集中兵力进攻,火炮也没有集中使用,导致火力分散等等……

就这样,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第一阶段的优势全都化为乌有,战场主动权易手,淞沪会战也进入了更为困难的第二阶段。

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胜的教训,认为:

“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