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中美元首会晤,岛内同样保持高度关注,紧盯中美发布的通稿里的种种细节,也就自然而然地注意到,在和美国总统拜登会面时,中方特意对赖清德“指名道姓”,要求美国认清后者的“台独”本性。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就解读说,过去,大陆领导人几乎都没有亲自点名过台湾地区领导人,哪怕是蔡英文掌权的八年,两岸互动一直在走下坡路,也不曾在措辞中出现直接点名的情况。
因此他认为,如今出现这些变化,意味着大陆这边给赖清德定性,现在只差把对面正式列入“台独”顽固分子名单,说明只要赖清德在位,两岸关系未来就没得谈,失去了“政治回旋的空间”。
这里就不得不提,此前国台办官网公布了12个“台独顽固分子”,基本囊括了民进党的高层,赖清德的副手都榜上有名,唯独不见赖清德,现在既然大陆这边明确定性,他本人被列进去,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大陆这边对台措辞出现变化,马英九的人就第一时间出来表态,措辞可见他们的心态比较复杂。毕竟过去两年,马英九两次访问大陆,还在北京得到了大陆领导人的接见,也给两岸互动带来了短暂的积极信号。
就两岸关系而言,马英九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既是国民党元老,又是曾经台湾地区领导人,而且在他之后,民进党开始掌权,两岸互动态势急转直下。
可以说,马英九这几年奔走在两岸互动的第一线,意在告诉岛内,只有他才能在台海局势“兵凶战危”的背景下,为两岸互动争取最后一丝余地,而民进党在这个话题上,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过既然萧旭岑说两岸“失去政治回旋空间”,潜台词可能是,剩下来这段时间,马英九哪怕继续采取一些积极言行,可能也是无济于事。而就两岸关系表态,恰恰是马英九为数不多还能“发挥余热”的领域。
在赖清德当权的背景下,马英九所谓的“余热”也并不好使。不过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马英九两次访陆,客观上确实有积极意义,但也不宜过分高估。
大陆既然将赖清德明确定性为“台独”,就等于是明确宣告,对两岸互动不抱任何期待,而是会按照自己的战略规划,坚决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而且无论是马英九还是国民党,也许对两岸交流确实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但一旦来到“统一”这个话题,态度立刻就变得暧昧不清。马英九前不久也只是含糊其词地表示,国民党是“赞成和统,反对武统”。但他如今显然没法代表国民党表态。
实际上,国民党这边的方针,也与统一没多大联系,概括起来无非是“亲美、友日、和陆”6个字而已,这里面的优先级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谓亲美友日,无非就是向这两个国家彰显自己的利用价值,就和民进党一样,国民党也会费尽心思地巴结域外势力,为自己争取到一些讨价还价的筹码。
岛内国民党的一个侥幸心理就是,要是民进党当局“台独”色彩过于强烈,美国为了确保“维持现状”,不让中美在台海大打出手,可能会寻求和国民党勾兑,反过来制衡民进党。
但问题在于,如果论利用价值的话,在野多年、早已不成气候的国民党,可能也比不上一个有极端“台独”倾向的民进党。
更何况,民进党已经掌权8年,去年国民党与民众党的“蓝白合”硬是折腾成一场以双输告终的闹剧,打破国民党与民进党轮流上台的周期律,就已经说明国民党的底色。
我们也能看到,赖清德上台以来,一方面在两岸关系上持续输出自己的私货,另一方面,还在试图和美国一唱一和,暗中掏空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政治基础。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前段时间就多次拿2758号决议说事,用意可谓一目了然, 就是要为更大范围的美台勾连寻找借口。
所以别看拜登政府把“不支持‘台独’”挂在嘴边,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水分,中美其实都是一清二楚。
所以从旧金山峰会开始,中美在讨论台湾问题的时候,我方就开始要求美国明确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用意就是要美国在“战略模糊”和“战略清晰”中二选一。
拜登明年正式交权后,我们就该和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打交道了。而后者内阁中的对华鹰派,在台湾问题上摆出的态势只会更加激进,一方面对台军售会更加频繁,美台勾连也会进入更加露骨。
不过我们也早已明确,“台独”势力挑衅一次就反制一次,直到实现完全统一。如果将这句表态,和中方对赖清德“指名道姓”的措辞变化结合起来看,就更显得意味深长。
说白了,大陆现在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而不是什么给两岸关系“留下余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