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开始使用军衔制度,军衔授于当时在世的军队领导人,但已经不在世或者脱离军队的,但同样在各个时期对革命斗争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却无法授衔。
于是,在1989年,中央军委选出了三十三位军事家,之后又增补为三十六位,这三十六位里,包括一些早年牺牲的将领。在牺牲的将领里,有的是意外事故牺牲,比如叶挺。有的是在战斗中牺牲,如左权、黄公略,还有一种情况最为惋惜。就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许继慎。
现在说起许继慎,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在红军第一军里,他的名字是如雷贯耳,因为一开始,徐向前只是许继慎的副职。
说到工农红军第一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林彪。很多人都以为,林彪最初是红一军军长,然后成为红一军团长。但其实,红一军最初组建的时候,军长是许继慎。
由此,有很多人都觉得,如果许继慎能活到建国授衔很有可能授元帅。
本篇文章将带你了解许继慎将军的传奇事迹,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历史的读者,不妨静下来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收获。
许继慎原名许绍周, 1901年3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1923年秋,许继慎领导数千名学生痛打贿选的省议员后,被迫逃亡。这是一个进步青年人生的低谷,也是新人生的开端。
1924年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才华出众,许继慎很快脱颖而出。而后又在黄埔师生两次东征中屡建战功,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许继慎放弃国民党党籍,而后任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作为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将,参加了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但也因此身负重伤。
南昌起义前,重伤未愈的许继慎仍然追随部队来到南昌。遵照前委指示,许继慎转赴上海养伤,并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性情直率的许继慎渴望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而最了解他心思的莫过于周恩来。
1930年3月,周恩来找到许继慎,对他说:“鄂豫皖边境地区,创建了三支小股红军,他们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中央决定任命你为红一军军长前往鄂豫皖边区,你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这个担子很重啊!”
“我等的就是这一天!”
许继慎的喜悦溢于言表。
由此,许继慎也成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担任军长的。
1930年4月12日,29岁的许继慎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北黄安,成立了以郭述申为书记的特委和以许继慎、徐向前为正副军长的红一军军部。统辖三个师二千一百多人。
(徐向前元帅)
许继慎十分幸运,他在这里遇到了老同学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学生却相识恨晚的两人成为了一对配合默契的战场搭档。三个月的时间,许继慎整编了鄂豫皖边境三个苏区的红军为红一军,又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以两千人的队伍陆续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万五千余人,部队扩大了七倍不止。
红一军成立后,许继慎率军部和红二、三师兵发商南、皖西;徐向前则带领红一师向京汉线出击。
许继慎率部连战连捷,在英山之战更是歼敌一个整旅。这是鄂豫皖红军从未有过的战绩。
8月中旬,徐向前带领红一师遭到国民党戴民权师的攻击,双方正在拉锯较劲时,突然在敌后拥出两支红军部队,与红一师一起对敌形成夹击之势,致使敌人迅速溃败。原来是许继慎带兵赶到。
红一师指战员纵声欢呼:“许军长回来了!许军长带着部队回来了!”
这也是过去存在着严重隔膜的三支红军第一次实施了协同作战。徐向前后来回忆说,“把三个师,三股力量捏到一块儿许继慎是有很大功劳的”。
1931年1月,红一军与蔡申熙带领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由中央派来的旷继勋任军长,曾中生、徐向前分别任政治委员和参谋长; 许继慎则调任第十一师师长兼红四军前委委员,蔡申熙任第十师师长。
许继慎虽然被降低了职位,但并没有影响到他抗敌的劲头。1931年3月,在许继慎和蔡申熙密切配合下,在广水双桥镇地区全歼国民党第三十四师,此战生俘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各种枪炮6000余支,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歼敌整师的胜利。
周恩来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继慎很能打仗,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可天妒英才,这一切都因为张国焘的出现而成为历史。
(张国焘)
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不是中央委员的王明取得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极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被作为中央全权代表派到鄂豫皖根据地,其任务是按照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改造苏区。
6月28日,张国焘在中央分局会议上,全盘否定了之前鄂豫皖根据地所取得的成就,并对许继慎采取突然袭击,夸大许继慎某些缺点,无限上纲,指责他“在多方面保持军阀、土匪的习气”。同时张国焘又煽动一些人斗争曾中生,指责曾中生对许继慎的错误“难逃纵容之责”。
1931年7月上旬,军委扩大会议上讨论红四军向外进攻的方向和兵力使用问题。
张国焘提出军队应该去进攻大城市,但当时苏区虽然极大的扩充了兵力也仅有一万多人,用这些兵去打大城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许继慎率先提出了质疑。这引起唯我独尊的张国焘的不满,一定要让部队朝大城市进军,甚至提出了要进潜山,抵安庆,并进攻南京,直捣蒋介石的老巢。
军令如山,红四军主力被迫东进,占领英山城后,许继慎和曾中生、徐向前等领导人聚在一起认真分析了敌我态势,还是觉得张国焘的计划不明智。最终决定放弃原计划,改为南下进攻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
部队转换方向后,仅一个月时间,就歼敌7个团,生俘敌5000余人,恢复了大片根据地,由于这一带比较富庶,除筹集大量的粮食、布匹、武器给养外,还收缴了20余斤黄金、800余斤白银、7万元大洋。
红四军南下的胜利,本该表彰宣扬,张国焘却并不高兴,下令让部队全部回来。
这时,许继慎已经包住了敌人的两个团,正准备发起最后的进攻。面对张国焘严令部队马上撤回的命令,部队不得不退出战斗,眼看着就要被全歼的敌人从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脱,没有一个人不愤怒的。
回来后,大家都很气愤,集体给中央写信,揭露张国焘的瞎指挥。许继慎更是直接指出张国焘错误。
这让张国焘怀恨在心
而恰在此时,国民党特务送来了劝降信。
(曾扩情)
与许继慎同为黄埔军校一期同学的曾扩情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写了一封精心编撰的劝降信,派遣其手下特务前往湖北英山送达。见到信后,许继慎二话没说,当即命人将国民党特务送到军部,并把信交给了红四军政委曾中生和参谋长徐向前。徐向前和曾中生又致信党中央,报告事情的经过,本是磊落之举,然而这封信却成了许继慎“通敌”的所谓“铁证”。
张国焘召集沈泽民、陈昌浩、蔡申熙、李特等人紧急开会,他在会上宣布说,“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公然违背军委会决定,而且,有叛变之嫌,这个错误是十分严重的,我决定派陈昌浩同志前去处理这一严重事件。”
于是,陈昌浩带着一个警卫连赶到湖北英山县,接管了红四军的指挥权。当天,陈昌浩拿着这封劝降信有目的地找来许继慎问话,许继慎断然否认,徐向前则竭力强调“这完全是特务的反间计”,可是只手遮天的张国焘已将他的证词完全忽略。
而这封信也成为打击许继慎的所谓“铁证”。
1931年11月初,许继慎被秘密处决,年仅三十岁。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提起过许继慎的冤案。直到延安整风期间,陈毅向中央反映,引起极大震撼,在中共七大上,正式为含冤而死的许继慎等一大批被害者平反昭雪,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
许继慎既具有过人的才华又始终坚持正道直行。由于这样的品行,他获得了正直人们的称赞,但同样是由于这种品行,他得罪了像张国焘这样的奸邪之徒,最后罹难于“左”倾黑手之下。
性格即命运。许继慎不愿意与奸佞、伪善、邪恶为伍,他用短暂的生命捍卫了灵魂的圣洁,高尚的人们也用怀念来延续他的生命。
如果许继慎能活到建国授衔,以他的能力和资历,定会成为元帅的最佳人选。
谨以此文纪念许继慎将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