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上她故事

她的话语如同细雨般滋润

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

在法律的阳光下握手言和

这位80后“老娘舅

用“情理法”解开基层千千结

从金融到法律

“我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每当见到因家事纠纷而找上门的当事人,王立夏都会说上这么一句话,让对方紧张且犹豫的情绪得到缓解,将心比心顷刻间卸下防备,再娓娓道来的解决办法便能“听得进”。

“每次化解掉一个案子,听到当事人由衷对我说‘王老师,谢谢你’,我就非常有成就感。”14年来,从一名街道司法所的基层调解员,到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立夏调解工作室”,她带领团队用“情理法”化解婚姻家庭、医患、消费等各类纠纷,共调解纠纷3万余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00余次,筑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立夏的确“有故事”。她大学读的是金融与外贸专业,在外企工作多年,“从没想过会从事基层纠纷化解服务”。

后来,她看到街道招募“调解员”,当即报了名。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施行,王立夏便走上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岗位,成了上海人口中的“老娘舅”。

从金融到法律,第一天就令她慌了神。当时,她被安排在窗口做接待,一位当事人前来咨询房产分割,愣是将她问懵了。受刺激的她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修好内功。”她便跟着资深调解老师苦学知识、积累经验,后来还专门去读了法学本科。

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王立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绝招”比如,最早在处理邻里、婚姻、房屋等纠纷时,她觉得需要“情理法”,情为先、法为后。

碰到居民因漏水发生口角,她便语重心长地开导:“你说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让一让,都是小事。”一来一回,矛盾便化解了。

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王立夏进入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要处理的案件换成了消费、医疗等行业性纠纷,也由此从“情理法”变成“法理情”。很多当事人已进入到法院诉讼程序,但在诉讼前王立夏会承担诉前调解任务,既要给当事人提供便利、低成本的化解矛盾纠纷平台,也为了减缓法院的诉讼压力。“我可能会像律师一样,将有利于案子的法律告诉当事人,以第三方、中立的身份给双方可接受的调解方案,帮助达成一致。

从“摆不平”到“有水平”

“刚开始,我经常会被当事人不信任甚至嫌弃,认为我太年轻,‘摆不平’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立夏至今记得,有一天接待窗口来了一位老阿姨申请调解,她的女儿、女婿闹离婚,女婿擅自将外孙女藏匿在家中不让探望。打了110报警,但男方不开门,警察也爱莫能助。她说完自家情况,得知由王立夏负责调解,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小姑娘摆不平的。”王立夏赶紧解释:“阿姨,我和你的女儿女婿是同龄人,沟通起来更容易!”接着,她从法律角度分析现实情况,提出调解思路和办法,阿姨总算同意试一试。

随后,王立夏拨通了男方的电话:“姚先生,我是调解员小王,你爱人已经起诉到法院了,你知道吗?”“你想离婚吗?”“我们可以帮忙调解离婚,是公益服务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你看需要我的帮助吗?”……三个问题,暂时避开探视权问题,而是从解决小夫妻婚姻问题迂回切入,男方同意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解的过程并不顺利,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王立夏敏锐觉察到,矛盾的关键主要在男方。为了快速“破冰”,她一方面向男方严肃指出不让孩子母亲探望是违法的,另一方面诚心劝导:“孩子还小,不能只有爸爸,也需要妈妈的关心和关爱……”

这张“感情牌”起到了作用,王立夏从这位爸爸的眼神中觉察到一丝触动,便趁热打铁向其明晰法律赋予父母的探望权。男方第一次做出让步,同意让女方周末带孩子。

通过多次电话联系和面对面交流,王立夏和男方初步就调解方案达成了一致。但在约定探视的前一晚,男方又电话推翻了调解方案。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沟通,男方说出实情,他担心女方接到孩子后也会把孩子藏起来。为了打消男方的担心,王立夏承诺早上亲自陪同女方接孩子,到了晚上再陪同送回去。

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两位当事人,最终双方放弃打官司,带着王立夏草拟的协议书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友好协商了孩子的抚养权和财产分割问题。当初那位不信任王立夏的老阿姨,也特地找到她表示感谢,夸她“有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随着调解工作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领域,不断向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新兴领域拓展,王立夏开始思考:如何将调解领域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服务更多的群众?如何更好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诉源治理的作用?2018年,王立夏成立了“王立夏调解工作室”,创办了以“人民调解”为核心的社会调解组织——“冰之融法律服务中心”。

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王立夏牵头负责的调解工作接触到了更多疑难的纠纷。2023年起王立夏承接了市妇联“妇女维权驿站项目”,以专业力量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妇女权益保护等普惠性维权服务,构建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今年5月,王阿姨因家庭纠纷找到所属地妇联寻求帮助,但由于男方干扰迟迟未能解决。迷茫之际的王阿姨接到“知心姐姐”王立夏的电话,一股脑地把烦心事都向她说了去。王阿姨遭受丈夫家暴许久,王立夏一开始想着从调解入手致电男方,却遭受其言辞激烈“不承认”。于是,王立夏便梳理了另一条“逻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可以拨打110报警,通过派出所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再由法院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以保护受害者。在她的帮助下,王阿姨收集到了男方家暴的证据,并拿到了人身保护令,也的确对男方行为形成震慑。

7月份接妇联转派一起外地来沪未成年少女,因长期缺乏家庭关爱欲轻生自杀的纠纷,王立夏联动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青少年社工,由三支力量组成一支三师小组。心理咨询师为少女提供心理疏导、释放压力;由调解员介入化解家庭矛盾、修复家庭关系;由青少年社工引导参与公益活动、融入社会,最终帮助女孩走出阴霾、放弃轻生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王立夏还带领团队主动走入残疾人群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在她的带领下,探索推动评残规则制度进行创新突破。

“每一次调解就是一场普法宣传”,王立夏不断探索纠纷化解和法治宣传的有机融合,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至今已开展各类公益普法活动160余场,不断提升法治宣传的影响力。

法律的力量在于普及

调解正是那座连接法律与群众的桥梁

她始终怀揣一颗普法的心

将每一次调解视为一场生动的法治课堂

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

更在无形中播撒着法治的种子

部分素材来源:文汇、上观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喜欢就给我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