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新能源汽车行业日益内卷,对三电系统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威睿电动作为吉利集团转型新能源道路上的重要棋子,在动力电池、电控、电驱,甚至是充电设备和储能系统均有布局。

不过目前吉利系电动车品牌在电池方面仍大量依靠外采,未来威睿的产能仍待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地保障吉利旗下各大主机厂三电系统的自主可控供应和技术进步优化。

以下为正文:

自2013年开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狂奔,是中国整车厂们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也是汽车供应链各环节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在终端需求上不断得到认可的十余年。

今年8月,吉利旗下纯电车型不断刷新交付最快纪录,背后离不开另一家吉利旗下公司——威睿电动的支持。

01

背靠吉利,定位三电

威睿成立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扬帆起航的2013年,其前身是沃尔沃全球新能源研发部门。成立之初的威睿隶属于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体系的一级子公司。公司主营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驱动系统、充电系统、储能系统。

其中,动力电池占据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近40%,并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与寿命。且动力电池产品尺寸、规格型号较多,一条生产线大多只能对应一种新能源汽车产品,而整车和动力电池需要1.5年至2年匹配认证实验。

基于此,很多主机厂都希望把动力电池这一关键要素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控制整车成本,也提高生产效率。作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蓝色吉利行动”战略的组成部分,威睿从创立之初就被赋予了为吉利旗下品牌供应电池包产品的任务。

2015年威睿首款电池包下线,并搭载于沃尔沃车型上市,这也实现了沃尔沃电池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总成装配的国产化。

2021年,吉利集团旗下极氪成立,威睿作为吉利这场新能源转型豪赌的重要承载者,于当年七月被划到了极氪旗下。目前,极氪001FR、极氪007、极氪7X均采用了威睿公司研发的“金砖电池”,其800V电驱产品也覆盖到极氪多款产品。

一般来说,在三电领域有所布局的企业会更倾向自家企业,例如比亚迪完全采用自家生产的电池,长城汽车也会最大程度采用蜂巢能源的电池。

但早期,威睿并没有得到吉利集团如此倚重。

根据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2020年吉利集团共生产新能源汽车25285辆,其中威睿电动配套的电池系统为5470辆,占比仅为21.63%;宁德时代的配套量为15013辆,占比为59.38%。显然在动力电池方面,那时的吉利集团还是以宁德时代的合作为主。

包括在极氪汽车成立早期,其三电产品也是采购自外部供应商,如动力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的产品,电机采用日产的产品。如今,极氪采用威睿衢州工厂生产的电动动力系统,包括800V平台下的电驱、“金砖电池”以及电芯等产品。

这一转变背后,实际也意味着威睿的产品开始逐渐突破。

02

研产协同的技术路径

近期声量最明显的,是威睿的第二代“金砖电池”。其充电倍率达到5.5C,电量从10%充到80%仅需10分钟,是目前全球量产充电速度最快的动力电池。

据官方统计数据,在极氪007交付的版型中,威睿研发的金砖电池已经成为用户的首选电池方案,占比超过66%。

前几年在动力电池方面还默默无闻的威睿能研发出这样的产品,离不开过去十几年的技术积累。据了解,威睿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近700项,涵盖电芯、模组、PACK、BMS、电机电控、储能产品等核心技术。

而此基础上,威睿通过研产协同、自研+自造的方式逐步攻破技术难关,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产研协同的机制下,产品需求明确,内部沟通效率高,从电芯到Pack再到Demo的验证同步,最终成功实现磷酸铁锂(LFP)电池充电速度超过三元锂电池的成绩。

更何况,威睿还背靠吉利集团,可以与极氪在内的众多主机厂沟通衔接。这种优势在动力电池加速内卷的时代更为可贵,能够迅速积攒起丰富的量产经验。

除动力电池外,其业务范围还涵盖电控、电驱,甚至是充电设备和储能系统。

电驱方面,威睿全面覆盖了800V高压平台,推出800V高性能SiC四电机驱动系统,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碳纤维包裹转子技术的量产电驱,也是目前全球量产功率及扭矩密度最大的四电机分布式电驱。

充电设备方面,威睿先后研发了极充V1(360kW)、极充V2(600kW)、极充V3(960kW)三代极速液冷充电桩,极充V3是全球首个量产单枪输出功率达到800kW的全液冷充电桩。这也使得用户最快可以在10分钟完成补能。

这一由电池、电驱系统、充电产品组成的领先行业的“全域800V三电系统解决方案”的推出,是撑起吉利系车型三电系统的重要环节。

但如何将产品落到实处,对制造端仍有较多挑战。

03

超级工厂仍需扩充产能

目前威睿公司在国内拥有四座工厂,分别位于衢州、杭州、宁波、枣庄。

从产能来看,威睿衢州工厂年产能目标达48Gwh动力电芯、84万台电池系统、121万套电驱产品,储能可实现产能17Gwh。宁波工厂承担主要的三电研发、试验试制的任务;杭州工厂承担智能驾驶域控电子产品和充电桩、电池BMS等的生产;枣庄工厂则由吉利与欣旺达合资建设,年产15万台套电池包。

四座工厂中,衢州工厂承担的产能任务最大。

当前,威睿衢州工厂的电芯产线效率为24 PPM,平均每2.5秒可下线一颗电芯;电池工厂单线生产效率达46PPM,即1分钟每条产线可同时处理46颗电芯。

在近期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行榜单中,威睿衢州工厂所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达1.94GWh,位列前十,市场份额为1.38%。

但这一数字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从吉利内部来看,除了极氪,还有吉利、领克、smart品牌也在使用威睿的产品。仅极氪一家,据其规划,2025年要完成65万辆销量目标。而按照吉利集团的规划,到2025年集团将完成9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吉利集团每年至少会有百万级的新能源电池需求。

目前,吉利系电动车品牌在电池方面仍大量依靠外采。随着各品牌对新技术的需求增大,同在吉利麾下的威睿势必将成为满足其需求并实现规模化降本的第一选择,这极为考验威睿的供货能力提升。

威睿公司总经理谢世滨透露,2023年威睿营收达到229亿元,而公司的目标是到2025年营收破千亿元。

市场需求趋势稳定的情况下,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核心实际是产能扩充的速度能否跟上。

04

结语

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进入后半程,新一轮降本势必催生各家主机厂对电池、电机、电控更强的掌控欲。

自主可控的三电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推动新技术体系化发展,仍然是下半局比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2013年成立以来,威睿始终立足于三电领域,是吉利集团对三电体系的重要布局。

能否跟上产能扩充速度,对威睿和吉利的发展都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