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无良心,即是行尸走肉;人若无道德,便似禽兽野蛮。"
这是汪精卫年轻时写下的诗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言辞慷慨、立志高远的才子,却在晚年成为了民族的罪人。
当他躺在日本医院里奄奄一息时,是否回想起这句诗,又是否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
风光无限的政坛新星
追溯汪精卫的一生,不得不提他早年的经历。
年轻时,他便以才华横溢著称,诗文皆佳,尤其擅长辞赋。
他的文章常发表于报刊杂志上,慷慨激昂,抨击时弊,呼吁变革,一时名声大振。
1910年,年仅27岁的汪精卫在广州《国民日日报》发表了《猛回头》一文,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呼吁人们奋起反抗。
文章一经发表,引起轰动,使他一夜成名。
次年,他又冒着被捕的风险,刺杀摄政王载沣,虽未得手,但其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
民国成立后,汪精卫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
凭借其出众的才干和孙中山的赏识,他很快在政坛崭露头角。
1912年,他出任广东都督府秘书长,1917年任国务总理。
1924年国民党改组,汪精卫出任党代理总理。
在随后的国民革命中,他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以说,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汪精卫是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权力斗争的迷途羔羊
然而,在蒋汪斗争中,汪精卫渐渐迷失了方向。
他与蒋介石在党内的权力角逐日益激烈。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洗共产党员。
汪精卫对此深感不满。
但在随后的斗争中,他却处处受挫,几次被迫出走。
在连年的党争中,汪精卫逐渐意志消沉。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对国民党失望透顶。
1929年,他在广州成立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开与南京的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但不久,便被迫解散。
屡遭挫折的汪精卫心灰意冷。
在日军侵华、国家危亡之际,他非但没有奋起抗争,反而萌生了投敌的念头。
1938年12月,在日本特务的怂恿下,他秘密飞往日本,开始为日军提供帮助,并最终在1940年成立了伪政权。
从此,他彻底沦为民族的罪人。
刺杀埋下健康隐患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会议。
原定在会后合影,但蒋介石迟迟未到场。
汪精卫等得不耐烦,坐上了主座。
谁知这时一名叫孙凤鸣的青年冲上前,连开数枪。
汪精卫当场倒下,左臂、左颊、后背中弹。
妻子陈璧君也在场,慌乱中以为是蒋介石所为。
伤势严重的汪精卫被送往医院抢救,虽保住一命,但一颗子弹却嵌在脊柱旁,成为了健康的隐患。
查明真相后,刺客竟是一个爱国志士。
原来他要行刺的对象是蒋介石,但见他迟迟不来,便将矛头指向了汪精卫。
次年,这位热血青年被处决。
遇刺事件改变了汪精卫的人生轨迹。
伤愈后,他感慨英雄末路,决心另谋出路。
此后,他与蒋介石分道扬镳,最终投靠日本,成为傀儡政权的傀儡领袖。
困顿中赴日养病
抗战时期,汪精卫领导的伪政权极尽卖国求荣之能事。
但到了1944年,日本节节败退,德国也即将战败,令他忧心如焚。
此时,汪精卫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那颗未取出的弹片折磨着他,仿佛在控诉其罪行。
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等也找上门来。
汪伪高官们吓坏了,赶紧向日本求援。
虽战事吃紧,但盟友的地位使然,日方还是决定全力医治。
于是,汪精卫登上"海鹣号"(谐音"汉奸号")专机,飞往日本名古屋疗养。
战火中的豪华病房
抵达名古屋后,汪精卫被安排在一家豪华医院的特别病房里。
尽管战事吃紧,日本政府依然不惜重金,为他配备了最优秀的医疗团队。
整个病房占据了医院的一层楼,装潢奢华,设施齐全。
然而,病魔却并未放过他。
尽管有优秀的医生悉心照料,汪精卫的病情却不见起色。
他整日卧床不起,身体虚弱,饱受病痛折磨。
更令他感到恐惧的,是美军轰炸机随时可能降临的炮火。
为此,日本人专门在医院修建了一个地下防空洞,以备不时之需。
汪精卫对此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应有的礼遇和保护。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养病期间,无数中国军民正在前线浴血奋战,抵抗日寇的侵略。
相比之下,他的处境又是多么讽刺 - 一个民族的罪人,竟然躲在敌人的医院里,享受着奢华的待遇。
弥留之际口述遗嘱
时值1944年11月,虽已是深秋,但战火依旧炽烈。
美军飞机常来轰炸,医院专门为汪精卫建了防空地下室。
然而,就在11月6日,汪精卫病危,他知道大限将至。
一开口,便是"余年甫弱冠,即追随先总理,献身党国......"。
他字字句句都在为自己开脱,宣称自己"爱国"、"无私",却语无伦次,前后矛盾。
口述期间,防空警报响起,汪精卫连人带床被送进阴冷的地下室。
一夜折腾,他已奄奄一息。
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这位61岁的民族罪人在异国的医院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直到弥留,他仍不忘狡辩。
一纸未完的遗嘱,难掩其人毕生的错误。
死后仍难安葬
作为头号汉奸,汪精卫死在这个时候,倒是"时机恰当",免去了被审判的命运。
陈璧君带着丈夫的遗体回到南京,将其葬在梅花山,以示对孙中山的"忠诚"。
她唯恐坟墓被毁,特意用5吨钢筋浇筑了墓壳。
谁知仅10个月后,国民党就将其墓地炸毁,尸骨被焚,骨灰抛入路边水沟。
挖出遗体时,发现汪精卫手里握着一张纸条,上书"魂兮归来"。
这是陈璧君的笔迹,她想让丈夫魂归故里,但天不遂人愿。
汪伪政权的其他头目也难逃一劫。
有的被处决,有的判无期,有的服毒自尽。
陈璧君也被判无期徒刑。
正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一切都成历史笑谈
纵观汪精卫的一生,不得不感慨"人心叵测"四字。
他本是无数有志青年的偶像,却堕落成世人唾弃的民族败类。
他临终前还在做着"葬在梅花山"的美梦,却葬身鱼腹。
他想着"魂归故里",却魂断异乡。
汪精卫曾作诗云:"人生愿免俗人羞,竹溪松风度此生。
"然而,他的一生,不正是"俗人羞"的写照吗?青年时"为国为民"的誓言,早已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当初那些慷慨激昂的诗篇,也不过是他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如今,当我们回望历史,汪精卫早已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然而,这位千古罪人留给后人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大义重于泰山。
对那些出卖灵魂、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人,历史终会还以公道,人民永远不会宽恕。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1944年,汪精卫口述遗嘱4天后受惊而死,入殓时衣兜被放入一纸条
2023-06-12 17:51·寻史奇谈
汪精卫之死:死前4天口述遗嘱时受惊吓,入殓时手中被放入一纸条
2022-04-23 16:31·李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