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的阴霾笼罩大地,是什么让一个17岁的少女无所畏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生死攸关的时刻降临,是什么让一个花季女孩挺身而出?让我们走进嘎丽娅短暂却闪耀的一生,聆听她用生命谱写的和平之歌。

天使降临人间

1928年2月的一个早晨,绥芬河的张焕新家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

张焕新和妻子菲涅喜获一女,取名嘎丽娅

谁曾想,这个初见人世的小女孩,日后会在战争中书写下感天动地的传奇。

嘎丽娅是张焕新和菲涅爱情的结晶。

张焕新,一个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菲涅,一位热情善良的乌克兰姑娘。

两人跨越国界,携手相伴,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就这样出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

可爱伶俐的嘎丽娅是家里的开心果。

哥哥们疼爱有加,父母更是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嘎丽娅很快展现出了音乐和语言的惊人天赋。

她拥有天籁般的歌喉,俄语、中文、日语也样样精通。

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孩,正一天天茁壮成长。

绥芬河的大街小巷常常响起嘎丽娅的歌声。

人们说,这姑娘不光人美心善,歌也唱得好听。

邻里乡亲没有不喜欢嘎丽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这个边陲小镇。

张焕新夫妇为女儿的茁壮成长而骄傲。

他们期盼着,女儿有朝一日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翅高飞,成为一个有学问、有贡献的人。

然而,命运无情地开了个玩笑。

嘎丽娅的人生轨迹,被一场战争生生改变。

1933年,日军侵占绥芬河,嘎丽娅一家原本安宁的生活被战争无情地打破了。

硝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

张焕新不得不卷起铺盖,带着妻儿逃难,辗转多地。

战火中的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的阴霾笼罩着绥芬河。

日军的铁蹄肆虐,嘎丽娅无忧无虑的童年戛然而止。

尽管生活艰难,父亲张焕新仍竭尽所能供嘎丽娅读书,希望女儿能成才自强,将来有出息。

嘎丽娅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她在学校里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老师常常夸她聪颖过人,同学们也喜欢她乐于助人。

尽管生活清苦,但求知的欲望和高尚的情操,让嘎丽娅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

1941年,13岁的嘎丽娅以一曲悦耳的歌声赢得了"金百合歌手奖"。

她在侨民音乐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宛如战争年代里一道希望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的歌声抚慰了人们焦虑的心,也唱出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获奖的喜悦还未平息,现实再次无情地给了嘎丽娅一记重锤。

哥哥应征入伍,成了抗日战士。

从此,合影中的兄妹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年幼的嘎丽娅强忍悲伤,在心底默默祈祷:但愿哥哥平安归来。

1943年,15岁的嘎丽娅与哥哥的合影,成为了这对手足天各一方前留下的珍贵记忆。

战争让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嘎丽娅感同身受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重享天伦之乐?我要为此做点什么!"嘎丽娅暗暗发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噩耗接踵而至。

1944年,嘎丽娅的父亲名列劳役名单。

年迈多病的父亲若是被强征,性命难保。

嘎丽娅毅然替父从军,到日军医院做苦工。

在那里,她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

爱与恨在嘎丽娅心中交织,和平的渴望与日俱增。

同年9月,中国人民在天长山要塞奋起反抗,遭到日军血腥镇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的心在滴血:我们到底要承受多少苦难?战争何时才能结束?

勇敢的和平使者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开始向绥芬河的日军发起总攻。

炮火连天,日军负隅顽抗,天长山要塞成为最后的战场。

战事胶着,将士折损。

为避免更多无谓的伤亡,苏军决定先派人上山劝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谁能担此重任?部队里没有懂日语的士兵,劝降谈何容易。

危急时刻,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报告,我愿意去!"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挺身而出,正是嘎丽娅。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姑娘,要独自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这不是去送死吗?

嘎丽娅坚定地说:"我熟悉日语,也了解日本人的习性。

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说服他们投降。

"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指挥官被嘎丽娅的勇气打动了。

他拍着嘎丽娅的肩膀说:"好样的,娘子军!祖国和人民会记住你的功勋。"

嘎丽娅回家向父母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抱头痛哭,父亲也红了眼眶。

"爸爸妈妈,我是绥芬河的女儿,我要为家乡的和平尽一份力。

"嘎丽娅语气坚决。

母亲怎么也舍不得让女儿去冒险。

嘎丽娅抱着母亲说:"妈妈,我知道您舍不得我。

可是,和平需要牺牲。

如果我的努力能换来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这是我毕生的荣耀。

"母亲泪如雨下,她知道女儿已经长大,有了为国为民的担当。

父亲沉默许久,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丽娅,去吧!无论生死,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嘎丽娅紧紧拥抱父母,泪水打湿了衣襟。

她不知道,这竟是生离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行前,母亲摘下自己的红头巾给女儿戴上。

"丽娅,愿苍天保佑你平安归来。

"嘎丽娅含泪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为了和平,我在所不惜!

1945年8月12日,嘎丽娅跟随苏军战士,手持白旗,向雄踞山上的敌人大声呼喊:"放下武器吧,战争已经到了尽头。

再抵抗也是徒劳,只会害了你们自己。

"嘎丽娅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传递着和平的讯息。

日军阵地上,一个军官探出头来,用日语喝道:"你是谁?为什么要我们投降?"

嘎丽娅镇定自若地答道:"我是绥芬河人民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代表仁慈的中国人民,劝你们体恤民众疾苦,放下武器,停止无谓的抵抗。"

"小姑娘,你懂什么叫战争?我们是不会投降的!"军官傲慢地说。

嘎丽娅正色道:"我虽然年轻,但我深知战争的残酷。

你们有家人吗?他们一定也盼望你们平安归来。

如果你们执迷不悟,最后只能走向灭亡。

何苦呢?投降是明智之举,希望你们能以民众的利益为重。"

嘎丽娅的一番话,让日军军官陷入沉思。

僵持了许久,军官终于开口:"如果我们投降,你能保证我们的安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斩钉截铁地说:"我以人格担保,投降的官兵一定会受到人道的对待。"

就这样,在嘎丽娅的劝说下,日军终于同意了投降。

但他们提出让嘎丽娅独自上山谈判的要求。

战友们坚决反对,担心这是日军的诡计。

可嘎丽娅执意要去,她明白这是和平的最后机会。

嘎丽娅嘱咐战友,如果天黑前她没有回来,就用猛烈的炮火攻山,不要顾念她的安危。

大家热泪盈眶,向这个勇敢的女孩行了最后的军礼。

8月12日下午,嘎丽娅只身走进了天长山要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去,便是天人永隔。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妈妈,不要哭,我没有白白牺牲。

当和平到来的那一天,请为我骄傲地笑。

"嘎丽娅似乎在天国这样安慰伤心欲绝的母亲。

在后来的岁月里,菲涅常常抚摸着嘎丽娅的照片泪流满面。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嬉戏,菲涅都会想:这就是女儿用生命换来的幸福啊。

嘎丽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奠这位少女英雄。

她的坟前,鲜花如海,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有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

"绥芬河的女儿啊,你是祖国的脊梁,
和平的使者啊,你是民族的英雄。
青春永不凋零,爱与勇气同在,
你的身影长留,山河永世不忘。"

嘎丽娅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民族的重托。

她以芳华的生命,点亮了和平的明灯。

多少年过去,人们依然在传颂她的丰功伟绩。

一位当年的老战士说:"嘎丽娅不愧是双语教育的典范。

不仅语言精通,而且爱国情深。

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俄友谊的见证。"

还有人曾问菲涅,身为母亲,她是否后悔让女儿去参加劝降?菲涅凄然一笑:"作为母亲,我心如刀绞。

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以女儿为荣。

她的牺牲,换来了万家平安,这是何等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嘎丽娅虽然英年早逝,但她的精神永垂青史。

勇气、智慧、爱心,构成了嘎丽娅的全部人生。

我们缅怀她,更要学习她,把爱与和平的火炬传递下去。

让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姑娘。

但愿再没有战争,再没有生离死别。

让嘎丽娅的笑容,永远定格在和平的蓝天下。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17岁少女上山劝日军投降,被拖入山洞后下落不明,只留下一块头巾
2023-02-07 23:00·寻史奇谈
17岁少女上山劝日军投降,却被拖入山洞,找到时只剩下一块头巾
2023-02-21 16:47·通政司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