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9/e9a0cc3bj00sn71we000td200n400aig00it008j.jpg)
近日,“光华思想力研讨会:小微经营者,疾风劲草暨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发布”于线上举行,相关领域的学者与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小微经营者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合主办,蚂蚁集团研究院与网商银行协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刘俏;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蚂蚁集团高级副总裁,网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晓龙出席会议并发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研究部主任孔涛主持。
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联合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调查报告暨第四季度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报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获取最新报告)。自2020年起,该报告已连续发布17个季度。报告显示,得益于9月底国家政策的调整,小微经营者对第四季度的信心指数跃升至51.0%,重返乐观区间。同时,小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总体呈现缓和复苏态势:营收环比回升,净利润率环比持平于4.7%,现金流维持时间较上季度与去年同期均有增长。
今年,国家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消费,如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主要集中在实物消费、大件消费,对餐饮食宿、文化娱乐、医疗养老等日常消费、小额消费支持相对较少。调研报告也发现,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小微的信心明显增长,而消费服务业依然疲弱。政策刺激带来短期的信心提振,小微经营者对市场需求、营业收入的改善预期明显,但小微经营者的增加雇员、扩张生意的意愿不明显。小微经济要进入更良性循环,还需实际经营状况实现更持续的改善。
刘俏在致辞中谈到,“小微经营者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构成一个生态。希望国家的政策能更多的往消费端、需求端倾斜,客观上对小微经营者状况的改善能够起到作用,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也有帮助。”
“相比中大型企业,小微抗风险能力弱,对改善宏观环境、提升需求水平的需求更为迫切。”刘世锦表示,几亿的小微经营者和相关就业人员既是生产者,也是最重要的需求者,“如果小微生意好,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那么也会拉动社会的整体需求。”
常修泽提到,“小微经营者与人民群众关系十分直接,一般的老百姓接触中国经济,直接接触点是小微经营者。要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为小微经营者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金晓龙表示,消费补贴政策可以考虑更多向服务业小微倾斜,广大人民群众在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费中享受到政府补贴,满足感会更好,服务业拉动就业的效果也更好。网商银行作为一家专注于服务小微的银行,将持续关注小微,全力通过线上化的信贷、理财、支付结算等综合化的数字金融服务支持小微,服务好实体经济。
报告摘要
基于本次调研的分析,我国小微经营者在 2024 年三季度的经营状况、所面临的经营压力、扶持政策的覆盖、融资情况、对2024年四季度的信心等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1、三季度小微经营者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率较上季度均有所回升,现金流可维持时长有所好转。三季度小微经营平均营业额为13.6万元,同比下降4.8%,较二季度环比上升19.2%,环比增幅明显。小微净利润率均值为4.7%,较上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季度小微经营者现金流平均可维持时间为3.0个月,较上季度增加0.2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1个月,为2022年三季度以来最高值,现金流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2、市场需求疲软依然为小微经营者最大痛点,税费压力仍处高位;雇工和公共事业费等成本压力上升。三季度,小微市场需求方面的压力有所加重;经营成本压力作为第二大压力来源,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较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雇工成本从二季度的27.8%上升至29.0%,雇工成本的上升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小微经营者在雇员人数的实际表现和未来预期均有下降;公共事业费成本压力也从上季度的9.4%上升至10.8%。
3、融资需求有所下降,融资仍以满足日常资金需求为主要目的;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额度提高,融资成本下降;从国有大行获取融资比例增加。小微经营者从传统银行借款的占比继续成为第一大融资来源。通过向传统银行经营性借款占比自2023年一季度起持续快速攀升,继2024年一季度成为小微第一大对外融资渠道后,二季度占比(21.1%)进一步上升,三季度占比(19.2%)尽管有所下降,但仍为第一大融资来源。
4、小微应收账款问题有所缓解;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监管与执法公平公正仍是最大的营商问题。三季度调查数据显示,69.2%的小微经营者有应收账款,较上一季度(75.1%)下降了5.9个百分点。47.7%的小微经营者预期未来一年当地营商环境好转,为过去五个季度的最高值。在营商问题反应方面,32.8%的受访小微对营商环境的不满意体现在“监管与执法公平公正”,连续四个季度成为受访主体反应最多的问题。
5、小微经营者对微观价格和宏观经济预期均较为保守。小微经营者对自己主要产品或服务价格、支付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的预期相较前三个季度继续下降。三季度小微经营者对未来12个月GDP实际增速平均预期较上季度有所回升1。9月末中央颁布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改善小微经营者的宏观经济预期。
6、小微数字化程度增速有所降低。有线上销售的小微经营者占比和电子信息系统使用率均有所下降;在小微企业选择的多种经营平台中,微信和闲鱼的使用比例有较大幅度上涨,而天猫和京东等传统较大规模企业平台则有较大幅下跌。
7、小微经营者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信心指数明显回升,反弹至51.0%,回到乐观区间。从分项信心指数看,小微市场需求、营业收入信心改善较为明显,运营成本和雇员规模预期变动不大。分注册类型看,政策对规模更大的公司制企业信心提振作用更大。公司制企业信心显著提升3.7个百分点,显著高于荣枯线水平。
《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
由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网商银行开展并发布,已持续调研了四年多。其中,“小微信心指数”是学术界首次连续跟踪小微经营者的信心指数,为各界研究小微群体提供了大规模的微观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统计局、财新等发布的PMI、企业家信心指数的补充。
来源 |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北大光华学术资讯
编辑 |刘畅
排版 |李珅
审核 |奂然
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最新报告发布 市场需求疲软依然为最大痛点
最新报告出炉!专家学者齐聚北大,共话“小微经营者”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