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4年11月19日,小米集团公布本年度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总营收达925亿元,同比涨幅30.5%;未经调节净利润63亿元,同比微增4.4%。此外,创新业务如智能电动车分部经调节后净亏损15亿元。雷军在官网上宣传该成绩为小米“历史最强”,并详细提及创新业务分部收益97亿元。
在随后的业绩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卢伟冰宣布,截至10月底,小米SU7已交付超2万辆,预计11月还将再破2万辆。基于此,小米汽车将2024年交付目标由原先的12万辆上调至13万辆。
业绩持续强劲,手机汽车全面开花
近日,小米公司公布了其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小米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310万部,同比增长了3.1%,这一成绩使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了13.8%,连续17个季度稳坐全球前三名的位置。此外,小米在AIoT领域也有着出色的发展势头,其AIoT平台上所连接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已经上升到8.614亿台,同比增长了23.2%。
在这份财务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的优异表现。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小米在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列前三甲,市场份额高达13.8%,这一成绩不仅巩固了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地位,而且也证明了其高端化战略的成功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比例已经提高到了20.1%,这表明小米正在逐步摆脱低端品牌的形象,向高端市场进军。与此同时,小米在AIoT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上所连接的物联网设备数量已经上升到了8.614亿台,同比增长了23.2%。
在研发方面,小米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第三季度,小米的研发支出总额达到了人民币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9%,其中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投入占据了约33%的比重。与此同时,小米的员工团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今年年底大约将会有20,436名员工,而在这些员工中有48.6%都是从事研发工作的。这充分说明了小米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在新零售战略方面,小米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线下零售店数量已经超过了13,000家,这意味着小米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方面,小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的总收入达到了97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的收入达到了95亿元,其他相关业务的收入则为2亿元。尽管如此,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普遍高于同级别燃油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增程式电动车,因此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在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仅为17.1%。
然而,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三季度,小米SU7系列的新车交付量达到了39,790辆,这使得小米在11月13日成功达成了累计生产10万辆新车的目标。然而,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在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却出现了亏损,达到了15亿元。对此,小米副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目前正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尚且不足以支撑其盈利能力。
电动汽车或成“扛把子”?
近日,据小米集团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其表现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仅在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的总收入就达到了97亿元,较前一季度有所提高,毛利率达到17.1%。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V系列新车型的交付量持续攀升,10月份单月交付量已超过2万台,全年10万台的交付目标已经顺利达成,并且公司决定将全年交付目标由原先设定的12万辆调整为13万辆。
然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亏损状况也不容小觑,其净亏损额高达15亿元人民币,占到小米集团总体亏损的绝大部分。据小米集团CEO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中的解释,这主要由于小米汽车尚处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尚嫌不足,前期的自建工厂和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等重大投资项目导致了成本的分摊,从而导致了当前的亏损局面。他同时强调,这是电动车行业的普遍现象,并非只有小米面临这样的问题。他认为,根据行业规律,小米将需要经历一定程度的亏损时期,以获得更好的长期发展。
尽管面临着亏损压力,但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据了解,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在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部门的总收入为97亿元,毛利率为17.1%,相较于上个季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小米最新推出的SUV系列新车型的交付量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10月份单月交付量已经成功突破2万台,全年10万台的交付目标已经圆满达成,甚至超越预期,因此,公司决定将全年的交付目标由原来的12万辆调整至13万辆。
然而,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首先,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特斯拉、蔚来等知名品牌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小米要想从中突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次,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期待与对价格的敏感度,使得小米在产品定价和技术投入之间必须做出合理的战略权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小米未来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在第二季度销售的售价在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同比上升了2.0个百分点,达到了22.1%。特别是在人民币3000-4000元、4000-5000元以及5000-6000元这三个价格区间内,小米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16.8%、20.1%和8.9%,均实现了同比的大幅提升,充分展示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持续突破。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之下,小米在生产制造、材料研发、工程开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例如,8月13日,摩根大通发布研究报告,预测小米在第四季度的收入将按季度增长15%,尽管这个数字远低于小米实际增长的一半,但仍维持了对小米的“增持”评级。同一天,建银国际也上调了小米的目标股价,预计小米在第四季度的业绩将会保持稳定,甚至可能超出预期,给予了小米“跑赢大市”的评级。此外,中银国际也上调了小米在第四季度的经调整盈利预测,再次重申了“买入”评级,并将小米列为行业首选。
酷公司认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正式闭环已经在今年拉开序幕,并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展望未来,随着小米在技术端的不断迭代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平台协同体验以及打造更为全面的多场景产品矩阵,小米的增长潜力无疑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