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终于出现反弹!
虽然缩量反弹走不了多远,却也足以让鼓吹大牛市的人松了口气,还可以继续吹。
做投资首先要认清大势,方向错了,越努力越亏钱。
市场是连跌两天还是三天出现反弹,反弹一天还是两天,都不重要,因为这是在下跌趋势中。
既然是在下跌趋势中,最好的策略就是空仓(除了定投红利基金),管它市场怎么走。
在下跌趋势中,研究具体的下跌结构或者每天的高低点,试图从中获利,就是“屎上雕花,尿下浣纱”。
做任何事情,宁愿“粗糙的正确”,也不要“精准的错误”。
市场也没什么好分析的了,总之这里就是头部区域。
昨天,前任肖村长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发言刷屏了!
他说3000点是心理目标共识,4000点很高了,理由是4000点对应着GDP的比例超过120%。
这个说法引用了一个概念,即“巴菲特指标”,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
巴菲特认为:这个比例在70~80%之间,长远投资将获得很好的回报;100%,就要警惕;120%以上,很可能泡沫破灭。
然而,美国的“巴菲特指标”在2015年以后长期高于120%,似乎打了老巴的脸。
所谓“巴菲特指标”只是个人的经验之谈,并非经过严格论证的定律,错了也正常。
前任村长在引用这个概念时,数据不是特别准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驳。
但他表达的观点是“3000点是心理目标共识”,原因可能不太方便说,于是引用了“巴菲特指标”。
2020年,上交所修改了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新方法至少提高了200多点。
即便如此,上证指数多次跌破3000点,并长时间运行在3000点下方。
因此,说“3000点是心理目标共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原因就是前几年的超发!
2020~2023年,A股每年的IPO融资额分别为4792.94亿元、5426.43亿元、5869.66亿元和3589.71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约1600亿元,总额达到了2.13万亿元。
这还不包括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如果算上,总额至少翻一倍。
A股本身就是个资金推动型市场,供需失衡造成价格下跌。
除了IPO抽走资金,将来的大小非解禁还要继续圈钱。
市场没钱接盘,只能从时空两方面消化!
时间要足够长,空间要跌到位,并且IPO和再融资节奏要慢下来,不再带来巨大的增量。
所以,这几年的调整都是为前几年的疯狂融资买单。
目前,这个单还没有买完,还要继续“还债”,短期内就不要奢望什么大牛市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