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随后进入朝鲜支援作战,面对实力悬殊的美军,我国边境土地受到严重侵犯,但即使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旧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打响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一共打了5回战役,就在最后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被美军包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彭老总焦急万分,救还是不救,不救,十万志愿军将会被全部歼灭,可救,如何采用作战方式呢?
举棋不定的彭老总向毛主席发送电报,关键时刻,毛主席却让放弃救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放弃这十万志愿军了吗?今天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当年的战役历史。
1950年,彭德怀坐在指挥室中,犹豫不决,反反复复地看着地图,怎么才能把围困的志愿军救出来呢?不如让他们原地待命,等支援的士兵到达后,得以获救,要么就是让志愿军赶紧撤离,可志愿军只有一双腿,美军是坦克、汽车,再怎么快怎么能有车跑得快呢?这一问题让原本运筹帷幄的彭老总遇到了难题,情急之下,给在国内的毛主席发了电报。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进入房间后的毛主席没有任何动静,突然,彭德怀收到了电报,放弃救援,这让彭德怀十分惊讶,为何要放弃救援呢?数十万志愿军的生命怎么说放弃呢?
1.乘胜追击,掉入敌人陷阱
1951年4月,朝鲜第五次战争拉开序幕,志愿军兵分三路,齐头并进,我军长驱直入,进展十分顺利。不过这一现象却让彭德怀感到十分异常,志愿军的实力和美军相差甚大,进展过于胜利并不是什么好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上很多反常的细节,不是没有原因的!”
彭德怀始终谨记毛主席的话。众所周知,毛主席在军事上的谋略和胆识是过人的,果然,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毛主席给猜中了。
另一边,敌军的总指挥麦克阿瑟没有办法解决掉志愿军,李奇微临危受命,担任总指挥,他仔细研究了志愿军的作战计划之后,便决定利用志愿军作战精力只能支撑一个星期左右的短板,便把作战时间拉长,到时候在断粮的时候发动突击,包围起来,再一举歼灭。
在第四次作战之后,美军被志愿军打得退回了三八线以南,虽然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但总体来说,战场的局势对志愿军还是有利的。
但当时的志愿军并不知道美军的点子,志愿军逐步进入美军的地盘,这让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十分困惑,美国毕竟是经历过二战的,战斗多少会比志愿军经验多,为什么会好好撤退呢?明显是在诱惑我们进入他们的阵营,就在这时,强烈的预感让彭德怀坐立难安,立即下令停止追击,但为时已晚,已经掉入了敌人的圈套。
其实毛主席早在之前,就根据当时的战况,分析了其中的奥妙,以攻代守,一直以来,在和美军对抗的过程中,始终都是敌人一招,我们一招,见招拆招,却从来没有主动攻势敌方,志愿军在第五次作战时,经常掉入敌人的陷阱当中。
整个志愿军外围几乎形成了一个大包围圈,与外界断了联系,如果不赶紧做决定,这十万志愿军的下场便是全军覆没,无奈之下的彭德怀求助了国内的毛主席,听到毛主席的话后,立即茅塞顿开,敌人包围我们,我们也采用这样的作战方式去包围敌人,一环套一环,李奇微十分聪明没错,但都是志愿军已经玩过的把戏,怎么可能瞒得过毛主席的眼睛。
此时的志愿军停下了追击的脚步,李奇微也苦苦冥想,最终清楚了志愿军的作战方式,可那时候的彭德怀早就看透了美军的诡计,志愿军反应迅速,虽然遭到了敌人的围堵,但少数阻挡并没有造成影响,最后在志愿军的包抄之下,歼灭1.5万美军,粉碎了李奇微的战略补给。
成功化解此次危机之后,朝鲜战争的总体局势发生了巨大转变,为后期签署停战协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战略智慧,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反其道而行之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志愿军的伤亡,更让美军见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2.斯大林建议,改变作战方式
其实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主席总结出一套指挥模式,那便是运动战,这种作战当时在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当长一段历史,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依旧十分有效,作战过程中野心不要太大,把敌人全部放在我们的地盘再打,不过当时一直提倡的运动战,却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的胜利有着苏联的帮助,当初斯大林作为我国的好友,第一时间便告诉主席这种作战方式太冒险了,美军也是经历过多次战斗的,不会一次又一次的上当,自己经常和美军打交道,十分了解他们的军事力量,成功了那皆大欢喜,如果不成功,那结局会很惨。
斯大林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就能看出来对我国是真心实意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话语,主席也考虑过,对我们有用的就要采取,的确,朝鲜战争和平常战役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不转变作战思路,或许会损失惨重,于是把最擅长的运动战,变为了阵地战,最终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
直至1953年7月,中、美、韩、朝鲜,4国签订停战协议,这场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志愿军将美军打出了家门,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为新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一席之地。美国帝国主义的失败,也间接证明了新中国的的实力,两位伟人的共同努力,让这场原本弱势的战争,翻了一个漂亮仗,更让后人懂得,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3.“突围”方式,千古流传
而对于士兵被包围这件事,早在1946年还发生过一次,蒋介石集结20个旅的兵力,向苏北解放区进军,虽然占领了大量阵地,但有一个旅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蒋介石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可在万分情急之时,山东野战前线指挥致电给叶飞,说敌人火力太猛,8师已经撤离,你们也撤退吧。
可叶飞看了看当时的情况,怎么撤退,已经被包围的我们,难道从敌人身上飞过去吗?愤怒之下,叶飞决定白天不能撤,唯一的办法只能等待黄昏的时候,再实行突围。可黄昏似乎十分漫长,为今之计,只能守住最后的阵地,一旦唯一的阵地不保,那么结果就是被敌人围歼的下场。
养足精神后的战士,准备最后的突围,成败在此一举,这是一种绝处逢生的绝招,在四面被重围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四个小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果然,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其中一个阵地被敌军履为平地。
最后一丝希望放在了另外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阵地中,距离预计突围的时间还有2个小时,该如何维持下去,情急之下,为了减少伤亡人数,提前一小时突围是最好的办法,突如其来的进攻,让原本掉以轻心的敌人猝不及防,不仅没有守住阵营,反而损失掉了一整个纵队。
叶飞乘胜追击,包围敌人,随即,2.4万敌人全军覆没,这场仗打得很意外,突围得十分成功。战争胜利后,给了后人一个新的作战思路,豁得出去才能套得着狼,和朝鲜战争相比较,作战方式确实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奇异的思维扭转了战场局势,为赢得胜利做了充足准备。
战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任何一处细节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正是细节才能改变战场的局势,不过毛主席对朝鲜战场的把握,着实让人佩服,多种历史战争便能证明,危险时刻,毛主席的英明决断总能起到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一战的胜利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打出了70多年的和平,洗刷了中国历史上多年来的耻辱,同时也正是毛主席一次又一次的正确领导和志愿军英勇奋战齐心协力,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打破了美国战不败的神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