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差异化科学路径,对技术和营销的重塑。

来源| 聚美丽
作者| Age

不管是最新的护肤理念,还是明星大单品背后功效原料的筛选与迭代,行业的科学创新升级浪潮,已经是不可阻挡。

糖生物学、再生医学、多肽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前沿科学领域,不断给化妆品行业带来科研灵感,同时,来自医药医美等跨产业技术也逐渐成为化妆品行业的创新来源。

当然,前沿科学和医药医美等产业可溢出的科学成果有很多,对于化妆品企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从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等角度来看,未来哪些前沿研究是可应用于化妆品行业的?同时,化妆品行业需要营销科研两把抓,在以科技创新打造科学故事,建立品牌可信度的同时,要如何赋能营销实现1+1>2的联动?

围绕着这些行业命题,在主题为《化妆品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和营销概念还有哪些方向可以走?》的圆桌对话中,聚美丽邀请了专业美妆KOL大嘴博士郝宇担任主持人,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金岩、华熙生物再生医学部总经理丁可、第十四章Chapter XIV创始人梅鹤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爱军、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旺骁,展开了一场前沿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精华内容回顾:

在再生医学等前沿科学中,寻找“未来”

在化妆品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浪潮中,研判和选择未来的科学技术方向和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成为摆在每个行业人士面前的核心工作之一。

就目前来看,除却传统的精细化工之外,脂类、糖类、多肽与蛋白、核酸类等四类生命物质,已经成为目前行业中打造差异化科学心智的重要方向。

但化妆品行业的创新可能性远不止这些。

1)再生医学,将行业视野放宽到生命维度

如这场对话中,从前沿科学到基础医学,再到产业转化端,再生医学是被大家提到最多的前沿方向。

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先驱”,金岩教授率先从再生医学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皮肤的联系,进行了科学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中,再生医学申请学科的时候,是按交叉学科申请的,因为这一学科是研究人体组织器官从发育到衰老机理,及如何治疗的,这是需要多学科交叉来解决的。”

而这是学科本身,我们要如何理解再生医学和皮肤科学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需要明确,行业在解决皮肤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皮肤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它和其他器官一样,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身体中的每一个系统,不管免疫、代谢还是内分泌,都和皮肤有直接关系,并且问题都会从皮肤反应出来,它是一个对身体状态警示的机制。”

所以进一步来讲,皮肤科学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需要多种学科交融促进发展的。比如,囊块问题、基因调控问题、表观遗传学问题等,都是金岩教授看到解决皮肤科学的重要方向。

而只有知道皮肤存在什么问题,行业才可以找到更多方法去解决。再生医学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它不仅对皮肤,对其他组织器官、人体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以具体方向看,郝爱军教授就看到了干细胞、上清液、RNA、糖生物学在皮肤应用上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干细胞领域,她继续解释道,干细胞作用的实现,不仅仅是干细胞分裂减少后对干细胞进行补充,也可以找到影响干细胞生长的因素——微环境,进而探索开发微环境中促进干细胞生长的物质。

不过,目前国家并没有放开干细胞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但是上清液在转化领域是相对更可行的。

最近的研究成果也证实,在衰老毛囊、卵巢里注射干细胞和上清液进行对比,上清液的效果相对更好,我们认为是因为上清液中含有特殊的生长因子。

当然,她也表示,“毛囊/卵巢和皮肤生长需要的因子是不一样的,具体到化妆品领域的研究还需要验证。”

此外,RNA在以抗衰老为代表的皮肤应用上是很有前景的。她表示,目前医药端虽然仅开发出一款RNA药物,但效果不错,未来如果往皮肤方面转化,会相对更快一些。

在糖生物学方面,目前也有很多前沿的进展。比如RNA的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机制,为研究糖类化合物的新功能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所以在她看来,科学进展的速度是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的。

而在上述两位教授的分享基础之上,何旺骁提出了一个对于再生医学更开阔的认知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生医学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干细胞、细胞再生当中,我们在参加国家十五五指南基础编写的时候有提出一个思想:现在的再生不仅包括细胞再生,还要包括组织器官重构、结构重构和功能重构。

比如,面部皮肤衰老的一大表现是出现皱纹,这就是因为真皮层某一些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结构可以用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填充手段去改善,这种手段就相当于进行了结构重塑,理论上这也属于再生医学范畴。

所以他强调,现在不管是基础企业还是前沿企业,不仅要把再生医学当做一个前沿学科,还要把再生医学理解为一种全新理念和思维方式,用于解决现在的科研问题,同时在新品开发上也能有新的思路。

对此,郝宇也是深有共鸣。“再生医学从名字上就显示了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性,‘再生’更像是目的和终点,而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更偏向于手段、路径。所以我们研究和讨论再生医学这个‘目的’时,会把视野放大,甚至放到生命的视角上,不再只聚焦于细胞,而是更高层次的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若要推进再生医学等前沿科学的进步,商业化产业化在郝宇看来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假如一个效果显著,甚至具有科技颠覆性的产品出世,在它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也就是做了一次最有效的科普工作。”

而华熙生物是目前行业中成功实现再生医学应用转化的一个典型代表。2018年华熙生物开始布局再生医学,2020年上升到集团战略高度,过去2年间,它快速实现了由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转化。

“再生医学这种未来科技要真正发挥价值,势必是要将它转化成消费者可以体验到、感知到、应用到的产品。”丁可如是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胶原为例,他表示,过去行业更多是从物质角度研究,比如A物质B物质有什么作用,但在华熙生物看来,皮肤细胞的健康与否是能直接影响皮肤整体质感的。例如,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量多或者少,可以直接决定面部和身体的衰老程度。

所以丁可表示,华熙生物不仅会关注化妆品中的成分,还会考虑不同成分组合对细胞的协同调控效果。如何促进细胞更好地生长,延缓衰老,提升皮肤细胞的活力,激发细胞内生、刺激更多胶原蛋白的生成,都是实现对细胞精准调控的重要方向。

对于这一研究思路的选择,丁可直言,“我们的产业技术或许不是最高精尖的基础科学研究,但是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可以接收到、体验到的技术。”

2)沿着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前行,等待产业化到来

而若将思维发散到更宽阔的领域,大家也提出了更多可能性答案。

“生命医学中,我看好抗衰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郝爱军继续解释道,表观遗传学是指可以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比如上述提到的RNA药物就属于表观遗传的一类。(microRNA也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获得了2024年生理学/医学奖)

生命科学,是金岩教授认为能够带动皮肤科学领域突破的大方向。其中,他特别提及了两个细分方向:

一是干细胞相关的囊泡,特别是植物里提取的囊泡。“因为囊泡本身就存在,从人体到动物、中药草、水果都有。之前行业在植物提取的时候,它是被丢掉的东西,但现在它的价值已经被证明了。”

二是获取更高效、更高活性、更精准靶向的功效原料。具体获取路径上,他表示,在合成生物学基础上进一步学科交叉应用,是个可以让原料发挥更好作用的方向。

何旺骁则是提供了合成生物学的另一种思路。

据他观察,虽然合成生物学既可以从结果也可以从过程去实现干预,但目前实操中更多还是看结果,即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或相关技术产生胶原蛋白等物质,做成产品出售。

“但是合成生物学还要考虑人体,人体是最大的生物反应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它无时无刻在反应。这就相当于它所有东西都是合成反应的过程。”

所以沿着这一思路,他表示,我们可以通过体外的手段去干预体内合成的过程,从而实现相应目标。

以胶原再生为例,“很多人提到内源胶原的再生,就直接想到让细胞重新产生胶原,这也就相当于细胞不断在合成,但这个合成过程,其实也可以用分子学调控等手段实现。”

而合成生物再往下研究就涉及到基因编辑,但基因编辑是有条件的,“得做可控的基因编辑,就是在把外源基因导入到体内后,需要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它在需要产生的时候产生,不需要产生的时候停掉。”

不过,目前可控的基因编辑距离转化相对较远。如果将目光拉回到现在,“人体内,本身存在很多分子,我们可以去寻找本身就有的东西。”

他解释道,因为人体本身就有控制产生、消失的调控系统。比如,为什么肿瘤病人更容易得口腔溃疡,因为肿瘤病人本身中粒细胞很低,经过放化疗之后,它的调控系统就失灵了,人体通过防御即口腔溃疡,维持平衡。

不同于上述两位,梅鹤祥没有给出具体答案,而是分享了一个寻找未来趋势技术的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过去的经验来讲,未来的科技一定是随着基础医学或生命科学等已经获得广泛共识的基础科学发展方向带动应用领域发展的。”

因为在他看来,最确凿的基础科学代表的是未来最确定性的趋势。比如基因、端粒、辣椒素受体等,目前在皮肤领域已经逐步有一些具体技术投入应用了。

再如,在医美方向上,不仅是通过光、电或者其他注射类项目来达到美的目的,再生医学上还会持续有更深入的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来到技术转化端的视角,丁可则认为,“我们很难预测哪一个学科会爆发,但是如果哪一个学科成熟到可以应用,真正变成合法合规且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哪个学科也就到爆发的时候了。”

一个具体的例子,在玻尿酸选择过程中,要实现细胞增长,对分子大小是有非常严格的调控的。如何理解?“要让细胞实现正向增长,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玻尿酸越多越好,而是要控制玻尿酸分子正好处于一个可以促进细胞增长的段位。”

并且,更进一步看,让细胞增殖生长容易,但要让细胞表达就需要定向调控。而在促进细胞增长的基础上,再做到精准的定向表达,像电车一样,能够控制它在规定时间里充上多少电,这就是再生医学的精准调控方向。

“当这个技术达到,我们可以把控到从实验室到车间,再到每个产品上都能复现的时候,就是到了成熟的时候。”

再如,目前可以看到,全球的再生医学政策在一步步放开,如日本在2014年已经颁布了再生医学确保法,韩国今年已经颁布相关法令,医生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下,可以使用干细胞产品,同样今年台湾也颁布了再生医学法案。

丁可表示,在国内,当再生医学可以复现、安全稳定输出的时候,离真正的产业化商业化也就不远了,相关政策也会逐步出台。

大融合背景下,科学传播面临新挑战

而在如今的化妆品行业,科学不光要表现在产品本身,科学内容呈现重要性也被不断强调,内容营销如何保障科学性和可信性,科学传播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系列问题都影响着品牌科学形象的建立。

首先,金岩教授解读了化妆品行业做科学传播的必要性,“化妆品作为一个并不是纯粹做科研的领域,且不像医药一样对某些人有刚性需求,它是需要用科学传播来打动消费者的。”

就目前来看,他指出,中国化妆品行业也是走向了正确的大方向——最开始是讲神仙故事、讲传说,后来是迷信国外品牌,到现在真正开始关注科学,甚至也是出现了跨产业跨学科交融的趋势。

但在这个过程中,金岩教授也提出了科学传播的难点,即“想要把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到化妆品领域,企业需要用科学传播跨越不同产业间的认知鸿沟,这非常难。”

并且,行业紧追科学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如何把握尺度和选择方向,还需要仔细思量。比如,郝爱军观察到,有些化妆品公司做的概念其实很好,但是品牌概念到消费者的科学传播存在壁垒,导致收效不佳,自噬问题就是其中典型。

不可避免地,行业中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一些不太恰当的技术理论应用案例,比如干细胞、基因修复。

就基因修复具体来看,郝爱军解释道,“在化妆品中的很多植物成分的修复作用都通过促进或抑制酶的表达,但是DNA修复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现在抗癌药物的目标就是做到DNA修复,目前,药物的DNA修复功能还在临床实验阶段,因此化妆品成分的DNA修复功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行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她也看到了一些不错的结合案例。比如关于化妆品成分的补水作用,水通道蛋白的应用相对广泛,化妆品中很多有效的物质促进了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再如自噬,很多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通过促进自噬发挥功效,因此自噬的作用机制也是未来在化妆品的开发应用中非常有潜力的。

而在科学传播的实操上,在美白领域成功推红377的梅鹤祥,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无论怎么传播,最重要的是依据的机理必须是扎实的,数据是非常确定的,同时整个逻辑一定是系统性的,不能仅以某一部分试验数据或断章取义的内容误导大众。

“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品牌做的科学传播,就只是传播,甚至可能传的只是'传谣',会夸大或误导大众。”

比如,当年377在注册阶段就已经做了到现在很多美白成分都没有做的工作:

1)组织学分布,要考虑到它在不同实体的情况中是不是容易累计;

2)做药代,考虑这个成分会不会在体内产生代谢出未知风险物质;

3)环境毒理测试——“养鱼实验”,是基于保护环境的原则所做的环境毒理研究,因为这些成分最终是会被排到环境中的。

而在科学传播可信性保障的问题上,丁可则是强调了一个完整传播链条的重要性。

市场上可以看到,很多急于求成的小厂对于科学传播的实操程度,只是大厂做了,我抄一下,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这种传播是不科学也不严谨的。在他看来,一个科学原理的营销普及,是需要从研发开始,经历中试、产业化、商品化检验,再到科学传播团队和KOL端的传播,讲清科学故事的系列过程。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科学传播拥有可信度的重要基础。“比如,市场销售和渠道持续给到反馈,让研发知道什么技术是市场需求的,这叫研发懂市场;在把研发转化成商品后,科学传播团队也要懂技术,她们要能够把非常严谨的研究和数据转化为市场可以理解的语言。”

此外,“沉下心来,和行业进行更多科学探讨交流,也很重要。”这是为了防止品牌在传播中做了一些不科学的夸大。

最后,对于现在化妆品行业有越来越多跨产业跨学科前沿技术交织交融,并能有意识地将其科学地传播出去的发展趋势,大家都是怀抱着衷心的期待和祝愿的。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化妆品行业已走到了高科学需求的时代新节点,也是在生命科学、类似医药管理的“功效时代”,中国化妆品行业或许将真正有机会,摆脱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建立起属于中国美妆品牌的世界竞争力。

2024年,走到告别以精细化工、基础护理的“传统时代”,和迎接生命科学、类似医药管理的“功效时代”的十字路口,中国化妆品品牌的发展之路或许还刚刚开始。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木头

看完不妨给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