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自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
1938年10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主席曾乐呵呵地对贺龙和徐海东两位将帅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
不用说,主席有很深的“三国情结”的。
1917年夏,他徒步游学,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偶见关帝庙前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
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
他吟诵再三,把这副对联抄录在当日的日记里。
1927年9月29日,他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境内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那天深夜,到三湾村“协盛和”杂货店借宿,他把床铺搭在简陋的柜台上,就在吹灯要睡的前一刻,偶然瞥见货架柜顶上放着一套线装本的《三国演义》。顿时,睡意全无,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了一夜的书。
主席后来说,《三国演义》 是他读过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
主席指挥战争长达24年,把《三国演义》里面的许多战例活用于实战,其中的迂回包抄,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等等,无不得心应手,越用越精妙。
主席不但把《三国演义》里面的战例活用于实战,他还喜欢拿《三国演义》里面的英雄人物来类比我军将士。
比如说,1927年11月,主席到井冈山茅坪寻找走散了的张子清所部三营。有人怀疑张部投敌了。主席坚定地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皇叔失散,但一旦得到刘皇叔的消息,他就过五关斩六将,赶了回来。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果不其然,张子清所部三营后来是在湖南桂东县和朱老总会合了。
再比如说, 1934年,主席和来中央苏区开会的红军将领王震谈心,惇惇教导,要他学习张飞“粗中有细”。
又比如说, 1967年7月,主席准备视察大江南北,提出要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随行。他说:非子龙不可行也。长征中,夺泸定桥、过草地,我都讲过还得杨成武,只靠宣言不行。赵云忠心耿耿,曾经长期出任刘备的侍卫长。
可见,杨成武将军就是主席心目中的“赵子龙”。
原本,1965年底,主席是选定杨成接替罗瑞卿出任总参谋长的,但林总在审阅任职文件时,在“总参谋长”前添了一个“代”字。因此,杨成武成了代总参谋长。
虽然是“代”职,但也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工作机关,是全军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之前担任过总参谋长这个职位的人是彭老总、总理、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粟裕、黄克诚、罗瑞卿等等,都是大将级别以上的人物。
主席器重杨成武,一是他打仗敢打敢拼,二是他对革命无比忠诚。
所以主席把他看成了赵子龙式的英雄人物。
杨成武十五岁投身革命,于1929年1月参加了闽西古城地方武装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长征途中,他为红四团政委,率部充当前锋,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哪儿战斗最激烈,哪儿就有他的身影。一路走来,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过关斩将,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屡立奇功。
特别说一下,1935年5月29日的“飞夺泸定桥”,是杨成武作战生涯中的成名之战。
为了纪念这一场胜利,1985年5月,杨成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1位老红军亲临泸定,参加了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纪念大会暨红军飞夺泸定桥奠基仪式。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于1986年10月16日建成,邓爷爷亲自题写了碑名,聂荣臻元帅撰写了碑文。
抗日战争期间,杨成武将军调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雁翎队”飞驰于江河湖泊,创“地道战”神出鬼没于平原阡陌,杀得日军魂飞魄散。
杨成武将军还在1939年11月赢得了永载史册的“黄土岭大捷”,率部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这个阿部规秀成为了自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
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俊因此发出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哀叹。
民主人士李公朴到晋察冀根据地考察,见到雄姿英发的杨成武,大为欣喜,称赞他为“白袍小将”。
这个“白袍小将”也是有历史典故的。
初唐名将薛仁贵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当时的薛仁贵刚刚出道,其名不扬,但他纵横疆场,所向披靡的情景给唐太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他穿一身白袍,故称“白袍小将”。
解放战争中,杨成武参加了历时25天的张家口战役,其所在兵团共歼灭敌人6.5万多人,俘敌将级军官13名。石家庄战役中,又歼敌2.4万多人。中央特电嘉奖,朱总司令称这一战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
抗美援朝期间,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一同出征,总理说这是 “三杨开泰”。
杨成武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入朝后的第一轮作战是反击联合国军试探性进攻和“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
在文登川之战中,二十兵团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第六十七军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
回国后,杨成武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军衔,聂荣瑧稳居晋察冀首席,评上了元帅;居晋察冀次席的杨成武,15岁参加革命,17岁当上了团政委,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无役不与,戎马一生,战功累累,论硬条件,是够评大将的,但资历方面还是有些欠缺,最终评为上将,位居开国上将中第十位。
也因为他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他成为了1954年到1958年的五届国庆阅兵总指挥。
1967年,杨成武出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他的好朋友许世友表示出了担忧,他说,赵子龙打仗一身是胆,但光靠一身胆还是不够的,老杨这回要干的是军机大臣的活,他的嘴巴还是原来那个样,不严,早晚要出事。
果然,不久,发生了所谓的“杨余傅事件”,杨成武被撤销了职务。
最后说一下, 1979年6月,由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负责牵头调整总参谋部领导班子。当时杨成武任副总参谋长,大家都认为,总长的位置非杨成武莫属。
但聂荣臻却选定“三杨”中的杨得志出任。
原因很简单,杨成武从红军时期开始就跟随聂帅,南征北战,一直是聂帅的铁杆部下。
龙书金将军回忆:红军时期一军团每开大会,林总、聂帅居主席台中央,杨成武、刘亚楼必束衣佩短枪,分立两旁,威风凛凛。
而且,杨成武跟随在聂帅身边一起战斗了几十年,感情深厚,为我军中之佳话。
因此,为了避嫌,聂帅推举了杨得志。
不得不说,杨成武两次出任代总参谋长,并在总参谋部工作了22年,却没能当上总参谋长,有些遗憾。
杨成武将军病逝于2004年2月14日,享年90岁。
将军的故乡为福建省长汀县。
长汀人民在罗汉岭建造有将军广场,广场上塑了杨成武将军的半身像,塑像基座正前方刻有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了“杨成武将军”五个大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