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未经宣战,就以190个师—其中有19个坦克师、16个摩托化师———和5100架飞机,在2000公里正面上,发动了大规模的侵苏战争。当时,苏联军队尚未动员起来和推进到边界上去,担任国境掩护任务的军队距国境过远,许多兵团的炮兵没有牵引车或缺乏器材,坦克部队没有油槽车和其它特种车辆,新建的兵团没有配齐武器。战争的头三周,德军就在西北方向上推进了400-500公里,在正西方向上推进了460-600公里,在西南方向上推进了300-350公里。战争初期,苏联遭受了巨大损失,数十万人白白牺牲。严酷的战争现实,使得斯大林迅速从震惊中醒悟过来,真正认清了希特勒法西斯的本质,率领苏联军民掀起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斯大林为什么会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判断失误呢?除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纳粹德国施放“和平烟幕气等客观因素外,从斯大林主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和教训:
斯大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德国法西斯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20年代至30年代初,当法西斯主义在德国迅速兴起,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的时候,斯大林对此缺乏深刻的洞察力,未能正确估量这些势力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1923年8月,斯大林在给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的信中说:“我们得到的一切情报表明,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是软弱的。”当时,他甚至认为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比纳粹党还坏。显然,斯大林这时同情的是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虽然在同一时期,共产国际包括联共(布)党内不少有识之士,对于德国法西斯主义早有警觉,并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可是,这些并未引起斯大林的重视。结果,斯大林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不仅没有指出谁是和平的主要威胁,反而把社会民主党同法西斯党相提并论,把法国视为“世界一切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中最有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在复杂的国际风云中迷失方向,必然导致在对德决策上的失误。
斯大林在对德国法西斯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却没有适时地把这个认识转化为具体政策。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欧洲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展开了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统一了对法西斯主义和社会民主党的认识,调整了政策,号召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从而完成了战略转变。在这一时期,斯大林明确地指出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这对于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动员反战力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斯大林对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危险程度估计不足,并不时地流露出对法西斯国家的幻想,认为法西斯头子“一下子就挣脱锁链而直接奔向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同时,斯大林还长期存有赢得时间加强经济建设而“赎买和平”的思想,所以他匆忙同意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来又签订了《苏德友好边界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仪式
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是制定国际政策的重要原则。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复杂的、多元的,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种简单的两分法所能概括的。发展不平衡规律既然是一个普遍规律,它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不可能是铁板一块。
但是,斯大林对英法美等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怀有根深蒂固的疑虑,认为当时英、法、美与德、日、意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是战争的直接制造者,而前者则是在幕后怂恿侵略、暂时还没有出台的侵略者,它们最终将联合起来进攻苏联。这样,斯大林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没有把发动侵略战争的德、日、意同没有发动侵略战争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相区别,没有把十月革命后对年轻的苏维埃国家发动过武装干涉的英法美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英法美相区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