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珍贵的毛氏家族族谱中,记录了十一位泽字辈毛氏家族成员,他们有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十一位成员中有十男一女,唯一的女性就是小名为“菊妹子”的毛泽建

毛泽建这个名字,是在她16岁那一年三哥毛泽东给她取的新名字。

然而,毛泽建却并非毛泽东父母所亲生的,她的亲生父亲与毛泽东的父亲是堂兄弟。7岁那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将她领养过来并以养女登记在了族谱当中。也正是文七妹的这一举动,改写了这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女孩的人生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建出生在秋季,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父母便唤她为菊妹子。虽然是他们俩的第一个孩子,到底是家里太过贫穷,能凑合养活已属不易。父亲毛蔚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帮人佣工赚点家人的生活零用。母亲陈氏十分勤劳,可惜身体不是很好,菊妹子很小就已经能帮家里干活了,别看她小小的身板,上山砍柴,做家务,在不到4岁的年纪就已经能非常熟练的做好这些。

遇上年景不好时,寒冬腊月里,陈氏在冰冷的茅草屋里里里外外找不出来一粒米时,她就会牵着菊妹子的小手来到城里讨米过活。

在年幼的菊妹子心里,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家里的不易,生活的举步维艰。所以,即使肚子饿得实在不行,穿着草鞋的一双脚冻得生疮时,她还是乖巧懂事地跟着母亲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走过一条又一条的山间小路,来到城里和母亲讨米。

在讨米的过程,她们常常感受到大人的白眼和漠视,这让小小年纪的菊妹子备感不安。不过,也会常有遇到好心人大方地给到一些米,这时,她又替母亲高兴。

日子就在这样熬着,即便如此,随着家里弟弟妹妹的出生,口粮的缺失,让菊妹子的父母越发愁眉不展。

此时,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因为在生意场上展露锋芒,原本从接手父亲产业时的负债累累,到多年打理下来,不仅还掉了高额负债,家景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文七妹在接连给毛家添了三个儿子后,心中总是想要一名贴心的小女儿,然而,她生下的两个女儿都年幼夭折。

1911年,韶山适逢难得一见的大旱,这让本就生活艰难的菊妹子一家,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毛顺生和文七妹也不顺心,几年前,他们自作主张给毛泽东娶的妻子罗氏染病过世,如今,毛泽东也离开了韶山,前往外地求学。文七妹看着眼前又只剩下仅有男丁的家,她跟毛顺生提议,希望领养个女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们听闻到堂兄毛蔚生的情况后,就向他们一家提出了领养菊妹子的想法。毛蔚生和陈氏自然是很高兴,这也算是为他们解决了一份口粮问题,而且,女儿跟着过去,不用愁吃的,显然比跟着自己饿肚子好过一些。

菊妹子这年已经7岁了,她虽然不舍得离开父亲、母亲,却也顺从地跟着养母文七妹来到了四里外上屋场的“新家”。

文七妹待她很好,把她当亲生女儿来疼爱。菊妹子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刚来时,三哥毛泽东已经前往长沙读书,四哥毛泽民待人亲切,对她也格外照顾。毛泽覃和她年岁差不多,虽然调皮些,偶尔会“欺负”她,但也因为二人同龄最有共同语言。

菊妹子刚到上屋场时,就经历过一场劫难。有一天,她一个人在家,不想一群强盗突然闯入进来,她心里害怕,强盗们在家里翻东翻西,没找到值钱的“宝贝”,就威胁她让她说出值钱的东西都藏在了哪里,见她不吭声,强盗们就对她拳打脚踢,年仅7岁的菊妹子被打得鼻青脸肿,却始终不肯作声。

强盗们见状,悻悻离去。

文七妹回来后,看到受伤的菊妹子,一抹眼泪直往下掉,她心疼这小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性情。从此,她进进出出,都把菊妹子带在身边,再也不敢留她一人在家。

在文七妹的悉心呵护下,菊妹子度过了一生中最舒服无忧的7年时光。

1919年春,文七妹脖子上长了“喉蛾”,不想越长越大,毛泽东久在长沙,接到家中信件后,便立刻着手安排了母亲来到长沙湘雅医院救治。毛泽民、毛泽覃和菊妹子都陪着文七妹来到了长沙,文七妹在医院完成手术后,毛泽东安排了一家人住在了好友蔡和森的家里。

此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长沙也是风起云涌。菊妹子亲眼目睹了三哥毛泽东等人组织的湖南新文化运动,这是她第一次见这么大的世面,在长沙住了两个月,她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当看到长沙的女子们都能上学堂、学知识,心中好是羡慕,她想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是这群人当中的一位就好了。

这次的长沙之行,是菊妹子与三哥毛泽东相处最久的一次,也是这一次,她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三哥似乎是在做了不起的大事。

文七妹一生节俭,她见在长沙的吃吃喝喝消费颇高,住了两个月后,便急着要回到韶山老家去。她似乎是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临回老家前,她特意拉着毛泽东的手说:“润之,你们兄弟四人,你是最大的,家里只有菊妹子一个女儿,你定要把她当亲妹妹看。”

毛泽东把母亲的话谨记在心,虽然,跟妹妹的相处时间不多,他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妹妹。

菊妹子随养母回到了上屋场,只是,文七妹的身体却越来越差,没过多久,去世了。养父毛顺生不久也染上疾病,次年初追妻而去。

此时,毛泽东因为“驱张运动”都未能回来参加父亲的葬礼。

菊妹子在先后失去养母与养父后,又回到了亲生父母家。

14岁的她再回到东茅塘的家里时,母亲因为患了眼病,已经看不清东西。她下面还有四个弟妹,大的不到十岁,小的才不到一岁多一点,家里依然一贫如洗。菊妹子懂事地包揽起了家里大小家务,不会照顾人的她开始学着照顾弟弟妹妹。

即便如此,这个家庭还是连吃饭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没有米下锅的时候,陈氏又只得拉着菊妹子到外面讨米过活。

此时的菊妹子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一日,在街上讨米时,碰见了路过的老表肖南庭,他劝陈氏:“这么大的姑娘在外讨米实在太丑了,应该给她说一门亲事。”

陈氏也觉有理,肖南庭告诉陈氏,他有一个本家亲戚,正有意寻一位童养媳。

陈氏和毛蔚生商量,姑娘大了,迟早都要嫁人,眼下这光景连饭都吃不起,这却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经过肖南庭的牵线,菊妹子就这样成了肖家的童养媳

如果说回到家里,仅仅只是生计艰难,可来到了肖家,却是菊妹子更大苦难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建

未来婆婆对她很是轻视,菊妹子每天都要做大量而又繁重的活,还经常不给饭吃,动不动还要忍受一顿责骂。一次,她在锅炉边烧火做饭时,因为长期以来干重活营养没有得到补充,她身体不支一下晕倒了,头磕在了锅边上,还磕出了血。那婆婆见了,非但不关心她的伤,反而揪住她的脖子将她的头就往热锅上烫,因为这个举动,菊妹子的额头留下了一道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疤痕。

所有这些,坚忍的她都忍下来了。

她心里期盼着能有朝一日自己能从这里走出去,她想到了三哥毛泽东,她向往着要是能跟三哥一起去长沙就好了。

只要一有空闲,菊妹子就会跑到上屋场去打听有没有三哥的来信。

在肖家的日子,她一天天地数着,熬着……

终于,1921年春节,毛泽东回到了上屋场,在和两位弟弟闲叙完后,没见菊妹子,就到东茅塘去打听,方知几个月前,菊妹子已经成为肖家的童养媳。

毛泽东托一位叫毛希乔的农民去给菊妹子送信,让她见信立马回上屋场一趟。

菊妹子在听到来人说到消息后开心不已,立马放下手里的活来到了上屋场见三哥。

在毛泽东的帮助下,她终于摆脱了那个童养媳的身份,走出了韶山,来到了长沙。毛泽东还给她取了一个新名字:毛泽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新身份,毛泽建进入了长沙一家女子学校就读,开启了她勇敢追求新生活的篇章。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四五年才学到的知识。她积极接受新思想,阅读进步书刊,《新青年》和鲁迅的《呐喊》等等这些,她都喜欢。

她还投入到妇女解放工作和革命工作。

她成长得很快,到了十八九岁时,已然一位脱胎换骨的新时代女性了。

再之后,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从事革命时,结识了灵魂伴侣陈芬,不久后,二人共同组建了家庭。

丈夫懂她,惜她,二人思想相同,观念一致,生活愿景一样。若不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一定会过得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生逢乱世,人生又岂能如愿?

在经过几年的革命斗争,毛泽建已经磨练得更有担当。彼时的她,担任过妇运委员,带头成立了女界联合会,她和参与过办夜校、斗土豪劣绅、发动妇女放脚……

在白色恐怖下,毛泽建被迫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游击队的领导工作。在与敌人斗智斗勇中,她有时化身为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有时化身为珠光宝气的贵妇人,她往来于城镇乡村,刺探敌情,部署工作。

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同时,也被反动派盯上。

1928年夏,她与丈夫陈芬双双被抓,这时的她已怀有身孕。敌人先是对陈芬进行了极刑,将他的头砍下来装在笼子里,挂在耒阳县城的城门口“示众”,毛泽建绝望地看着心爱之人就这样离她而去。

所幸,井冈山根据地在得到消息后,率先派出了一支小分队救出了毛泽建和陈芬的姐姐陈淑元等人。撤退中,遭遇强敌围攻,毛泽建因重弹加之怀孕,行动有诸多不便,为了让其他同志顺利撤退,她坚持一人留下来,陈淑元为了照顾即将临产的她,便陪着她一起隐藏在夏塘铺一个孤老太婆家中。

这个时候的毛泽建早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尤其是亲眼看着丈夫离她而去后。眼下,她唯一的期盼,便是肚中这个她和丈夫的孩子。

在历经几番磨难后,毛泽建艰难的生下了一名男孩,她给孩子取名“艰生”。她希望孩子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活下去,健康地成长。

怎知敌人从未放弃过对她的搜捕,孩子的哭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泽建和陈淑元再次被捕。

这次,敌人没有再放过毛泽建。

为了向上司邀功请赏,敌人先是把毛泽建押解到了耒阳县城。同年8月,国民党衡山县政府又以毛泽建“系毛泽东之妹,马日前后,在衡山县负该党重要职责”为由,将她从耒阳押解到衡山县监狱。

反动派对她用尽了各种残酷的刑具后,毛泽建以顽强的信念和决心最终,始终不曾吐露半点有关毛泽东,有关共产党的半点讯息。当敌人厉声问她叫何真名时,毛泽建冲着敌人大声回应:“我叫共产党!”

反动派见状,拿她别无它法,不久后,他们残忍地将她杀害并且张贴布告,限令三天不准收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杀后的当晚,几名码头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潜入将这名烈士的遗体抢运了出来。之后,将她安葬在湘江岸畔的西溪桥头,半年后,迁移到金紫峰麓的雷打古山上。为防止敌人搞破坏又方便后人寻找,参与迁墓的人员特意将石碑掩埋大半。

1966年8月,在衡山县委多次派人寻找的情况下,方在金紫峰麓发现“毛”字露出地面的石头,然后从掩盖的泥土找到了完整的石碑,才有了今日可见的“毛泽建烈士陵园”。

烈士当年满怀希望生下的“艰生”,却因为没有奶吃,几个月后就夭折了。

这是她牺牲前作为母亲唯一的希望,结局却如此凄惨,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