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在延安的野战医院,刚刚被解救回来的贺怡浑身是伤,而相比她那因酷刑造成的外伤而言,她腹中吞下的那枚金戒指正折磨得她死去活来。为她治疗的医生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性命难保。
动手术就必须要亲属签字,但是,眼下贺怡身旁已无直系亲人。众人顿时陷入为难之中,突然, 医生灵机一动,将手术申请单送到了毛泽东的眼前。
江青知道后,立马出来阻挠:“这手术单您不能签,贺怡早已不是我们毛家的人了……”
毛泽东却觉得自己必须要在直系亲属名单上签下这个字。
于私,贺怡不仅是他弟弟毛泽覃的妻子,也是贺子珍的妹妹,虽然毛泽覃已经牺牲,贺子珍也去了苏联,但是,他依然把贺怡当成最亲的亲人。
于公,贺怡为何会遭受此等罪,不就是因为她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吗。在遭特务逮捕后,在监狱里,她被敌人施以酷刑,长期折磨下,让她生不如死,为了守住党的机密,为了革命的成功,贺怡毅然吞下了一枚金戒指,准备以死来抗议敌人的残酷暴行。
一想到这,毛泽东毫不犹豫的在手术单上直系亲属一栏庄重的签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拿到签字后,医生立马对贺怡安排了手术。当他们通过手术看到贺怡的胃部情况后,都不敢置信,一枚金戒指“躺”在贺怡的胃里显然不是只有十天半个月了,但是她竟然能坚强的挺到此刻,他们一边暗暗的钦佩起这位女子,一边细心的完成手术。
手术做完,金戒指成功取出,贺怡的胃也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当她被医生推回到休息室的病床上时,得知手术单上的直系亲属签名人是毛泽东后,贺怡苍白的脸上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些年来的种种,别人都只看到她刚强出色完成革命工作的一面,在那背后的艰辛与苦楚,只有她自己能明白。
她在20岁的花样年纪拖着一个孩子嫁给了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结婚之后,他们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恩爱无比。她连续为毛泽覃生下了三个孩子,就在他们结婚第四年时,毛泽覃却在一次战斗中中弹牺牲。那一天,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毛岸成(后改名贺麓成)才刚满三个月。
为了继承丈夫遗志,为了劳苦大众的革命能够早日成功,她在丈夫牺牲后毅然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她既不怕苦,也不怕难,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在一次次的白色恐慌中,毅然带着家人展开了革命工作。
残酷的岁月,敌人的搜捕,累及了她和毛泽覃的三个孩子。长女英儿在作战中失散不知去向,唯一有下落的贺麓成在3岁时就不得不安排寄养在一个远亲家里,多年过去,在梦里,她无数次想起她的知儿,她不能光明正大的去看他过得到底好不好,亦不能频繁的捎去一封问候的佳信……
左:贺子珍 右:贺怡
贺怡出身在江西永新县的黄生岭村,贺家世代务农,贺怡的曾祖父是个刻苦勤劳之人,凭着一双手攒下了一点积蓄,在黄生岭一带置办下了二百来亩油茶林和二十亩土地。渐渐富裕起来的贺家,到了贺怡父亲贺焕文一辈,也开始读起了私塾,成为了读书人。
贺焕文在年轻时,捐了个官,做过江西省安福县知县。只是,生逢乱世,老实忠厚的贺焕生在官场混得并不如意,他最终因受到排挤丢了官回到永新衙门做起了刑房师爷,却又阴差阳错被卷进一场官司,受牵连还坐了班。此时,他的小女儿贺怡不过两岁。
出狱后贺焕文看透了尔虞我诈的官场,决意弃官从商,于是,他在永新县城南门禾水边上开了一个小店,卖卖杂货,兼营茶馆。生意倒也还过得去,养活一家老小倒不成问题。
贺焕文因为自己读书识字,对六个儿女在学习方面都十分支持。
1920年,9岁的贺怡考入了永新县禾川镇秀水高等小学读书。到了11岁,她又随姐姐贺子珍转入到了基督教会在县城办的福音学校读书。两姐妹相差两岁,却做起了同班同学。
到了1926年6月,15岁的贺怡又随姐姐进入平民夜校学习,在这所学校,她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在哥哥贺敏学、姐姐贺子珍的影响下,她懂得了不少革命理论,同年7月,三兄妹都成为了永新县第一批共青团员。
贺怡性格直爽,与任何人都容易亲近,她还有股天生的正义感,特别讨厌那些嫌贫爱富的行为。
那时,妇女解放的声音在乡间传开,受过教育的贺怡也早就看不惯身边年长一些姐姐们因为包办婚姻过着不如意的生活。当永新妇女解放运动开展起来后,她踊跃加入了进来,号召女性们剪掉长发,开放天足,呼吁她们勇敢走出旧社会,走向新生活。
贺怡在一次次的宣传演讲中,获得了很大的成长。当她看到一些女性真的因此而改变了命运,便更加坚定了革命理想。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贺怡的哥哥贺敏学被抓进监狱,年仅16岁的她心中不免有些慌乱。冷静下来后,她很快意识到这波运动可能还会殃及到父母,她便想到了一个主意。半夜,她先是带着父母躲进邻居家一间破旧的柴房里,等风头稍微平息了一点后,她差邻居通知姑姑送来一些白布,她和父母将一段一段的白布接起来。趁月黑风高之时,乘机爬上城墙,将白布一头绑在墙垛上,另一头缠在腰上,一家人分别从城墙上往下吊,这样,贺怡和她的家人终于成功的离开了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永新县城。
幸亏是贺怡一家人行动快,以至于,让他们全家成功的避开了一场杀身之祸。
贺敏学、贺子珍等人
与此同时,她的姐姐贺子珍已经来到了井冈山。两年后,几经曲折,贺怡终于在吉安东固与姐姐再度相逢。
两姐妹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畅谈革命理想,她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当得知自己还多了一位姐夫后,贺怡好奇的缠着姐姐要见一见究竟是何方神圣俘获了姐姐的芳心,当她看到毛泽东后,打心眼里替姐姐找到如此志同道合的伴侣感到开心。
不过,没过几天,红四军在休整完毕后,就要离开东固了。与此同时,贺怡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一位红军战士因为受了重伤不能随大部队一同前行,需要有专人来照料他。这名战士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的二弟毛泽覃,贺怡听到是姐姐的小叔子,便欣然同意了。
毛泽覃被安排住进了红军家属王大娘的家里,贺怡第一次见到他时,毛泽覃正靠在床头上打瞌睡。贺怡小心翼翼的靠近,仔细打量起睡着的毛泽覃来,只见他长方脸膛,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18年来,这还是贺怡头一次认真的观察一名男子,她的心儿不禁砰砰砰的跳起来。
不一会儿,毛泽覃醒过来了,睁眼,看见的是一名朝气蓬勃、眼珠明亮的年轻女孩。一时愕然,这时,王大娘从屋外走进来,介绍了贺怡的身份。
“原来是嫂子贺子珍的妹妹,难怪,看着有点面熟。”毛泽覃带着满口湖南口音和贺怡交谈起来。
贺怡羞涩的用带着江西口音的话回着:“毛书记,欢迎你来东固。”
二人一来二去,倒是像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似的攀谈起来。
当得知毛泽覃右腿被炮弹片削去了一块肉,贺怡每日为他熬药煎汤,不嫌脏累,悉心护理。药用完了,她就找到郎中开新的药,当郎中告诉她有味草药暂缺时,贺怡就邀上姐妹来到了十几里开外的深山去挖。回来途中,遇上下大雨,也毫不在意,当毛泽覃看到淋成了落汤鸡似的贺怡后,心里很是感动。
为了让毛泽覃的伤势恢复更快,贺怡还抽空亲自去蘑菇、河里捉鱼虾、拾河蚌。当毛泽覃的腿渐渐有所好转,能够搀扶着走动了,贺怡就常常陪着他在屋外的草坪上、小溪旁来回走走。
二人边走边聊起彼此的境遇,交流着对革命的看法,多日以来的相处,他们发现,和对方是如此的非相谈甚欢。
毛泽覃钦佩贺怡小小年纪,如此坚强,如此勇敢,如此机智。
贺怡也被毛泽覃曲折的革命经历和艰难的情感之路所打动。
一股不一样的情愫在他们之间蔓延,可是,谁也没有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这段尚在萌芽期的感情,还未经发展,就因为毛泽覃伤好,要回到新的工作岗位而被掐灭。
右一年轻英俊的毛泽覃
毛泽覃走后,贺怡的生命中出现了另一个人,他叫刘士奇,年长贺怡10岁。不修边幅略显老气的刘士奇对贺怡一见钟情,他的爱情攻势发展得很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他都给了贺怡明里暗里的帮助。又从经济上接济贺怡的父母,只图女儿能找个好归宿的贺焕文,劝说女儿接受刘士奇的感情。
其实,贺怡倒也不是反感刘士奇,相反,年仅18岁的她十分敬重刘士奇,也懂得他对自己的好,但她明白,自己对他只有感激之情,并未有爱慕之心。
但是,当面对刘士奇一次次真诚的表白,贺怡心中不免愁恼起来。她想拒绝,又说不出口,正当她不知所措时,和父亲的一番谈话直接改变了她的决定。
父亲贺焕文很看好刘士奇,他觉得刘士奇稳重成熟是个靠得住的男人,女儿要是跟他结合,后半 这辈子就算是有个依靠了。孝顺的贺怡,想起了这几年父母艰难坎坷的经历,如今,她怕是不能再让父母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心了的。
再者,刘士奇倒是真的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就这样,当赣西特委书记唐在刚亲自为刘士奇提亲,贺焕文一口就应了下来,贺怡也就默认了此事。
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到底是不够牢靠的。婚后,二人彼此相敬如宾,客气得如同刚认识的朋友,全然没有那种夫妻该有的心心相印之感。原本,即使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若是有充足的时间来给夫妻二人培养感情,这也许不会是一段糟糕的婚姻。
可惜,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刘士奇因为被批,革除了秘书长的职位。连带着贺怡也被迫停止了一切工作,刘士奇被勒令离开赣西南,临走前,他给贺怡捎去了一纸离婚书,匆匆给他们这段婚姻画上了一个句号。
过了一段时间,贺怡恢复了工作,她一面照顾着和刘士奇生的孩子刘子毅,一面投入到工作的热情当中。1931年6月,贺怡因为工作调动竟然和毛泽覃成为了同事。
这样的缘分再次拉近了二人的距离,随着接触得越来越多,二人原本就互生情愫的心终于碰撞出爱的火花。
这一次,毛泽覃不再退缩,选择了向爱的人勇敢告白。但是,贺怡却有些退缩了,她觉得自己有过一段婚姻,又带着一个孩子,已经配不上眼前的男人了。毛泽覃当然懂得她的顾虑,他很认真的告诉贺怡,他喜欢她,会和她一起抚养她的孩子。他还说,他们两人的命运是如此相似,各自都有过婚恋,在人生的目标和志趣方面又是如此投契,他真希望能跟她这样的伴侣一起携手共度此生。
看到年轻英俊的毛泽覃如此真诚的表态,贺怡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冲动与激情,她再也无所顾忌,一头扎进了毛泽覃温暖的怀抱。
婚后,夫妻二人彼此心心相印,踏着恩爱和谐的步伐,度过了一段甜蜜的婚姻时光。只是,战争年代,这样的甜蜜又如何能长久呢?国家这个大家庭不安宁,小家又岂能苟且偷安,况且,毛泽覃与贺怡二人都非这样的人。
当又一次政治动向转动方向时,毛泽覃遭遇挨批、撤职,甚至被起来不允许见家里人。贺怡实在想不通,她找姐姐贺子珍哭诉,但很显然,她的姐姐处境比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这时,贺怡刚生下她和毛泽覃的孩子,她觉得毛泽覃肯定想念孩子,天下又有哪个当父亲的在孩子刚生下不想见一见的呢。一日,贺怡拖着虚弱的身子,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偷偷来到了毛泽覃被关禁的地方。
当毛泽覃看到刚生产完的妻子和她怀里的孩子时,激动得流下了一行泪水。
贺怡坚定的陪着丈夫走过了一道道坎坷,经历过一次次患难与共之后,二人的感情已然坚不可摧,任何外力都无法使他们分离。
红军长征期间,毛泽覃和贺怡被安排留下来打游击战。此时,贺怡正怀着和毛泽覃的第三个孩子,因为身子不允许她在前线作战,她不得不和丈夫分开,独自带着父母和孩子来到了赣州继续后方工作,1935年2月,她生下了一名男孩,起名毛岸成,也就是后来经过改名的贺麓成。
1935年4月25日,这是一个对贺怡来说无比黑暗的日子。这一天,她的丈夫正带领游击队于瑞金黄山口一座名叫红林的大山中,突遭敌人包围,在进行突围时,毛泽覃不幸中弹牺牲。
噩耗传来,贺怡正抱着年幼的孩子,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所听到的,她最爱的丈夫毛泽覃,竟然就这样早早的离她而去。他们结婚才第四个年头啊,彼此又都是那样年轻,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同样听闻噩耗陷入悲痛还有毛泽东,这些年,身边的亲人,在战斗中一个个都离他而去。可是他,还得往前走啊!
是的,革命不能停,贺怡在悲伤过后,收拾起自己的心情,擦干了眼泪,开始继续投入到革命队伍当中,她要以更出色的工作来告慰毛泽覃的在天之灵。
这种形势下,鱼与熊掌是不可能兼容的。
反动派是不会放弃对贺怡和她身边亲人的搜捕的,这让贺怡不得不带着老人孩子一次次进行转移。长女在一次作战转移中不幸失散,从此之后,再也无处可寻。所幸,小儿子毛岸成一直跟着外婆成长得不错,小家伙小小年纪很是聪明可爱。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贺怡很清醒的认识到了,她再不能带着孩子跟着她辗转于炮火和敌人的搜捕之中。为了让她和毛泽覃留下来的这一骨肉能够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下成长,贺怡决定将毛岸成送到远亲家中寄养。
几经辗转,毛岸成被送到了永新县花汀村贺调元家,贺怡将孩子交到这位远亲叔叔手中时,已经将孩子改名为贺麓成,并且,她再三叮嘱:“要好好让他成长,千万别告诉任何人他的身世。”
就这样,刚满三岁的贺麓成被母亲寄养在了花汀村,贺怡走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她不停的回头往儿子所在的方向看,每看一次,眼里饱含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1940年的夏天,贺怡奉命来到广东韶关,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盯上,被抓后,他们对他严刑逼供。坚强的贺怡始终不吐露半个字,当她被反动派折磨得不成人样后,刚毅如她,竟然选择了吞金这样的“死法”。
金戒指吞下去,她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只是,胃部的绞痛让她无数次体会到了人间炼狱的感觉。
同年8月,毛泽东获悉了贺怡被捕的消息,他迅速安排周恩来前往交涉。谈判的结果,最终以释放一名在押国民党将领作交换,让贺怡获得自由。
贺怡被送往延安,做了胃部手术。对于毛泽东那份手术单上的亲笔签字,她心怀感动的珍藏了起来。
当全国解放的钟声敲响,贺怡也在胜利的喜悦中踏上了寻子之路。
1949年10月,贺怡被分配到江西吉安担任地委组织部长的工作。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她立马来到了永新县花汀村,在那里,她见到了已经分别了近11年的儿子。此时的贺麓成已经是一位14岁的中学生了,他在“爷爷”贺调元的养育下,成长得非常好。
贺怡在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心里又充满了愧疚。
欣慰的是,她这个做母亲的没在身边照顾,儿子依然成长得很健康;愧疚的是,11年来,她竟从来没有尽过一天做母亲的责任,她亏欠儿子太多了。
贺怡决心将贺麓成接回到自己身边,给他安排更好的教育环境。并且,她让贺麓成要永远记得养育他的“爷爷”、“奶奶”,长大后,要不忘本,要孝顺他们二老。
同时,贺怡还教育贺麓成,不要想着要沾长辈们的光,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科技知识,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母亲的话,如雷贯耳,贺麓成始终记在心里。
这么多年来,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如今,母亲的出现,让贺麓成享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只是,这“母爱”的时光未免也太短暂了吧。
就在贺怡在寻找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孩子毛毛未果之后,1949年11月21日的一夜,贺怡带着儿子贺麓成、老战友曾碧漪和其儿子从赣南返回吉安,却在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贺怡当场死亡,贺麓成的腿也受了重伤。
受尽一生苦难的贺怡就这样无声地躺在出事现场,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了她无比眷恋的新世界。
当曾碧漪带着沉痛的脚步走进中南海,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毛泽东时,毛泽东详细询问了贺怡遇难的经过。半晌,他都没有言语,最后,才对曾碧漪说出一句:
“你办事向来细心,这一回怎么这样粗心!”
毛泽东的话,如同一把重锤落在了曾碧漪的心上,她本想分辨一两句,刚想说,抬头看到毛主席眼里的哀伤,就又咽回去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毛泽覃和贺怡的儿子贺麓成在之后的成长中,始终不忘母亲交待给他的话。
母亲故去后,她被舅舅贺敏学、姨妈贺子珍接回了上海读书,从一个小山村来到繁华大都市,他从前接受的知识固然落后了大半截。但是,贺麓成并不气馁,他很努力学习,几年后,不仅成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又在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不过,他的这个梦想因为特殊的原因未能实现。
一年之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两年默默的努力,他成为了钱学森麾下的一员。多年后,凭着他一股勤学肯钻研的劲,一举成为一名中国出色的导弹专家。
贺麓成时刻谨记母亲和姨妈的教诲,不做寄生虫,不沾伯伯毛泽东的光,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作为毛泽东的亲侄,他从未踏进过中南海的大门,不仅没有给老人家添半点麻烦,反而成为了一个让毛家、贺家都为之骄傲的人物。
有此骄子,幸也!
再回首往昔,在革命的浪潮中,毛、贺两家都曾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坚定着革命理想。毛泽覃在这场大革命浪漫中英年牺牲,而贺怡在熬过大半生的苦难,就将要在新中国的蓝天白云下沐浴阳光,准备好好享受她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亲子时光时,命运却再次开起了玩笑……
没有比这更让人遗憾的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