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前言

近几年入门级耳机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千元以下价位段的耳机在产品形态上也可谓五花八门,但当“浓眉大眼”的拓品祭出自家第一款耳塞产品Hane羽(以下简称羽)时,我还是小小地惊讶了一下。羽的定位为监听耳机,虽然是初涉音频后端这个领域,但拓品却直接在这款定价不足800元的动圈耳塞上提供了四组独立的调音开关,可由此组合出至多16种声音方案。作为一个还算比较爱折腾的HiFi玩家,我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种有着很高调音自由度的耳机,便借来一条仔细把玩。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我认为羽的四组调音开关虽然乍一看挺复杂,但其背后的逻辑却相当简单高效,这也为它带来了超高的可玩性。因此我便来聊聊自己对羽的看法,并重点分享一下玩法思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要把它玩明白的朋友们。

简单认识羽

简单认识羽

羽的外壳为3D打印的树脂腔体,采用类公模设计,腔体重量较为轻盈,能够实现不错的佩戴舒适性和牢固性。我认为羽的背板设计算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其有着晶莹剔透的翎羽纹理,很有立体感,腔体后方的四组调音开关则是内嵌式设计,需要配合包装内附赠的卡针才可以进行调节。

在默认的调音开关全关且使用原装单端线的情况下,羽的三频能量分布相当均衡,声底微暖且较为宽松,虽然它的定位是监听耳机,但并不是很多朋友刻板印象中的“干冷声”,而是有着非常不错的耐听度,从风格上来讲,它也非常适合普通HiFi玩家作日常聆听音乐之用。羽在基本素质上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解析力,动态表现也明显超过了同价位的平均水准,具备与千元以上价位耳塞相较量的水平。羽的声场是一个横向大于纵向的椭圆形,定位指向性较为明确,听各类流行乐曲目时的空间感是足够的,倘若要用它来听交响乐,则需要利用羽的调音开关对乐器的音色进行优化,并辅以系统性的搭配方案来改善它的声场表现,这方面我将在玩法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认识到会玩

从认识到会玩

我们若是想要把羽玩明白,肯定要先摸清它的调音功能。羽的这四组调音开关是通过两两配对的方式,分别对低频和高频这两个大频段进行整体的增益调节,不同于DSP调音软件针对特定频点所进行的点调节,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宽幅调整,这一点相信大家在拓品官方给出的频响图演示中也能够看出来。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简单高效,比如对于新手玩家来说,假设他想要提升小提琴的音色明亮度,但在使用调音软件时,他可能不知道提高6-10KHz之间的频响增益是最有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就会比较迷茫。

而如果他使用的耳机是羽,那么只需拨动羽的4号开关,就能将高频的频响曲线整体抬高,6-10KHz会被完全涵盖在内,也能够接近目的。反之,如果觉得管弦乐的音色比较刺激,想要高频亮度暗一点,就可以利用3号开关,将高频的频响增益调低即可。而如果只是觉得人声的齿音比较刺激,又不想要过分牺牲高频乐器的空气感,就可以同时打开3号和4号开关,主要降低3-7KHz处的频响增益,能够把对齿音质感影响最明显的6KHz涵盖在内,对7KHz以上的高频频段则影响相对较小。玩明白了3号和4号开关,1号和2号开关的逻辑就更简单了,它们只负责提升低频的频响增益,单开1号是提升2dB,单开2号是提升4dB,二者一起打开就是直接提升6d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羽的这种宽幅调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同时拨动3号和4号开关时,虽然人声齿音的刺激感被削弱了很多,整体的高频亮度也还是比较接近于均衡模式下的,但和单开4号开关让高频响应获得增益时相比,这时的管弦乐音色明亮度明显不足。

以往我用一些DSP调音软件处理类似的情况时,会尽量选择6KHz以后的某个频点做高搁架增益,同时提升Q值,尽可能减轻对6KHz处频点的影响,必要时还可能会额外在6KHz处做一个负增益。

其实大家在使用羽时,对于这样的情况,通过与耳塞套相结合的搭配也可以达到与上述办法近似的效果:我们仍然可以单独开启4号开关让高频整体变亮,然后使用final的E套或者Spinfit的W1套来收束齿音。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E套的效果更明显一些,还会让高频暗一点,削弱4号开关的作用;而W1套则对羽的高频亮度影响很轻微,但它对齿音的打磨效果也不如E套。以我个人来说,我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更欣赏羽和W1的搭配,听一些歌剧、高品质LIVE录音时,背景乐器的音色感染力也很强,尤其是管弦乐有着非常充足的空气感,人声呈现出的是比较清新明快的风格,齿音表现也还在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是宽幅调整,因此我们通过羽的1号和2号开关调节低频时,所能够影响的也不只是打击乐器和低音提琴的音色,它们对于150Hz-300Hz这个能够影响男声音色厚重感和力度表现的频段,也能够有明显的增强效果。我在听玉置浩二的经典曲目《Friend》时,就觉得单论人声质感来说,在1号和2号全开带来的模式下,他的嗓音厚实度和情感爆发力最足,听起来很有“毒性”。但这套设置也会使羽的低频混响过重,会呈现出偏肥硕的低频形体感,协调性不佳。不过还好拓品为羽附送的耳塞套里,有一对水月雨的清泉套。这是一款我平时很少会用到的耳塞套,主要原因是它对于低频混响的抑制效果过于明显,会让大多数耳塞的氛围感损失过多。不过它的这个特性倒是与1号和2号开关全开的羽非常搭调,能够让后者的低频听感更为凝聚,改善整体的协调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同时开启羽的2号和4号开关时,它就是高频和低频相对比较突出的声音风格,大多数乐器的音色感染力会有所增强,人声距离感则略远。这时,羽声场形状则依然是椭圆形,倘若用来听交响乐,则纵向声场稍逊。这时我建议为羽搭配一对AZLA SednaEarfit Short,即黑短套,它有着提升耳塞纵向声场表现的效果,能够让羽在这套类似“古典模式”的调音方案中获得更佳的层次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会玩到玩好

从会玩到玩好

我认为,摸清了羽四组调音开关的使用逻辑,并能够使用耳塞套进行针对性优化,就可以看作是会玩了。但想要真正地玩好羽,把它在素质层面上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在线材和前端的搭配上再花一些心思。

羽的原线为一条1.5m长的单端线,它的手感非常柔软,自缠绕现象也比较轻微,而且这条原线本身的听感是比较偏暖的,只可惜它的素质表现一般。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HiFi玩家来说,可以尝试为羽搭配一条温润走向的优质铜线,例如TomyAudio的桐,它的听感同样偏暖,不会影响羽的耐听度,但声音密度更佳。另外对于有舞台监听需求的朋友来说,也可以尝试为羽搭配一条结像风格较为锐利的升级线,例如final的京线,它虽然会让羽的耐听度有所降低,但对于微动态的反馈会更加直观,对于需要实时捕获声音细节的监听场景来说会更加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羽的80Ω阻抗比大多数常见的单动圈耳塞要高一些,不过好在它的灵敏度不低,为115dB/Vrms,使用驱动功率和控制力较强的中端小尾巴就可以驱动出较为扎实的声音框架。例如我平时比较常用的ONIX Alpha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仅驱动能力在同级别小尾巴中较为突出,其厚实饱满的声底也能够让羽获得更高的耐听度,它内置的五种数字滤波器更是能够为整套系统带来更多可能性。例如将Alpha切换至“低延迟慢速滚降”滤波器时,即使其驱动的羽是处在默认的均衡设置下,亦能够呈现出相当温润细腻的人声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作为一款在素质上能够和大多数千元级单动圈耳塞掰手腕的存在,羽在搭配综合水平较强的播放器时能够呈现出更为全面的表现。以我使用已久的中端“万金油”山灵M7为例,它的音染在山灵家族中相对比较克制,整体听感较为中正,同时它的综合素质表现非常全面。比起小尾巴,M7驱动下的羽所呈现出的声音密度、声场规模和动态表现皆可获得明显增强。在这种全面提升的素质表现加持下,调节羽的调音开关时所能获得的听感变化也会更加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聆听马勒《Symphony No.6 in a minor》这样乐队编制规模较大的曲目时,我就比较倾向于用M7+羽(开启2号和4号开关)+TomyAudio桐升级线+AZLA黑短套这种系统搭配方案。

开启2号和4号开关的羽有着张力极强的器乐音色;黑短套则可以改善羽的纵向声场,让各个声部的定位指向性更明确;M7保证了羽能够呈现出非常扎实的大动态表现和优秀的声音密度;桐这条线材则是在整套系统内起到了轻微的结像柔化效果,能够让管弦乐的残响更为丰富。在这多方加持之下,即使是这部交响作品中元素最为复杂的第四乐章,羽依然可以丝毫不显杂乱地发挥出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还原出打击乐器和低音号角所应有的气势,也会让听者感受到弦乐阵的宏大,非常震撼。这种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比较理想的交响乐回放表现,在一条不足千元的耳塞上是非常难得的,这主要还是归功于羽较强的素质潜力和可玩性,为系统性的优化搭配提供了非常高的效果上限。

自定义

自定义

坚守HiFi产品的科学属性与尊重用户审美偏好的差异性,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它们在羽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兼顾。虽然羽是拓品旗下第一款耳塞产品,但其本身的素质表现和声音完成度都让人非常惊喜,不到八百元的定价也可谓诚意满满,并不是什么小白鼠性质的实验产物。羽的四组调音开关具备极强实用性和可玩性,能够允许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对耳塞的风格进行调整,再结合周边搭配,完全可以自定义出一套参考性较强,且听感符合自身听音偏好的方案。对于喜欢折腾的玩家来说,羽是一款不可错过的佳作,论可玩性,它是完全超脱了入门级价位的存在,哪怕是高端随身玩家,倘若愿意用心去体验羽的玩法和搭配效果,也一定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