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0/47b83a5ej00sn82xp001bd200u000crg00u000cr.jp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小悟 白话译文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以其文深旨远,信者至微,故于如来灭后六百余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起信论》是一部非常深奥的大乘佛教经典,它揭示了万物依缘而生之理。这部经文的意义深远而宏大,寂静而无形,其作用广泛而无边。它是凡夫和圣人的依靠,是众多法门的根本。由于其文辞深奥,意义深远,而信奉者稀少,因此在佛陀涅槃后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各种邪道兴起,妖魔邪恶猖獗,对佛法进行不断的诋毁和诽谤。
时有一高德沙门,名曰马鸣,深契大乘,穷尽法性,大悲内融,随机应现,愍物长迷,故作斯论,盛隆三宝,重兴佛日。起信未久,迥邪入正,使大乘正典,复显于时,缘起深理,更彰于后代。迷群异见者,舍执而归依,暗类偏情之党,弃著而臻凑。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那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沙门,名叫马鸣,他深刻领悟了大乘佛法,彻底洞悉法性,内心充满了大悲,随应机缘显现于世,怜悯众生长久的迷惑,因此撰写了这部论著,以弘扬三宝,重振佛的光辉。《起信论》出现不久后,邪见者被引入正道,使大乘正典再次在当时显现,因缘生起的深奥之理,更加明显地传承给后代。那些迷失方向、持有异见的人,放弃了执着而归依正道,那些暗中偏颇情感的群体,也放弃了执着而聚集在一起。
自昔巳来,久蕴西域,无传东夏者,良以宣译有时故。前梁武皇帝,遣聘中天竺摩伽陁国取经,并诸法师,遇值三藏拘兰难陁,译名真谛。其人少小博采,备览诸经,然于大乘,偏洞深远。时彼国王,应即移遣,法师苦辞不免,便就泛舟,与瞿昙及多侍从,并送苏合佛像来朝。而至未旬,便值侯景侵扰,法师秀采拥流,含珠未吐,慧日暂停,而欲还反。遂嘱值京邑英贤慧显、智韶、智恺、昙振、慧旻,与假黄钺大将军太保萧公勃,以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敬请法师,敷演大乘,阐扬秘典,示导迷徒。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从古至今,这部论著长久地保存在西域,没有传到东土,这是因为传播和翻译需要适当的时机。前梁武帝皇帝派遣使者到中天竺摩伽陁国取经,并邀请了一些法师,其中包括三藏拘兰难陁,他的名字被翻译为真谛。他从小就广泛学习,阅读了众多经典,尤其对大乘佛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当时,那位国王立刻派遣他出发,法师虽然极力推辞,但无法避免,于是乘船出发,与瞿昙以及众多随从,一同护送苏合佛像来到朝廷。然而,不到十天,就遇到了侯景的侵扰,法师的才华如同被阻塞的河流,智慧如同未吐出的珍珠,佛的智慧之光暂时停止了照耀,他打算返回。于是,他委托京城的英才慧显、智韶、智恺、昙振、慧旻,以及假黄钺大将军太保萧公勃,在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恭敬地邀请法师,展开大乘佛法的讲解,阐释深奥的经文,引导迷惑的众生。
遂翻译斯论一卷,以明论旨,玄文二十卷,大品玄文四卷,十二因缘经两卷,九识义章两卷。传语人天竺国月支首那等,执笔人智恺等,首尾二年方讫。马鸣冲旨,更曜于时,邪见之流,伏从正化。余虽慨不见圣,庆遇玄旨,美其幽宗,恋爱无巳。不揆无闻,聊由题记,傥遇智者,赐垂攺作。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于是,翻译了这部论著一卷,以阐明论著的宗旨,还有玄文二十卷,大品玄文四卷,十二因缘经两卷,九识义章两卷。传语人是天竺国的月支首那等人,执笔者是智恺等人,从开始到结束共用了两年时间。马鸣的深远宗旨,再次在当时闪耀,邪见之流,服从于正道的教化。虽然我遗憾未能亲见圣人,但庆幸遇到了深奥的教义,赞美其幽深的宗义,爱恋不已。我虽然自知才疏学浅,但还是尝试着写下这篇题记,希望遇到智者,请赐教指正。
来源:大乘起信论
翻译:小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