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诈骗分子通过开通虚假网站、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等途径,以债务优化、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单笔大额贷款替换多笔小额贷款为诱饵,吸引负债较高的消费者下载虚假贷款APP或者点击登录虚假网站链接,通过夸大、虚假、不切合实际的债务优化方案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取得消费者信任后,诱骗缴纳保证金、预付金等费用,从而实现诈骗目的。为保障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财产损失。

一是保护信息,避免遭受不法分子盯梢。消费者应当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丢弃个人信息未经处理的快递单及票据、随意连接公共无线网络、出租/出借身份证及银行账户,要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泄漏,避免财产损失。

二是提高警惕,切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无息、无担保、低抵押高额贷款是诈骗分子吸引消费者的常见方式,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遇事要多问问、多想想,多问问利率、融资额度是不是符合常理,多想想是否清楚债务优化陷阱,“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往往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三是仔细阅读,认真审阅签订合同条款。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认真审阅合同条款,明确服务的具体内容、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违约责任等事项,审慎思考格式条款是否合理,确定并掌握争议解决途径,应高度警惕要求缴纳保证金、介绍费、押金或者实际发放贷款金额与合同金额不一致的情况,避免遭遇连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