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主持召开了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现场推进会。此次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和综合处置,更好为“五个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陈吉宁指出:盘活产业用地,事关稳增长、促转型,事关城市未来发展。要着眼解决堵点卡点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不断丰富政策工具,加快完善制度体系,全面强化法治供给,用好综合绩效评估、综合价值评估,建立“规储供用”一体化机制等,推动产业用地提质增效。

关于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早在9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就提出:“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由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超大城市资源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上海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产业用地来支撑经济发展,但是过去依靠粗放扩张来承接产业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此,盘活产业用地迫在眉睫。

今年4月起,上海启动“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的产业用地专项行动,开始对产业用地进行彻底梳理和盘活。上海也成为首个梳理和盘活产业用地的城市

“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

(图片来源于上海人民政府网站,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上海人民政府网站,侵删)

“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指的是,对产业用地进行综合绩效评估、综合价值评估,形成产业用地ABCD分类清单,有针对性地采取路径进行盘活。简言之,就是把上海产业用地的“表现”进行打分,按照不同情况去选择盘活路径。

”两评估“

1. 综合绩效评估:关注当前利用状况,通过产值、创新能力、节能环保等多维度指标,为每一块地“体检”打分。

2. 综合价值评估:立足未来潜力,结合地块位置、使用效益和再开发成本,评估土地退出与转型的经济可行性。

根据评估结果,形成产业用地分类清单,划分为四类:

• A类和B类:表现优秀,支持优化提升或继续保留。

• C类和D类:利用低效,需要转型升级或退出重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目前上海共有4.85万幅产业用地,其中C类和D类土地规模占到24%,均为低效利用的土地,亟须转型盘活。

“一盘活”中,上海提出了多条创新路径,

为低效产业用地量身定制转型方案:

第一条是土地收回路径。对于闲置处置难或无偿收回有障碍的地块,采用灵活的工具如节余土地分割转让,将未利用的部分分割转让给有需求的企业,既满足多方用地需求,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此外,还鼓励使用土地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

第二条是土地储备路径,通过政府收储整合土地资源,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第三,对于低效用地所属企业有较强转型意愿的地块,可选择产业用地城市更新路径。企业可通过自主更新或引入市场主体,按规划将土地转为新型工业、研发、商办或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用途,从而优化土地功能。

第四条路径是减量腾退路径,专注于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或不符合规划的土地,必须恢复为农用地或生态用地。

第五条是园区平台路径,通过产业园区整合资源推进盘活。如果企业选择退出产业用地或用房,园区平台可以接手这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从而提升整体效率。例如,通过平台将股权和土地资产整合,最大限度地激活区域发展潜力。

第六条路径归纳了其他创新政策,包括以房换地、工业上楼、土地混合利用等方式,为存量产业用地的提质增效提供多样选择。

为支持这些路径的实施,上海还推出了上海市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政策工具箱(1.0 版)》,涵盖六大类、二十小类具体操作路径,提供了清晰的执行指引,降低了政策实施的难度与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11月,上海已成功盘活37.8平方公里的低效用地——这个数字相当于接近两个黄浦区的面积,并覆盖了3390幅土地

据了解,上海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作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11”工程,将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按年度滚动推进产业用地评估和盘活处置。这项产业用地专项行动,不仅优化了低效土地发展方向,也为产业升级城市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