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颜氏家训》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生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识,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没有读遍天下书,不能随便去校改别人的文章。
感悟:雌黄,古人常用雌黄涂改文字,故称乱改、乱说为妄下雌黄和信口雌黄。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求实精神,学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不要随便去指责别人的学问水平。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摘自《颜氏家训·序致篇》
解释:早晨有过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错了事,今天则应悔改。
感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少年时能坚持学习的人,好比太阳升起时的光芒;老年时仍学习者,好比端着蜡烛在夜晚行走,尚能胜得过直到去世而仍没有这种认识的人。
感悟:不论年龄如何,都应该不间断地学习,保持智慧的光芒,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止境的,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的,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与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自乐其中。
巧伪不如拙诚。
摘自《颜氏家训·名实篇》
解释: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而诚实。
感悟:做人做事应当以诚待人,坦率真诚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5-
自古明王圣帝,
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
感悟:人应该勤奋学习、自我提高,比我优秀的人都在努力学习,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6-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还。
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光阴,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7-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
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解释: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平常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
解释: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天赋,这种天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禀赋一般的多数人,都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8-
婚姻勿贪势家。
摘自《颜氏家训·止足篇》
解释:婚姻不可贪图高攀权势之家。
感悟:婚姻不应该贪图社会地位的攀升或财富的积累,而应该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相关爱的基础上。
-9-
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摘自《颜氏家训·文章篇》
解释:天资愚笨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学懂,那么你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精熟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感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0-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解释: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感悟:家庭教育既要有威严的一面,也要有慈爱的一面。
-11-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取决于社会是否重视教育。
感悟:学习风气与社会重视实用性有着密切关系。社会若重视知识实用,学习风气自然浓厚,反之则荒废。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2-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解释: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
感悟:此句强调教育子女应当及时、及早入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早实施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这里的教育并非是指知识层面,而主要是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正所谓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13-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
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解释: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感悟:此句古语反映了古今教育中偏爱的现象,正所谓心脏都长在一侧,又怎么能做到不偏爱呢?在家庭教育中不应对子女有偏袒,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14-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摘自《颜氏家训·名实篇》
解释:不修善自身而企图在世间求得美名,就像相貌丑陋而幻想在镜中照出美好的图像一样,不可能实现。
解释:一个人若想在世间有着好的形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端正自己的行为,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崇高的名声。
-15-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解释: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慢不拘礼节。
感悟:此句古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也说明了长辈与晚辈关系,要有一定的距离,把握好其中的度。
-16-
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
摘自《颜氏家训·兄弟篇》
解释:兄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于旁人的,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彼此关系亲密的话不满也就容易消除。
感悟: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治家来说十分重要。
-17-
止凡人之斗阋,
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摘自《颜氏家训·序致篇》
解释:要制止兄弟间的争斗,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摘自《颜氏家训·养生篇》
解释:生命不能不珍惜,但也不能毫无原则的苟且偷生。
感悟:生命的珍贵与不可轻视,但也不应苟且偷生,失去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
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
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
摘自《颜氏家训·兄弟篇》
解释:兄弟不和睦,子侄之间就不会互相爱护;子侄不互相爱护,整个家族中的子弟都会互相疏远,感情淡薄;族中子弟关系疏远,感情淡薄,则僮仆之间就会相互仇视敌对了。
感悟:上一辈不和睦,往往影响下一辈的交往。
生民之本,
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摘自《颜氏家训·治家篇》
解释:百姓生存的根本,是种植庄稼以解决吃饭的问题,种植桑麻以解决穿衣的问题。
感悟:民以食为天,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更是如此,关注民生问题,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1-
凡庸之性,
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摘自《颜氏家训·后娶篇》
解释:按照一般人的秉性,后夫大多宠爱前夫的孩子,后妻则必定会虐待前妻的子女。
感悟:此句揭示了家庭的灾祸,特别是在封建的嫡长子传承的制度下,前夫的子女,不敢与自己的子女争夺家产,所以后父自然就会产生爱心,前妻的孩子,年龄地位一般都在自己的子女之上,没有一样不要提防的,所以后母自然不会待见。春秋时期的闵子骞,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中华二十四孝之一芦衣顺母故事的主人翁,年少时就曾被后母虐待,鞭打芦花车牛返,闵子骞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让后母改过,待闵子骞如亲生。
-22-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摘自《颜氏家训·名实篇》
解释:德行高的人不顾名声,一般人努力扬名,没有德行的人竭力窃取名声。
-23-
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摘自《颜氏家训·慕贤篇》
解释: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变得腥臭。
感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4-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
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
摘自《颜氏家训·兄弟篇》
解释:人在侍奉兄长时,不应等同于侍奉父亲,那为什么埋怨兄长爱弟弟时不如爱儿子呢?
-25-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摘自《颜氏家训·兄弟篇》
解释: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
感悟:血缘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26-
父不慈则子不孝,
兄不友则弟不恭,
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摘自《颜氏家训·治家篇》
解释: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兄长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会温顺了。
感悟:父亲应该爱护儿子,关心儿子的成长、内心和健康,这样才能培养出儿子的感恩之心和孝顺之行。
-27-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心性纯洁无染,长成以后,思虑分散。所以对孩子要早早教育,不要错失良机。
-28-
一伪丧百诚。
摘自《颜氏家训·名实篇》
解释:因为一件事情作假而使得一百件诚实的事情也失去别人的信任。
-29-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
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
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解释:人们不管是愚蠢还是聪明,都想要多结识人多经历事,希望自己见多识广,却不肯多读书,这就好比想吃饱却不肯认真做饭,想穿暖却懒得缝制衣服一样。
-30-
有偏宠者,
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解释:对子女过分地溺爱,表面上是对他好,实则会给他招致灾祸。
感悟:在教育子女时,不应过分的溺爱他们,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31-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摘自《颜氏家训·养生篇》
解释:学习的人多如牛毛,而有成就的人却极少。
感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也要要勤奋刻苦、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尽人事,听天命。
-32-
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
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
此君子之所惜哉!
摘自《颜氏家训·养生篇》
解释: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卷入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损伤身体,进谗言、藏恶念而致死,君子应该珍惜生命,不应该做这些事。
-33-
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
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
君子不咎也。
摘自《颜氏家训·养生篇》
解释:奉行忠孝而被害;做仁义的事而获罪,舍身保全家,牺牲自己而于国家有利,君子是不会抱怨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