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艺术家歆迪一直以“螺”作为创作主题,这些作品充满建筑的形式感,也为油画、笔触本身特性的表达提供空间和理由。生命、时空、自我构建、本体觉知,这些都是她创作中的关键词。透过这些,艺术家让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从而让观众在新的视角中感知生命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寻找承载生命的容器
在个展“自然选择”中,大大小小的螺壳绘画挂满伯年艺术空间的四层展厅,令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作品中被放大的细节的魅力。
歆迪个展“自然选择”
2024.11.02-12.01 伯年艺术空间
歆迪《建筑师》
布面油画 160×140cm 2024
《建筑师》是此次个展中的最新作品,描绘的是一只缀壳螺。缀壳螺会将石块、贝壳和珊瑚等黏在自己身上,形成奇特的螺旋状黏合,起到伪装的作用。在艺术家看来,缀壳螺就像大海中的建筑师,这种来自生物特性的建造,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画中这只经过艺术语言转化的缀壳螺,由层次丰富的紫色和金色组成,其中对紫色的使用尤为令人惊叹。不同纯度、灰度、明度、冷暖的变化,几乎横跨了紫色的整个色盘。附着在螺身表面的大量寄生贝壳碎片,在不同的色相中与紫色、黄色保持着对话,形成一道色彩的激流,宛如音乐中的“主题与变奏”。
歆迪《建筑师》局部
螺壳是生命体留下的年轮,是生命不断生长的无声记录,将生命的遭遇铭刻在表面。歆迪运用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色彩,记录下生命的美好与丰盛。
歆迪对《艺术栗子》说:“事物片段化的表达,是平时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视角,在熟悉和陌生之间,才是回忆和情感最适合表达的场域。”这种被忽视的亲密感,令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疏离,只有在近距离的审视之下,万物之间的差异才能体现出来,个体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她在画中创造出这样一种观看视角,就是为了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个体的价值。
2022年,歆迪无意中看到老家里收藏的几枚海螺壳。“这些螺壳不就像被困住的我们一样脆弱吗?”这些螺壳随着她一道来到画室,于是,她画出了第一幅以螺壳为主题的绘画,命名为《无限的容器之一》。
歆迪个展“自然选择”
2024.11.02-12.01 伯年艺术空间
歆迪《无限的容器之一》
布面油画 50×50cm 2022
这是一只绮狮螺,罗塔位于画面的正中心,右旋着画出了一条完美的螺旋线,由此构成画面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白色的棱角图案在螺身上展开,形成辐射般的韵律。歆迪处理了每一个图案的细小差异:方圆、厚薄、平欹,用笔松弛却面面俱到。
在这幅画中,时间和生命沿着一条螺旋线缓缓展开,仿佛电影胶片般播放着漫长的一生。这条线里似乎隐藏着生命的秘密,如今如此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简单而优雅。迷惘、孤独、失意,抑或快乐、满足、得意,生命终将形成一个饱满的圆。作品完成后,歆迪找到了契合自己对生命感受的表达方式。
歆迪个展“自然选择”
2024.11.02-12.01 伯年艺术空间
歆迪《无限的容器之九》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
歆迪《无限的容器之六》
布面油画 50×50cm 2022
后来,这种螺旋式构图的作品发展为系列,歆迪在其中找到更多可能性。比如在《无限的容器之九》中,对巴布亚神圣尖螺“V”字形纹理的细致描绘,产生了强烈的动态感;在《无限的容器之六》中,车轮螺表面华丽的纹理,令人不禁联想到室内明亮的灯光或冥想时产生的幻觉。
在这种抽象性与具象性之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眩晕感和恍惚感,令这些螺纹指向了存在的多重性:既是向外扩张的生长,也是向内收敛的沉思;既是物质性的容器,也是精神性的栖居所。
日常琐碎中搜集真实情感
歆迪会把跟自己经历有关的物品留存下来:一块普通的石头、一根羽毛或者一本书。对她而言,保留物件和保留照片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影像是静态的、关乎视觉的,而一件物品,首先要与其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系,物品才会始终陪伴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歆迪工作室
歆迪将平时难以看清的细节和色彩捕捉下来。拇指或至多巴掌大小的螺壳,经过放大之后,具有令人惊叹的美感和节律,在美学的意义上,其“存在感”才能为人所感知。歆迪说,她不会预先想好作品完成的样子,而是在绘画的过程中跟随感觉不断调整。
因此,一个“物”是“全息”的,虽然从环境中离开,却保留着关于整个场景的气味、触感和情绪。在歆迪的作品中,一个物体的局部也是如此,尽管物体已难以辨识,但通过纹理、图案、褶皱和磨损,却能够一直追寻到过往,甚至情感的故事。在她笔下,事物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一方面,抽象到几乎无法辨认的地步;另一方面,具体到充满了哪怕最细微的情感波澜。
艺术家歆迪
歆迪1990年出生于温州,自幼学习绘画。正是因为早年的训练,她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极高,在毕业多年后迟迟不肯展出。
考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后,歆迪选择了第一工作室——历史与主题性工作室。很快,她发现自己对通过描绘物来表达情感和想法的创作方式更感兴趣。“人跟物件相比,其实要复杂得多。语言、行为、图像都具有欺骗性,反而在物的身上,诚实地保留了很多人的生活痕迹,通过外物更容易窥见人的多面性。”歆迪告诉《艺术栗子》。
歆迪《镜面感》
布面油画 30×24cm 2016
在本科毕业阶段,她以女性视角创作了一系列小幅作品,描绘了身体的局部,以及和身体密切相关的物件。《镜面感》就是其中之一,女性身体被一件珍珠色的厚实服装紧紧包裹着,特殊质感的面料反射着环境,作品传达了显而易见的女性主题:女性的内在自我在外部世界中消失。
《权力》创作于2018年,在黑色的背景中,中央赫然出现一团白色的织物,半透明的布褶层层堆叠,一股褪色的、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条连体裙的上半部分被有意去掉了,只留下巨大的裙摆。歆迪用充满表现力的笔触描绘了每一道褶皱的变化。裙子的表层向两侧掀开,中间的部分瀑布般倾注下来,如同语言和情感的强烈宣泄。
歆迪《权力》
布面油画 80×70cm 2018
物品是我们存在于世的证明,我们选择了什么,如何使用,遭遇了什么,都深深地铭刻在物体表面。除了留下这些痕迹,恐怕再也没有什么能够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当歆迪细致地描绘物体局部时,那绝不是在表达对物的迷恋,而是怀着一种对“存在”入微的审视,用笔触记录下每一个可见的和可能的情感起伏。
重塑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
创作于2024年的《双重性之一》和《双重性之二》,是一次有趣而大胆的试验,两幅作品的前景和底图做了对调,分别表现了同一只螺壳在空间上的内向性和外向性。内与外,似乎形成一个无限循环,一条延展的莫比乌斯环。在这两件作品中,生命的内部和外部达成统一,物质与精神合二为一。如同她工作室中摆放的那些纪念物,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物件,都是通往内在精神世界的入口。
歆迪个展“自然选择”
2024.11.02-12.01 伯年艺术空间
歆迪《双重性之一》
布面油画 120×120cm 2024
歆迪《双重性之⼆》
布面油画 120×120cm 2024
在展览开幕前,歆迪决定创作一些更大尺幅的作品,其中一幅名为《自然选择》,这件作品的名字也是展览的标题。画中的主体是三只形态各异的共生螺——金色的蜘蛛螺、紫灰色的牡蛎碎片和粉红色的海菊,在画中呈对角线构图。背景中右旋的线条平衡了画面的结构。
如果说,歆迪在单只螺壳上面感知到了个体生命的轨迹,三只共生螺则让她对个体间命运的交织产生思考,合作与牺牲、共生与竞争之间具有视觉上直观的震撼。这一偶然的发现不仅改变了她对生命的认知,也让她的绘画产生更具情感色彩的表现。
歆迪个展“自然选择”
2024.11.02-12.01 伯年艺术空间
歆迪《自然选择》
布面油画 160×120cm 2024
三只共生的螺形成一座塔楼般的生命残骸,它们紧紧吸附在一起,又各自迸发着强烈的生命意志,宛如夏花般热烈与绚烂。背景中的螺旋是向内的,带着一种内省的气质,令人联想到海洋或者命运。在运笔上,可以明显感知到速度和力量,在迅即和决断中生成一种关乎生死的眩晕感。在这片交织着不同灰度的笔触与情感的风暴中,在螺壳闪烁的光线中,似乎生命还在延续,万物在“自然法则”下热烈生长。
文字|雷鸣
图片|伯年艺术空间、歆迪
摄影|杨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