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及时接收通知

信息来源:大漠孤狼 芦山信科整理

芦山信科编辑制作芦山新鲜事生活事有趣事关注芦山信科

“九大碗”,也有人叫做“九斗碗”,流于今天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主菜而得名。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姜维、芦山与“九大碗”也有一段家喻户晓的传说……相传三国时,姜维平羌一路大捷后,在今天芦山清源乡向阳村安营扎寨(后人称此地为安营坝)。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当地老百姓为欢迎这位大将军,箪食壶浆,东家献一碗,西家献一碗,各色风味的菜摆在姜维面前,共有九大碗。后来人们就用这种形式举行庆典和招待客人,沿袭至今,俗称“九大碗”。

“和夷” 政策贯穿于诸葛亮的政治军事决策之中,最精彩的一笔是“七擒孟获”。在今天成都武侯祠中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就是后人对他这种政治智慧的赞扬。姜维在芦山的作为和成就很好的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和夷”政策。姜不仅维与庐山有这样深厚的关系,而且姜维在驻防汶川时也很好地执行了“和夷”政策。

建兴九年,也就是公元231年,世代居住于汶山(古“汶”“岷”通用,今为岷山,也就是今天汶川县、理县、茂县一带)的羌人暴动,姜维与马忠、张嶷领兵征讨,曾先后在汶山、理县的维关和杂谷脑等地屯兵筑城,16年后,姜维又在今汶川县城威州镇的岷江东岸台地上筑城,称“姜维城”。这次出兵,姜维谨遵诸葛亮生前定下的“和夷”政策,利用自己是少数民族将领的身份优势,安抚少数民族,受到当地少数名族的尊重,至今当地还有不少关于姜维的故事与传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进入》》雅安约车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