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我国作为全球肉类生产与消费的大国,肉类价格的走向向来备受瞩目,它不仅牵扯着进口贸易的脉络,更是与民生饮食息息相关,关乎着每一个普通百姓餐桌的丰富程度。
2023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累计达到了惊人的 9641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高达 5794 万吨,而牛肉产量仅有 753 万吨,两相比较,牛肉产量规模仅是猪肉的八分之一。即便产量相对较少,国内众多养牛户如今却陷入了叫苦不迭的艰难境地,可谓是 “骑牛难下”。
这一切的源头,便是自去年十月起,国内牛肉价格如同脱缰之马,一路狂跌不止,毫无停歇之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养殖户们措手不及。截至 10 月底,每公斤牛肉单价已然跌破 61.46 元,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最低值。曾经在餐桌上高高在上,近乎 “奢侈品” 般存在的牛肉,如今竟放下了 “身段”,展现出亲民的姿态。这罕见的 11 连跌现象,着实令人深思,难道国民期盼的牛肉自由时代真的即将来临了吗?
一直以来牛肉在我国市场都稳居价格高昂肉类的行列,对于许多基层消费者而言,一年到头可能都难得吃上几次牛肉。究其根源便是那令人咋舌的高昂价格,让众多月薪仅三千的普通工农阶级望而却步。
从去年开始,国内牛肉价格就开启了连续大幅下跌的模式。截至 10 月底,全国牛肉平均市价已降至 31 元 / 斤,各大商场里的鲜牛肉价格大多处于 35 元至 40 元的区间,甚至在某些超市,牛肉单价竟然比鸡爪还要低。
在某小程序上,进口牛腩块每斤只要 19 元,盒马鲜生的进口牛腱肉每斤也仅需 25 元。仔细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便能发现,牛肉的集贸市场价格在去年 1 月达到了最高峰,为 87.33 元 / 公斤,此后便逐月下滑,在今年 5 月就跌破了 70 元 / 公斤。在济南槐荫区的门店,牛肉售价普遍跌破至每斤 30 元以下。
不过牛肉价格的下降倒是意外地促进了牛肉火锅店的生意扩张。截至 6 月中旬,全国渣渣牛肉相关餐饮门店数量超过了 180 家,其中有 130 多家都是在半年之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而且火锅店的牛肉菜品价格下调也十分明显,原本一盘 36 元的吊龙,如今降到了 28 元,嫩肉、双层肉、熟牛板筋等菜品的降价幅度无一例外全都超过了 26%,这般情况实属异常。
牛肉店和相关餐饮生意迎来红火,可养牛贩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济南历城区的肖女士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在前年贷款养了 20 多头牛,结果去年碰上牛肉降价,一下子赔了十几万。为了偿还贷款,她迫不得已只能继续赔钱卖牛,结果更是赔上加赔,到如今手里还欠着 20 多万的买牛款尚未还清。据肖女士透露,现在她滨州老家的村子里,不少养殖户都无奈选择去外地打工了,毕竟养牛的风险实在太大,寻常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击。
国内牛肉市场为何会突然出现这般暴跌的情况?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截至今年,我国牛肉产量已经连续十年保持增长态势,仅第一季度的产量就高达 186 万吨,同比增长 3.6%。而从需求方面来看,2023 年我国牛肉总消费量为 1027 万吨,虽说比上年增长了 4%,但这一增幅却是 2017 年以来的低位水平,可见社会民众对牛肉的需求实际上是有所下降的。产量增加,需求却相对减少,这无疑给牛肉价格带来了下行的压力。
2023 年,我国牛肉进口量高达 277 万吨,其中巴西一国就出口了 200 万吨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并且在今年 3 月,我国对全球 27 国统一开放了牛肉进口,目前全球共有 1084 家大型外企具备了对华出口牛肉的资质。外国牛肉凭借价格低廉的优势,在中国市场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极大地拉低了国内牛肉的市价。就拿 2023 年来说,巴西对华牛肉出口总额为 94.9 亿美元,折合下来每公斤大概 4.75 美元,算上关税与增值税后为 5.93 美元,也就是 42 元人民币 / 公斤,而进口牛肉的平均到岸价格大概是每斤 18.7 元。
可外国牛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加上运输费、冷链等成本,按常理价格应该更高才对,为何反而比本土牛肉还便宜?一方面国外的养殖成本十分低廉,以巴西为例,其国土面积达 851 万平方千米,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照,简直就是农牧业发展的天堂,这使得其养殖成本远低于我国。
另一方面货币贬值也是重要因素,像巴西和阿根廷的货币近期一落千丈。例如阿根廷,米莱当选总统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本国货币贬值 50%,试图以此解决国内的通胀危机,同时刺激经济贸易。从理论上讲,货币贬值确实能激活贸易,因为这意味着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卖价更低,更具竞争力,这也使得阿根廷和巴西的国际牛肉价格几乎天天都处于 “跳楼价”,让人感觉买到就是赚到。
来自养殖户的 “自杀式补刀” 因素,也就是淘汰奶牛转为肉用。2023 年的奶牛数量相较于 2021 年猛增了将近 700 万头,而去年国内生鲜乳的价格跌破了盈亏平衡点,奶牛养殖户们面临着越养越亏的困境,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处理奶牛来削减产能。
于是大量淘汰奶牛被投入市场,2023 年我国淘汰奶牛数量预计不少于 200 万头,产出的牛肉超出了 30 万吨,今年依然会有 120 万头奶牛面临屠宰的命运。奶牛数量不断减少,牛肉市场供应量却持续增加,价格自然也就一路走低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人会疑惑,既然国民还没能实现牛肉自由,国内牛肉养殖户又面临着严重亏损的险境,那国家为何不直接禁止或者限制国外牛肉进口,让国内牛肉市场恢复到正常水准?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 —— 自由贸易。在全球化的今天,开门做生意就得遵循规则,不能随意 “掀锅”。国外的草饲牛肉虽然价格便宜,但我国既然坚持走自由贸易的道路,宣扬扩大开放,就必须遵循国际规则。若是效仿美国随心所欲地搞制裁,那无异于自掘坟墓,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尤其是当下,我国正行进在迈向金融强国的征途中,人民币国际化是势在必得的目标。而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世界各国能够通过与我国的贸易往来赚到人民币,然后再用这些人民币去消费商品,如此才能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广泛流通。所以,自由贸易是一项重大战略,不能因为小小的牛肉市场波动就破坏了整个大局。
现阶段虽然牛肉价格下跌让养殖户们苦不堪言,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各方利益都需要谨慎权衡,如何在保障国内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继续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进行,依然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难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