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券在握》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职场故事,主角白胜是一名码农,他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但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员工。他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了巨额债款,为了还债,他偷偷住在公司废弃的楼层节省房租,每天拼命加班。他唯一的希望是公司领导曾经承诺的丰厚800万期权,但就在他即将拿到这笔钱的时候,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他成了其中的一员。
白胜决定不再忍受,他向公司吹了一个大饼,声称自己拥有一项超尖端的AI模型,并打算带着这个跳槽到对手公司。没想到,这个虚假的大饼居然让高层领导上钩了,公司不仅决定不裁他了,还提供了资金与场地,让他建立一个子公司,来专门开发这一AI模型。于是,白胜召集了一群不得志的同事,组建了一个自己的团队,以拿回属于自己的800万为目标,拉开了一场来自打工人的反抗之战。
这部电影试图打造一部逆袭爽文,但鱼叔认为,它的过程过于儿戏。为了呈现电影的爽文逆袭,导演必须先刻画这名员工的惨状,他有多惨?被追债到公司门口,遭人泼油漆,名声一落千丈,几乎成了人人都能欺负的对象,窘迫到连房租都负担不起,只能偷偷住在公司废弃的楼层。可就是这样一个主角,有一天突然声称自己拥有一项超尖端的AI模型,并威胁说要带着这项技术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令人意外的是,公司高层竟然信了。
这样的情绪基础与大众错位。《胜券在握》的问题在于,逆袭的过程很儿戏。尖端AI模型有着极高的门槛,这些人通常来自AI或相关领域的全球顶级院校,如MIT、斯坦福、清华大学等。通常需要多年深耕于某个具体的AI研究方向,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而白胜只用一个谎言,就让公司高层都信了。
电影中也不是没有适合逆袭爽感的人选,比如那四名严重被忽视的女员工。无论是女性的身份,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之姿,都让她们在当下更具有反抗体制、整顿职场的代表性。尤其邓家佳饰演的人事,方方。她有能力有想法,思路清晰,观察敏锐,且有超强行动力帮白胜拉人马。这不是现在最适合书写的大女主人设嘛。
然而,她所有的发光点都在子公司成立瞬间戛然而止。这一角色,最终还是沦为了辅助男主实现梦想的工具人。那三个新人也是如此。电影让她们拒绝成为跑腿者。但来到了新公司,她们又成了只能站在一旁,看着程序员大展身手并点头表示厉害的气氛组担当。
电影不仅对女性角色进行了架空,还扩大了有毒男子气概比拼的气息。片中有两个情节实在让我无语。一是白胜的母亲和他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时候,就对着你爸生前出海的港口,问问他该怎么办。二是周望高对着被锁在鸟笼中的鸟愤怒,而后拼命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比哥哥强。这样的情绪,如今真的很难得到观众的共情。
这几年,邓超似乎在这种相似的角色设定里打转。就像《银河补习班》的父亲一角。从来不是什么普通人逆袭,只是落入低谷的牛人翻盘。
《胜券在握》的结尾,白胜等人成功制造出AI,最终自立门户。看似是给人一种圆梦的爽感。但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另一场被美化成梦想的PUA而已。
对于普通打工人而言,目前最想要的是反抗现在不合理的公司体制和日益内卷的畸形环境。而电影中,白胜对抗体制的方式,居然是选择更加疯狂的工作,努力在一个月内成功做出AI,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这种行为并不是将体制撕开一个口子,而是通过更加内卷的方式在体制中完成竞争。这是在继续鼓励内卷?自我PUA?
如此一来,最后他们成立的新公司,会不会又成为下一个内卷的公司呢?
《胜券在握》仿佛在用一种积极的口吻告诉大家——谁都有资格拥有梦想,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但他们却忽视了,成功早已不是当代人梦想的唯一内容。电影用了两个多小时给观众打鸡血灌鸡汤,远不如结尾彩蛋关于垃圾的鬼畜视频能够表达打工人的真实心声。比起梦想,打工人更需要被温柔地提供情绪价值:你已经够好了够努力了。是职场环境,该变一变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