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4号下午,皮定均和徐子荣那会儿分别是中原军区一纵一旅的旅长和政委。他们突然接到纵队的通知,说走就走,得赶紧去司令部报到。
到了纵队司令部那地儿,一纵的司令员王树声和政委戴季英他俩亲自给皮、徐两人安排活儿。王树声掏出一封电文,递给皮、徐说:“你们瞅瞅这个。”电文大意就是:
蒋介石打算在6月26日对我们中原军区动手,中原局那边商量好了,大部队得赶紧冲到陕甘宁边区去,另外留个小部队在后面挡着敌人。
王树声把电报交出去后,接着就跟皮、徐两位说:
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想要“一网打尽”我们的计划,中原局听了中央的指示后,决定让主力部队往陕甘宁边区冲出去,同时得留下一队精明强干的战士在后面挡着,保护主力部队右边的安全。你们一旅在豫西自己打拼了一年多,独立打仗很有经验,所以让你们来干这个掩护的活儿挺合适的。纵队党委商量过后,军区党委也点了头,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了。
多年后,皮定均还常常在夜里回想起接任务那会儿。那时候情况紧张,他根本没多少时间多想。拿了任务后,皮定均和徐同志立马往回赶,等他们回到旅部,都已经是6月25号凌晨了。然后,他们赶紧把上级的指示告诉部队。
但皮定均的警卫回忆说,咱们这位老领导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常提起中原突围那会儿的事儿,可一直到他去世,都悄悄瞒着一个小细节没说。
【一】
赵元福,曾是皮定均的警卫员,到了晚年,有次跟福州军区政治部的创作员张凤雏闲聊时,不经意间说起了一段关于中原突围的往事。
那会儿,皮定均和徐同志接了任务就往外走,王树声和戴季英一直送到门口。趁着这个机会,王树声悄悄拉了拉皮定均的袖子,压低声音跟他说了一句:
旅行队的几位领导,每个人都得备上一套便装。等到需要的时候,就能赶紧换上。
赵元福就在旁边牵着马呢,那句话他听得清清楚楚。王树声吩咐完事情,一眼就瞧见了他和徐子荣的警卫员站在旁边,立马走过去,拉着他俩的手就说:
“嘿,小伙子们,可得把你们的老大看护好了啊!”
赵元福心里头记得清清楚楚,那会儿王树声跟皮、徐两位说了要注意的事儿,可他俩啥也没说,直接翻身上了马。就在骑马往回走的路上,皮定均悄悄跟徐子荣嘀咕了一句:
“我们不会准备便装。”
徐子荣应了一声,点了点头:
没错,咱们得跟大伙儿站一块儿。
听了皮和徐两人的对话,很明显,他们俩是铁了心要豁出去了。从他们的交谈里,能感觉到一种决绝,就像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打算豁出性命。说白了,皮和徐就是抱了必死的决心,这点从他们的对话里就能听出来。他们俩的对话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气息,显然,是已经下定决心,要拼个你死我活了。
说实话,中原军区现在的处境真的挺难的。
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就立马派大批军队一步步侵占中原解放区,打算把我们中原根据地的队伍一网打尽,好让他们的路能通到华北、东北和华东。就算后来两边签了停战协议,国民党军队还是照样没闲着,动作不断。
到了46年6月份,中原解放区的地盘被大大挤小了,五万大军被挤得只能呆在宣化店那一带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就是现在的新县)还有礼山(也就是现在的大悟)这几个地方。
1946年6月23号那天,党中央的毛主席火急火燎地给中原军区发了封电报:
赶紧决定冲出去,能多快就多快,别犹豫不决,保命要紧,赢才是硬道理。这是咱的共识,李将军也是这么说的。
听说啊,毛主席最开始写的是“先顾生存,再考虑胜利”,但后来又改成了“胜利放第一”。
就在中原突围快要开始的时候,李先念把中央发来的那封电文给皮定均瞧了瞧。皮定均心里跟明镜似的,这次突围任务,他们就像是钓鱼的饵料,得替主力部队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说白了,这就是个九死一生的活儿。
但是,当接到任务那一刻,皮定均和徐子荣都毫不犹豫地回应,他们几乎同时说:
“我一定尽力把事儿办好,给你交差。”
【二】
王树声在要走的时候,跟大伙儿说,想给旅以上的干部每人整一套便装,这话里头其实透着不少没办法的事儿。
吴东峰在文章里头写道,王树声当年可是亲身经历了西路军的惨败,后来不得不扮成乞丐,一路讨饭才好不容易回到了延安。像他这样真真切切受过苦的人,说出来的话那真是从心底里掏出来的真话。
要是突围没门儿了,换上便衣,装成普通老百姓,说不定能捡条命回来。
说实话,王树声心里头真舍不得这一旅的兄弟们,但考虑到大局,他只能硬着头皮下了这个决定。
说实话,不光是王树声,就连皮定均、徐子荣他们,要是得亲手放弃一旅6000多兄弟,估计心里也疼得慌。所以他们一合计,决定跟全军一起,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1946年6月25日一大早,皮定均和徐子荣回到旅部,紧接着就叫上旅部的伙伴们开了个会,一块儿琢磨起一件事来:
“三天掩护任务结束后,咱们该咋突围出去呢?”
大家伙儿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当时基本上所有人都在琢磨两个法子:一个是集中力量硬冲出去,另一个是分头突围。可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商量,这两个办法都被大伙儿给否定了。李四说不行,张三也摇头,看来这两个主意都不靠谱。
就在这关键时刻,政委徐子荣灵机一动,想出了个主意:
我现在琢磨着个主意。等咱们的主力部队过了铁路,咱们试着来个假动作,全线往前冲一下,然后立马收回来,假装跟着主力走,晃悠个一两天,接着赶紧藏起来,躲过敌人的追赶。之后,咱们再杀个回马枪,一股脑儿往东边猛冲。
皮定均突然间被那句话点醒了,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地方。
皮定均带着一个旅的队伍到白雀园时,他老早就把周围的地势都摸透了,这可是他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习惯。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回想起来说:
我爸对山山水水的记性特别好。抗战那会儿,他在刘伯承师长的一二九师当团长。有次他骑马去师部找刘师长,一到那儿,刘师长就考他,问他路上过了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子,还问它们叫啥名儿,地形咋样。他当时光顾着赶路,完全没留意这些。但从那以后,他就长了个心眼儿。不管走到哪儿,看到的山川河流,他都默默记在心里。部队一到休息的地方,他就赶紧出去瞅瞅地形。
就是在这次考察中,皮定均碰巧找到了一个离白雀园大约七八里地的小村庄,名叫刘家冲。说来也巧,皮定均在那次探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藏在白雀园七八公里外的小村落——刘家冲。就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皮定均意外撞见了一个距离白雀园大概七八公里远的小地方,叫刘家冲。皮定均在那次勘查的途中,居然发现了一个藏在离白雀园七八公里处的村落,这就是刘家冲。也就是在那次的探寻里,皮定均意外地发现了七八公里外的白雀园附近,有这么一个小村子,名字还挺特别,叫刘家冲。
刘家冲是个小地方,总共就六户人家。听老一辈说,这地儿是以前地主为了方便收租,特意建的。到了土地革命那会儿,咱们队伍把这儿给占了,那六家地主吓得全跑黄安城里躲起来了,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回来。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刘家冲这个小村庄,东边挨着潢麻公路,南边靠着商经公路,虽然位置在交通要道上,但一点也不吵闹。原因就是它刚好被一座山像凹进去一样包围着。
说实话,刘家冲这村子挺小的,根本没法藏下皮旅那6000多名官兵。但这村子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村后头有个小山坡,爬上去一看,嘿,后面有片老大的隐蔽山林。听说以前那山林里全是黑松树,面积有两平方公里那么大呢,藏个上万人都轻轻松松的。
由于刘家冲的地势隐蔽,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建立根据地时,选择这里设立了秘密的后方医院。这地儿隐蔽,就成了他们当时安置伤员的好地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