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波澜壮阔的网约车大战早已落下帷幕,滴滴胜者通吃,至今仍掌控着网约车江湖,接受高德、美团、神州等的挑战。
回顾当年,滴滴、快的补贴大战4个月烧钱20亿元,网约车大战蔓延全民,上至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下至买菜的大爷大妈;而在看不见的背后,则是投资圈疯狂加码,公司入局这一行业可能随即迎来估值的暴增。
而近日,申请港交所上市的盛威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威时代”)身上就留有明显的网约车大战痕迹。
有意思的是,前脚投资的快的被滴滴合并,被迫“和棋”的阿里巴巴转身投资了盛威时代,欲继续染指网约车市场,那么,盛威时代有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来源:张力
01
错过了行业扩张期
盛威时代招股书显示,盛威时代是中国领先的城际及城内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提供商。该公司主要提供城际道路客运服务及城市内网约车服务,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赋能企业合作伙伴,提升乘客旅行体验。盛威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客运站一体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并通过“云站务”系统赋能客运站,连接乘客和客运站。同时,盛威时代也积极拓展定制客运领域,通过“客运达”系统为客运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盛威时代提供的主要是城际道路客运服务、城市内网约车服务、数字化及业务解决方案。而其中,2021年—2023年及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网约车服务带来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4.7%、86.2%、85.3%、84.3%及88.5%。网约车服务是盛威时代的收入主力。
由于根据服务协议及中国的相关法规,盛威时代视自身为网约车服务提供商。
事实上,盛威时代最初只是做中国公路客票网的网站,2018年才进军网约车市场。
2001年2月,毕业于中国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工作几年的姜生喜进入了用友网络,工作12年曾任用友网络副总裁之职。
2012年2月,也就是离开用友网络前一年,姜生喜开始准备创业,并在9月创立北京盛威南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盛威时代前身)。
在同一年,滴滴出行、快的打车先后成立,网约车模式开始出现。
2013年,盛威时代前身推出中国公路客票网的网站“Bus 365”平台。此后几年,公司持续深耕城际道路客运服务。
而这段时期,正是网约车大战如火如荼的烧钱时期。
2014年,腾讯支持的滴滴和阿里巴巴支持的快的掀起补贴大战。中信证券研究显示,滴滴出行和快的打车双方高峰时四个月烧掉20多亿资金,全年补贴高达40亿元。
2014年底、2015年初,Uber冲入中国市场,快的和滴滴合并,阿里对快的的支持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初战告捷的滴滴继续和Uber鏖战,并在2016年合并了Uber推出的人民优步。这一战,双方烧掉近200亿元。
这两年也是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快速扩张期。而到了这个阶段,盛威时代并没有入局。
2016年7月,盛威时代A轮增资,阿里巴巴间接全资拥有的阿里旅行同意认购盛威时代的注册资本933.38万元,对价为7500万元。
随后,阿里持续加码盛威时代。根据日期2017年7月7日的A+轮增资协议,阿里旅行同意进一步认购盛威时代的注册资本666.7万元,对价为5350万元。
2018年7月19日的B轮投资协议显示,阿里旅行同意认购盛威时代的注册资本146.3516万元,对价约为3265.31万元。
经过连续三轮的投资,阿里在盛威时代加码约1.61亿元。
2018年,盛威时代通过全资子公司盛智易聊推出了网约车服务。阿里又开始入局网约车市场。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阿里旅行直接持有盛威时代27%,为公司大股东。
而从融资来看,盛威时代2018年7月起融资的每股成本出现了猛增,从8元多一跃进入17元行列,直接翻倍。
这是否是网约车市场带来的“光环”?投资机构是否看中了盛威时代进军网约车市场后带来的回报?
但是,网约车市场此后并没有再现当年席卷全民的大洗牌时机。直至今日,中国网约车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滴滴出行为龙头。曹操专车、首汽约车、美团打车等为主要竞争者的市场格局。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网约车用户数量已超过4亿,市场规模达千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网约车市场由183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39亿元。不难看出,虽然持续增长,但明显已不像快速扩张期那般迅猛。
那么,错过了行业的快速扩张期的盛威时代目前打下了网约车市场多大的份额?给投资方带来了什么成绩?
02
排名第2 or 排名第15?
我们日常所说的网约车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交通出行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选择车型和司机,快速叫车并享受出行服务。
网约车产业链包括上游车辆及技术服务提供商,中游网约车平台及下游的终端用户。上游车辆供应商主要提供网约车平台业务发展所需的车辆工具及服务,如汽车销售、汽车租赁及维护等;中游网约车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约车平台及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分销订单、规划路线并提供个人及商用的车辆相关综合服务。其中平台处于核心地位。
盛威时代在招股书的公司概览部分及其余部分多次强调:“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数量计算,我们是中国第二大的网约车平台。”
那么,这是指盛威时代拿下了滴滴出行之后行业的“第二名”吗?
从资产信息网和千际投行在《2024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2024年1月,全国网约车平台共收到9.11亿单订单,在订单量排名前十的平台中。按照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如祺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享道出行、万顺叫车、T3出行、阳光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和花小猪出行。
同期,聚合平台完成了2.52亿单订单,在这些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排名从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花小猪出行、携程用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和美团打车。这些平台通过整合多家网约车公司的资源。
而在招股书的某个详细论述部分,IPO日报注意到,盛威时代表示,“按2023年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总交易额,通常指平台总的交易金额数)计,本公司在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排名第15。中国网约车服务市场相对集中,前五大参与者约占总市场份额的90.7%。2023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数目超过300家。”
相比之下,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国共有30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盛威时代表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数量计算,我们是中国第二大的网约车平台”。放在招股书各大显著位置,并不能掩盖住事实是,在五大公司占据九成市场的网约车江湖,盛威时代目前总交易额排在第15位。市场排名和品牌知名度均不显著。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盛威时代已取得191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累计注册司机数目约达150万名。
资料显示,盛威时代面向乘客的平台包括“出行365”及“365约车”,此外网约车服务方面会与高德等主流聚合平台合作获取客流。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 12月31日以及2024年上半年,盛威时代的网约车服务平均每日订单量分别约为61900份、89700份、128600份及172800份。
IPO日报搜索“出行365”及“365约车”小程序,显示“365约车”有100+人最近使用,点击“365约车”会跳转高德平台(盛威时代最初是在2019年开始透过高德为用户提供聚合网约车服务)。
从使用体验来说,盛威时代的网约车服务平台似乎更多依靠聚合平台获取客流。
从财务数据来看,盛威时代2021年—2023年及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网约车服务带来的毛利分别约为1079万元、2053万元、1216万元、521万元、-311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3%、2.9%、1.2%、1.1%、-0.5%。从2023年开始,网约车服务带来的毛利开始下滑,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毛利率也下滑明显。
除了状况堪忧的网约车服务业务,盛威时代收入占比更小的客运服务反而毛利率高达44%以上,一度达到57.3%。
公司在道路客运信息服务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售票量计算,2023年盛威时代在中国道路客运信息服务市场排名第一。公司于2023年的交易总值达29亿元,销售车票达6120万张。
此外,按截至2024年6月30日省级客运数字化项目数量计算,盛威时代也是中国道路客运市场上最大的数字化及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业务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与12306、航旅纵横等主要OTA平台以及超过500家客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综合来看,报告期各期,盛威时代的收入分别为5.535亿元、8.16亿元、12.065亿元、5.778亿元及7.262亿元,2021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7.6%。
然而,盛威时代并未实现盈利。同期公司分别亏损5.866亿元、4.994亿元、4.823亿元、2.346亿元及2.845亿元,三年半亏损约18.53亿元。
撇除向投资者发行的赎回权账面值变动及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等项目的影响后,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0.556亿元、0.505亿元、0.178亿元、0.043亿元及0.167亿元。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盛威时代实现毛利率为8.6%、6.6%、7.1%及3.5%,波动明显,上半年同样表现不佳。
资产信息网和千际投行在《2024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约车行业上市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截至2024年5月30日,全国共有19家网约车相关企业成功上市。这些企业的总市值达到3489.06亿元。
从市场份额和业绩来看,盛威时代或许并未给阿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此次上市,能否带给大股东阿里一个惊喜,又能否从20家网约车上市公司中赢得投资者关注和青睐,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王莹
校对 佘诗婕
编辑 褚念颖
1
2
3
4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