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士不卷

文/夷希微

近期一个梗很流行,那就是“八个瑞士卷”。

讲述的是一个全职妈妈买了8个瑞士卷(一种蛋糕卷),老公、俩孩子各吃了2个,剩余的2个留给自己当饭后甜点,之后被老公一顿数落,老公那句“为什么不留给孩子吃”,以及这位妈妈反问“全职妈妈都没资格吃2个瑞士卷了吗”,最终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家庭中常见的情感冲突、父母角色、性别对立和夫妻关系的广泛讨论,甚至碰触到了敏感的“女权”问题。

视频疑似摆拍,就圈子而言已经卷到不摆不红的地步。摆拍本意是提高视频的艺术性,展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但网红们常利用“共情”与“对立”来激发公众情绪,走了歪路、邪路,引起不好的社会影响,那就不应该了。个人感觉本例也不例外。

道德层面暂且不论,它只是凭借普通的录制技巧和浅显的主题陈述,通过夫妻双方不同视角的对话切换,直击社会敏感点,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公众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倒也揭示了当前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关系的脆弱性。

本文结合事件所引发的争论以及不同的思考维度,将从三个“家”的层面进行论述。

首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一俗话,恰好概括了“八个瑞士卷”事件的核心冲突。

该视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正面与负面反响并存,但负面声音似乎更为响亮。例如,众多女性竞相模仿向伴侣提出类似糊涂的问题,这让不少男性感到措手不及,稍不留神就被贴上“渣男”的标签,这无疑加剧了两性间的紧张对立。

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面对这些琐事、普通事,我们无须大惊小怪。

夫妻之间,相处即矛盾。处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琐事,这是事实,但绝不是对立。

湖面波光粼粼的美,是风与水、光与波相互碰撞交织的结果。夫妻矛盾的处理过程,是两性思想的碰撞、融合、共鸣的过程,交流会有能量产生,动能变热能,这就是家的温暖的源头。

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并非总有清晰的因果关系,处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制造对立,要在包容和理解中寻找答案。

其次,“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训,正是“八个瑞士卷”事件的最优求解。

视频中的人物简单明了,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反映了家庭中男女的矛盾多面性。家中男人的私利念头往往试图将妻子束缚在要有牺牲精神的枷锁中,而女性的独立思维则让她们坚决拒绝屈服于丈夫的强势禁锢。其实这样的对立不符合家庭之道。

成了家的男女,因家庭和谐而享有“福气”,所以“夫妻”不仅仅是一种祝福和期待,更是“家和万事兴”理念的本源。

“家和”一方面体现在夫妻关系的和谐。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求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这种关系的和谐,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强调平衡与理解,避免极端与冲突。

另一方面体现在夫妻情感的交融。我们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面对生活压力时寻求慰藉的地方。情感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在对彼此自然而然的体贴入微中,能给夫妻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能增强面对家庭困境的勇气和信念。这正是道家“无为而治”所倡导的不强求、不干涉。

所以“家和”才能万事兴,在普通的日日夜夜里,彼此守护、包容、理解,做一对有“福气”的夫妻,去创建一个充满希望的有爱的家。

最后,“家国天下”这一经典,是“八个瑞士卷”事件的升华思考。

事件本身是需要和解与救赎的。视频中逻辑的混乱、人性的丑陋以及家庭的苦难,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让人看不到激情和希望。

是否摆拍,已显得无关紧要,摆拍者个人刻意蝇营狗苟的追求与社会莫名共鸣的“沸腾”,才是引发我们深刻反思的地方。

我们知道家和国是相互影响渗透的。

《左传·僖公十四年》有“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附)?”讲的是“国为根本”。

《礼记·大学》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讲的是“家的重要”。

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诫我们“平天下”的远大理想需以“修身”为先。

最后达成“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言以蔽之,“心正”是万事根本,求“天下平”需要从“心正”开始。

所以“家国天下”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哲学,更是一种宏伟的人生观。

为人要守正。博眼球、造噱头、引流量而不择手段,不足取。无论身份地位,行事皆应恪守道德底线,实实在在,堂堂正正。为人处世,要明白“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的道理,切勿走向极端。

为人应负责。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个体,不矫揉不做作,有心有意,能够缔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又会为个体的成长提供沃土,进而孕育出更加负责任、充满爱心的下一代,这些下一代又会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家国天下”最终呈现的是一个逻辑框架,指导我们如何达成“人生理想”,为我们指出了明确方向,并提供了清晰答案。

最后给大家说的是,“瑞士卷”这种蛋糕卷在西班牙称“吉卜赛人的手臂”(brazodegitano),哥伦比亚叫“女王的手臂”(brazodereina),墨西哥叫“被包裹的孩子”(ninoenvuelto),只有在台湾地区,才叫“瑞士卷”,而在中国大陆,有著名品牌商家称之为“龘龘前进卷”。

何况,“瑞士卷”并非起源于瑞士,瑞士是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之一,所以“瑞士一点也不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沈洪亮(男),山东平邑人,笔名夷希微、肆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协理事,临沂市作协公众号主编,文学期刊《作品》评刊员,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作品偶获嘉奖,亦偶登于各大报刊。喜诗歌、散文,不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