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深入挖掘、广泛遴选、树立典范,特别编纂了《荣光》这部退役军人志愿者事迹集,以文字为载体,向那些曾经身披戎装、今朝心怀大爱的退役军人致以最深的敬意。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和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人的道路,给予无尽的启迪与力量。杨友泉,这位曾经第七批援越抗美海军高炮八团九连的指导员,便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他的故事,是勇气与智慧的赞歌,是忠诚与奉献的典范,更是岁月不老、军魂永驻的生动写照。
热血从军启征程
抗美援越立奇功
时光回溯至1960年,年轻的杨友泉满怀激情与梦想,踏上了从军之路。那时的他,或许未曾预见到自己即将经历的波澜壮阔的人生。然而,正是这份对未知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让他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1962年,杨友泉毅然站在了保卫祖国的第一线。在福建的战场上,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安全。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1967年,随着抗美援越战争的爆发,杨友泉被派往越南前线。在莫庄、塞高、克夫等地区的战斗中,他带领连队英勇抗敌,屡建奇功。在无数次的生死较量中,是杨友泉和战友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
转业存史传后人
捐赠文物留根脉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杨友泉的军人情怀却从未褪色。转业后,他立刻投入到了整理和保存战争史料的工作中。他深知,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于是,他四处奔波,搜集整理了全连指战员的花名册、宣传资料、好人好事材料以及部队战斗记录等,还保存了美国飞机的子母弹和空军高炮七师政治部的各种宣传资料。这些资料,如今已成为援越抗美战争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为了让后人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们,他将自己珍藏近半个多世纪的战场原始文件、战争史料、英雄人物传记、五集战争故事、珍贵照片、敌机残骸、子母弹以及改制的美机模型等悉数捐赠给纪念馆。
在捐赠仪式上,杨友泉动情地说:“传承历史,将根脉留给后世,是每个人的责任。我希望通过这些文物和资料,让后人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退休奉献不停歇
投身公益促和谐
退休后的杨友泉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社区,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除了整理史料,杨友泉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常说:“老车不倒,不空推。”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更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多次为企业、学校、居民区讲授自己的战斗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无数人。
杨友泉发现居住区域的公共墙面、地面存在脏污现象后,便主动拿起工具进行清洗,恢复了其原有的清洁面貌。这一举动虽小,却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此外,杨友泉还积极调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他利用微信群发表《白水评说》打油诗,以幽默风趣、客观理性的方式引导大家理性思考、和平解决问题。同时,他还私下里找到当事人,充当“老娘舅”的角色,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意见,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原本可能激化的矛盾都得到了妥善解决,社区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如今,杨友泉虽然已经步入了人生的耄耋之年,但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老车不倒,不空推”的坚韧精神和对党、对军队、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