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双11正式落幕,第三方显示,双十一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累积销售额为1441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6.6%。然而,这场“史上最长的双11”在进行过程中,一些消费纠纷和维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0/c92bab3ej00sn8uyf000ud000u000fqm.jpg)
其中,在直播电商领域,据新京报联合北京消协发布“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者遇到过直播间商品质量问题,六成受访者认为主播、直播间客服影响售后,超七成受访者身边的老年人受过虚假宣传误导等,主播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现象突出。
不仅如此,社交平台上还有不少网友频频曝出双11期间遭遇的消费纠纷,如商家的“包退”承诺作废,即使未拆封也难退;预售卡提货困难,想找商家却发现杳无音讯等。对此,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发起“双11大促落幕 消费维权不停步”专项调查行动。
纠纷一:“先涨后降”、保价不退差价
首先,针对虚假破价、虚假折扣、先涨价后降价等价格欺诈行为,电诉宝将展开深入调查。在往年的双11活动中,不少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常常采取虚标原价、虚假折扣等手段,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实际价格并不如宣传所述。今年双11,类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天津市民王女士每隔1个多月就会在某电商平台为她两岁的孩子购买奶粉,日常价格在6桶1136元左右浮动。然而在“双十一”期间,王女士再次打开同款产品的链接,标注到手价升至6桶1200元,并注明“已省160多元”。“‘双十一’的大促价格反而贵了几十元,还不如平时随需随买。”
据《海报新闻》报道,一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称,自己于10月12日购买一件衣服,商家承诺价保10天。但21日晚8点,尚未超过价保期限,衣服便从200元降价至179元。她在当天晚上8点半申请价保,却显示因货品被抢光,不支持价保。
此外,据“电诉宝”发现,淘宝上一款古驰香水,双11期间标注自己“每件直降42%”,优惠前900元,探物专享券后495.9元。但实际上在非双11阶段,该商品的价格也在500元左右,并未进行大折扣降价。
纠纷二:预售迟迟不发货
其次,预售不发货等问题也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在双11期间,许多商家会推出预售活动,但部分商家在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却迟迟不发货,甚至取消订单。此外,一些商家在宣传中承诺保价服务,但在消费者发现价格变动后却拒绝退还差价。电诉宝将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双11大促开始后,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内挂满了蟹券,然而,蟹券的兑换困难却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隐忧:“蟹卡买了一直扫描后显示时间不能发货,店家联系不上,就没有电话。”“购买螃蟹线上提货卡,迟迟不发货,提蟹显示预定满,询问客服无人接。”
据《海报新闻》报道,一消费者苏先生表示,自己去年获得两张蟹卡,现在虽仍处有效期内,想要兑换却困难重重。“9月份兑换,系统提示未到兑换时间。10月份兑换,显示只能选择25天内的日期,但全都显示已经兑换满了,这不是欺诈行为吗?”
纠纷三:直播间虚假宣传、售后难
此外,针对直播带货领域的问题,电诉宝也将展开专项调查。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电商行业的重要一环,但也暴露出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差、售后难等问题。此前,“电诉宝”还发起“拒绝虚假宣传 净化直播空间”专项调查行动,针对直播间虚假宣传乱象进行打击。
据《大众报业》报道,10月25日,有消费者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了一台取暖器,价格为299元,但随后发现某平台直播间同款商品仅售110多元,两者相差近180元。据不完全统计,出现差价问题的还有徕芬吹风机、莱克吉米除螨仪等产品。为解决售后问题,消费者们纷纷尝试联系主播客服,却面临着排队人数多、客服话术重复等问题,售后维权遥遥无期。
纠纷四:红包玩法都是“噱头”
今年的红包玩法也不断翻新,“红包到手11666”口令简单粗暴,充满了期待和惊喜。但红包真的像宣传的那么好吗?领了红包,真的能省钱吗?还是商家吸引眼球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表示,自己在直播间购买了定金红包,但最后实际支付的价格却与直接购买差不多。该网友称,定金红包只是为了留住直播间流量,很难抵现。
甚至有些红包是诈骗分子的“糖衣炮弹”。据《燕赵晚报》报道,有不法分子利用“双11百亿补贴”“扫码0元购”等所谓电商平台的促销广告进行诈骗,并在社交软件派发虚假的“双11”红包。受害者一旦点开红包,便会转跳到诈骗分子制作的山寨网页,诱导其填写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传播木马病毒等。
浙江省消保委第四届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专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提示,消费者应只从官方渠道获取红包信息,避免从不明来源或第三方平台获取红包,以防遭遇诈骗。一些虚假红包可能会通过诱导消费者分享给好友或转发至朋友圈来扩大传播范围。消费者在遇到此类红包时,应谨慎对待,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纠纷五:支付渠道多样 先用后付莫名出现
双11期间,各大平台间互联互通,微信端直接进行淘宝购物、使用微信支付,不用再跳转到淘宝App;京东再度“牵手”支付宝。
不过,在电商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先用后付”功能令人头疼,一不小心,就会0元拍下商品。不少消费者一开始都是一头雾水,先是不知道扣款是怎么回事,然后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通的。
据了解,大部分平台的先用后付,基本上没留给用户选择权,而是直接覆盖了原来的支付按钮,均会跳转支付平台页面。且这个选项是平台默认打钩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