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全球第23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COPD日),今年的主题是“知道你的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由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进行性气流阻塞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确诊需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都应认识慢阻肺,避免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发现慢阻肺,并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引发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与慢阻肺有关的基因位点众多。
2.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烟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气道管壁,抑制支气管黏膜纤毛的活动,影响肺泡作用。长期吸烟容易造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变,到一定严重程度后,有可能发展为慢阻肺。
3.有过敏性鼻炎、肺气肿、幼年时期患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史。另外,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也参与慢阻肺的发病过程。
4.职业暴露:暴露于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是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
5.居住环境差:如居住在空气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地区、长期在通风不佳的厨房吸入烹饪油烟等都是容易导致慢阻肺的因素。
另外,维生素A缺乏或者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的人群,又或是营养状况较差,体重指数较低的人群也应格外注意。
慢阻肺有哪些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咳痰:通常会咳少量黏液性痰,当发生感染时,痰量会增多,常有脓性痰。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胸闷和喘息,此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异性症状,常见于重症或急性加重患者。
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慢阻肺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等到有明显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往往已比较严重。
专家提醒: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慢阻肺
咳嗽并伴有喘息,且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任何形式的长期咳痰,都需要考虑是否患有慢阻肺,尤其是有吸烟习惯的,千万不要忽视持续的咳嗽与咳痰;
在非剧烈活动时,出现持续呼吸困难的情况,需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慢阻肺?
1. 远离危险因素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最主要病因,吸烟人群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4倍,60岁以上吸烟人群患病率超40%,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 慢阻肺患病风险越高 。
空气污染也会悄悄剥脱你的呼吸能力,PM2.5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PM2.5每增加10微克,肺功能下降26毫升。
化学气体 (氯、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大气中直径2.5—10μm 的颗粒物,即PM2.5和PMl0,刺激支气管黏膜,使气道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要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
2.预防呼吸道感染
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3. 早期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建议40岁及以上,有危险因素接触者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
得了慢阻肺,该怎么办?
如何做好日常管理?
慢阻病患者应该做到
尽早戒烟,避免二手烟
按时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
定期到医院随访
定期做肺功能检查
早期识别急性加重,并掌握处理措施
使用自我行动计划记录自身情况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让自我管理成为日常生活习惯,每一位慢阻病患者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①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呼吸方法训练
呼吸方法可选用以下一种或熟练后两种交替进行
②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体力训练
有氧运动,如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等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
常用的训练方式有步行、跑步、爬楼梯、平板运动、自行车、游泳或多种方式结合应用,其中自行车或步行是最常用的运动方式。
耐力训练可提高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开始时,每次运动 5~10 分钟,每天1~5 次,适应后延长至每次 20~30 分钟,每天 3~4 次。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