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4年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大学生暑期“四力”实践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二十余名同学参与了此次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同学们到各区融媒体中心所属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两微一端、出版物采编岗位实习锻炼,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提升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院长寄语

关心生活百态,深入到细节,“聊”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以平等之心看待他人生活,“四力”实践,塑造新闻新力量。

传播学院院长 王峰

王思迪同学实践作品

王思迪同学,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此次暑期“四力”实践活动中,在静安融媒体中心编辑部门担任实习生。

一、采写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二、视频作品/主持出镜作品/其它形式的视频作品

周末拍照去哪?

跟着静宝走走这些巨出片的walk路线→

王思迪同学实习心得

本次暑期实践在静安区融媒体中心的编辑部度过,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对上海、对静安区、对融媒体中心的工作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此次小结我将从实践的具体工作情况、对实践工作的认识感悟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复盘。

首先,在编辑部我主要着手的是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排版以及互动板块“静宝聊天室”选题策划两项常规工作。我一直是用秀米做推文,但秀米的模板过于花哨,并不适合政务新媒体这种发原创记者稿件的平台。这是第一点收获:新闻推文主打表达清楚、以快速准确传递信息为首。“静宝聊天室”是新增的互动板块,与粉丝互动、为受众提供生活、咨询类服务、增强粉丝粘性是设置互动板块的初心。在具体操作上,尤其是选题方面,如何寻找大家关心、想聊想谈的话题并非一件易事。同样是面对“涨粉”这一任务,政务类媒体展现出与自媒体不同的姿态,关注民生、提供天气、养生、咨询类服务,以内容吸引受众,不盲目跟风炒热点、拒绝过度煽情、标题党的文风。这是第二点体会:主流媒体有舆论引导的意识。除了常规工作,我也完成了自主构思并制作的短视频作品。这里要感谢李老师的指导、小谢的配合以及中心提供的这一宝贵机会。虽然我曾经有过比较丰富的外拍经验,但自己做完整的正式的选题也并没有太多次。这次外拍和制作中,我觉得最需要纠正的是组织性的问题,虽然说我习惯让灵感涌现和即兴发挥,但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脚本还是会给自己很大的不安全感,下次注意。这是我在这两个月做的具体工作。

接下来,我想谈三方面的认识:对体制内工作的认识、对编辑岗位的认识、对环境氛围的认识。首先,此前我并没有在政府实习的经历,相比媒体和私人机构,体制内的工作更加规律、稳健。实习的两个月,李老师大概半个月会开一次复盘会,总结已经完成的工作、交代手头的工作、安排后期要做的重点。

从二十几度到四十度再慢慢回到二十几度,抗高温是这两个月的主题,citywalk、奥运、书展不同的话题在平凡的每一天里轮转,了解静安、关注静安、服务静安,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政府工作就是与民生同行,踏踏实实的带大家过好日子。至于编辑岗位,虽然我初心比较向往记者岗这种跑外勤的活,但是做编辑的这两个月也有独特的体会和认识。可以说,文字编辑是我自认为最不擅长的工作,他需要仔细、严谨、对文字的敏感度以及对不同平台特性的独到理解。如何编写适合微信推文的标题?如何平衡文章的前后体量、把握轻重缓急?跟着办公室的老师们做推文的这些天,我这方面长期欠缺技能点小有进步。我自己总结一点就是:读者意识,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读者,而且还要突破自己的身份年龄,把自己想象成大多数的读者。在环境氛围上,编辑部是一个年轻、活泼、轻松的群体,工作与生活相容,好好干活也好好吃饭,大家是同事是伙伴也是家人。大家有事说事、没事唠嗑,情绪都很稳定、就算遇到不开心也可以找到小伙伴纾解,让工作成为一项有温度的活动,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大都市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最后,是对自己的评价反思。收获在前文都夹带提及,有思考就会有收获,我感谢自己每天坚持思考,虽然通勤的两小时很是煎熬,但我学会在地铁上放空来思考一些事情。让每天的日子不白过,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伙伴相比我更加随性,这是一个中性词,这意味着时而充满热情时而散漫逾矩。未来,要扬长避短,我需要努力做一个J(计划型人格)凡事提前一点、多一点准备、不能慌慌张张、容易忙中出错。另外,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下次尝试记者岗位,多体验不同的工作,走出想象、打破滤镜,再决定未来究竟要做什么。总之,很感谢这两个月的实习,丰富了我,锻炼了我,感谢在融媒体中心遇到的每一个人,能够包容我、影响我,让我学到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编辑 | 黎思琪

审核 | 杜彬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