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沉淀了不少朝代文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五千年诗词歌赋的累积,让这些广为流传的知识财富,到如今都依旧闪着璀璨的光芒。
唐诗宋词最为出众,无数绝美的诗词佳句,或者感慨人间百态,或者赞叹河山美景,都是中华独特的文化宝藏。
相信大家都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其实这句诗被隐藏的上半句,才是人生真相。这上半句是什么呢?
一、民间流传的诗词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在民间口口相传,因为词句都简单易懂,又与寻常道理相得映彰,十分适合当做“俗语”来说。
当然民间百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有一些词句为了更加的押韵,或者是更加的贴近另一层含义,会被后人拿来修改。
类似于现在的很多网络歌手将流行音乐改编,使之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家都朗朗上口的口水歌了。
拿古代的文学名家举例,中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短篇小说《警世通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
然而,我们现在听到的更多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虽然只改了后面几个字,整体表达的仍然是指分开的状态,但是意境却更加地现实主观。
优秀的诗词有很多经典的词句,但是人们往往只记住最出众的那句,单独拎出来,比喻世间的人或事物。
比如广为民间流传的句子——“一失足成千古恨”,“西出阳关无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一片冰心在玉壶”“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这样仅凭半句就名流千古的诗词数不胜数。
现在让我们放眼当今社会,最让人们关心的仍然是夫妻关系和现实物质基础的联系。
与此十分契合的一句诗,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并且只听说过下半句——“贫贱夫妻百事哀”。
二、“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的下半句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
在这首唐诗里,元稹表达了对已故的妻子深沉的思念之情。
作者回想起曾经与妻子共同度过的一段贫苦日子,即使物质条件那么的不尽人意,但是心中只有对妻子的离开沉重的悲伤和痛苦。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这首诗中并不仅仅是说明贫穷这件事,这个条件是多么的悲哀。
更重要的是指在贫穷的生活里,相爱的人之间的每一次离别,生活中遇见的每一件不如意的事情,都会变得更加可悲,更加难以承受。
就算是完全不了解这首诗,单单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家庭条件贫寒,社会地位又低下的夫妻,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要比一般的人难上数倍,世事无奈。
也正是这样一句照进现实主义的诗词,让普罗大众的穷酸生活产生共鸣,写尽了一种普世的悲情,抒发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不公的抱怨。
不过通读这首诗后,加上上半句诗,才能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表达的真正意思。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很经典,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上半句才是人生真相。
三、“诚知此恨人人有”
唐朝诗人元稹在写下“贫贱夫妻百日哀”的上一句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这里的恨又是指的什么呢?
二十二岁的元稹来自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上京赶考遇到了新任京兆尹韦夏卿,一来二往,他跟韦家走动颇多,对他的女儿韦丛更是主动示好。
韦丛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韦夏卿的一生官运亨通,最高做到过工部尚书。
当元稹落榜之时,二十四岁的他还是迎娶了韦丛为妻,元稹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两人成婚后的生活,穷困潦倒。
偏偏韦丛毫无千金大小姐的脾气,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能毫无怨言地操持家务,让元稹继续安心考取功名。
没有像样的衣裳,韦丛就从嫁妆箱子里,找衣服给元稹穿,没钱买酒吃肉,韦丛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头上的金钗给元稹换酒。
吃着地里挖来不要钱的野菜,用落叶燃烧当做柴火,整理家中大大小小事务,韦丛从未有过怨言。
这样清贫朴素的生活眨眼间就过去了七年,元稹终于快要飞黄腾达,给予妻子荣华富贵的生活时,韦丛却患病去世了。
据此我们可以从元稹这首诗中看出,元稹和韦丛结婚在一起的这段时光里,生活境遇是如此的贫贱。
当他终于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时候,那位任劳任怨、温柔体贴的妻子,却不在身边了。
所以他在诗中写道: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人人会遭遇心爱的另一半离世的痛苦,痛恨这般生离死别的分别,然而共同经历了最困苦的生活的夫妻,那种分离的苦恨就更加让人伤心欲绝。
这上半句:诚知此恨人人有,可以说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半句作为铺垫和渲染,单说贫贱夫妻的悲哀处境,就太浅薄了。
这种悲哀的程度就像是可以同甘共苦却不能共享福的矛盾体。
不看这一句,就只能感叹贫穷困苦的夫妻,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但是加上前面这一句,就能明白生离死别才是最大的痛苦。
四、感情是婚姻的基础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
虽然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寻常老百姓也不再为吃穿发愁,但是元稹的这首诗,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又被无限放大。
我们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完全曲解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意思,理解成没有物质基础的夫妻生活就很悲哀,所以一定要找个有钱人结婚。
这是一种不理智的宣扬,在无形地洗脑和夸大了经济在现实婚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忽略了婚姻的本质。
拜金主义哪个时代都会有,但是只有真情实意才最为打动人心,毕竟过日子是两个人的事。
如果说另一半本身都靠不住,那么再多的财富,也照样靠不住。
当然这也不是就说明经济基础一点也不重要,只需要两情相悦,感情再好也不可能当水喝,当饭吃。
即便是现在没有钱,有光明远大的前途,会比现在看得到的财富更珍贵,婚姻能坚守一辈子,也不是依靠金钱与社会地位购买到永恒的。
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婚姻,人心易变,千金难换。能否患难与共,相守白头,深厚的感情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不宣扬金钱至上,也不认为有钱就是罪过,长久而幸福的婚姻要经得起平淡,更要经得起磨难。
韦丛真是看得到元稹的才华,从心里爱着他,才会在他家徒四壁的时候,也心甘情愿陪在他的身边支持他,相信他,与他同甘共苦。
而真是这样一心一意的韦丛,才让元稹在她去世后,一直怀念着她。
现如今,那些遭受了点生活上工作上的挫折,就常把“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样的话说给对方听的人,只是想要不劳而获,不愿意与爱人一起吃苦,相互支持,共同奋斗。
通过这样的俗语去嫌弃自己另一半,只会不断地抱怨生活,抱怨身边人。
这样的人生活过得贫苦是有原因的,幸福的生活自然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努力,不然哪有天上掉馅饼的。
感情的升华组成了婚姻,而婚姻的目的地是家庭。
在家庭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上,相知相爱,相互扶持的两个人,才是家庭的精神支柱。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却终日貌合神离,各怀心事,没有扎实感情的婚姻即使有再多的金钱来维持,这样也会让两人痛苦很多。
真诚见真章,元稹的成功入仕途,离不开韦丛生死不弃的支持,甚至成就了元稹流传永世的经典诗作作品。
有人曾说,人的一生总共要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没有了生命特征,生理性死亡,第二次是亲朋好友参加葬礼,众人与逝者告别,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死亡。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将她忘记了,这才是一个人一生真正的死亡。
这也让我们想起一位现代诗人写的诗歌:从前的车马很慢,以至于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死亡是残忍的冷酷的,但是在他人的记忆里,却是有温度的,栩栩如生的。
加上上半句我们重新再来理解的话,就会发现,原来落难中的夫妻,原本就生死相依,当一方突然离去时,留给另一方的悲痛,犹如掉进了深渊一般,有着万劫不复的悲凉。
世人皆知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加上鲜有人知的上半句之后,竟有着这样悲苦的意境,只要我们还记得,那么即使逝去了,也还存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