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对于中国来说,从唐朝开始日本就是身边随时想咬我们一口的恶狼,上千年来两个民族的几次碰撞互有胜负。令人欣慰的就是,我们至今是胜利者和东亚秩序的主要决定者。而甲午战争无疑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渊而严重的伤害。
从1894年丰岛海战到签订《马关条约》,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清王朝不仅仅输掉了战争,更输掉了朝贡体系的上国地位和对远东地区的话语权。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清王朝在世界上彻底沦为一个不入流任人宰割的国家。
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动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机动力量,无论是老式的淮军还是新式的北洋舰队,清朝军队虽有一溃千里但也有许多决死抵抗。
平壤之战——黄河海战——鸭绿江江防战再到金旅之战,清军一败再败,几十万军队不是溃散就是被歼灭。我们后人对整个战争的印象中,可能会有部分清军的坚持和勇敢但是绝没有清军的胜利。
那么我们不禁会想,经过洋务运动国力和军力都得到发展的清王朝,真的一点胜利的机会都没有吗?
正常来说,清朝真的没有一点胜利的可能。堵上百年国运的日本,其在战争决心、军力和政治体制上全面领先清王朝。客观来说,清军就算可以获得一两次大胜,也无法最终战胜日军。但当时有人却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的大胆计划,如果成功实施,可能是清朝唯一获胜的机会。
计划是这样的:重金购买英国卖给阿根廷、智利两国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同时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一支水师,以保护澳大利亚商团为名,从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进行围魏救赵。
提出此计划的就是晚清维新派官员——宋育仁,他是清末著名维新思想家、活动家,时人誉之"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其在西方政治、法律、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所研究。甲午之时他正好是清朝驻欧洲公使龚照瑗的助手。在欧洲期间,宋育仁积极考察和研究了西方国家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点,经常进入英国议院、学校等地进行学习。
当在欧洲的宋育仁听到清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准备和谈之时,他情急之下马上就想到了奇袭日本的计划。并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进行了策划和密谋,计划甚至得到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认可。
但宋育仁的计划一上呈朝廷,就遭到了统治者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那么,奇袭日本的计划为何得不到实施,又能不能成功呢?编者认为,计划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就算实施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第一,计划得不到顶层的支持
虽然一开始,奇袭日本的计划得到晚清重臣刘坤一、张之洞认可,但认可不代表支持。在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决心讲和休战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人跳出来支持这个计划的。
慈禧作为大清帝国真正的话事人,她一方面并不特别重视清廷是否能够战胜日本,因为战胜的胜负对她的统治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她也希望通过战争的失败打击光绪帝的权威,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当清国驻欧公使龚照瑗返回英国,并将宋育的计划告知朝廷之后,等来就是清廷冷冰冰的回复:妄生事端!
第二,计划不可能顺利地完成准备
作为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最重要的就是保密,而这份计划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隐秘。关键步骤有三个,一是资金的筹措,二是军舰的购买和士兵的招募,三是从菲律宾北上东京。
第一二点就做不到保密。几百万白银的贷款在国际社会可是大动静,几千水手的招募和武器弹药的购买也不可能不引起相关国家的注意,日本人很容易得到消息。
第三点就更难保密了,从菲律宾到日本上万里海路,只要遇到一个日本渔船消息就会泄露,更何况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北洋水师后已经完全掌握了制海权。
所以,计划做不到保密那么日必然会出手阻拦或者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虽说有史料记载宋育仁与美国和英国商人进行了协商,并完成了贷款和人员的招募和武器的购买,但是可信度不高。贷款是需要抵押的,我想不会有国家会贷款给战场失败的清政府,更何况一个区区的公使助理。没有钱,整个计划就无从谈起。
第三,奇袭计划不会对战争有绝定影响
宋育仁虽在欧洲多年,熟悉欧洲的军政特点,但他对日本的军事制度应该了解不深。日军虽然将最精锐的七个师团都派上了中日战场,但日本有完备的动员机制和兵役制度,可以短时间内组织其一支较强大的防御力量。就算新组建的舰队真的冲到了东京湾,也很难在陆地上战胜日军。
再说,宋育仁打算购买的军舰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主要是运兵船和炮舰等,从其火力来说,很难突破日本的海岸防御。可以说,这支奇袭舰队一旦出现在日本面前,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消灭。
退一万步说,就算奇袭舰队突破防御占领东京,但只要日军主力还在、天皇还在,反击就会轻易击溃这支舰队。而且此时日军深入清朝国境,奇袭舰队完全不可能在清军彻底失败前拿下东京。
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不缺爱国之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去保护家国。宋育仁是值得尊敬的,至少在困境之下他努力地想办法、办实事;但他也是不幸的,在那个腐败、黑暗的政府里,他的思想得不到实施,对他而言哪怕成功的希望都不会看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