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朋友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这种经历:突然站起来时会头晕眼花、眼前发黑,感觉天旋地转……

就好像以下这张图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勿长久凝视图片,以免造成晕眩、不适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通常被称为一过性黑曚(méng),指的是突然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数秒钟后又能恢复的症状。

《生活与健康杂志》曾分享过一个案例:60岁的李大爷身体一直不错,几乎就没到医院看过病。近两年,李大爷多次出现久坐后站起身时“眼前一黑”的情况,几秒就过去了,一直以为是起猛了导致的,没放在心上,近1个月来这种情况又出现了三四次,有时还伴有头晕目眩、站不稳、浑身没劲儿等症状

经常出现这样的一过性 “眼前一黑”,到底预示着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先说危险性较高的两种预警情况: 先兆性中风、心血管疾病。

1、先兆性中风

先兆性中风,也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脑梗发作前几天甚至几星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先兆症状。

发生的原因:由于脑血管或视网膜血管暂时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持续时间较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并且可以自行恢复。

关键症状辨别:除了提到的一过性眼前一黑,还要结合其他表现来判断,尤其是作为高发人群的中老年人。

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说话吐字不清、频繁打哈欠、反复出现瞬间眩晕。但如果只是单纯的短暂性眼前一黑,则可以安心排除这个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一朋友们都对上了先兆性中风的症状,这就意味着可能出现更高的心肌梗死和猝死概率。

上文中提到的李大爷,到医院仔细检查后发现,竟然是颈动脉重度狭窄!

医生说狭窄程度比较严重,几乎要闭塞了, 随时有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风险。

好在斑块还比较稳定,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李大爷头晕、眼前突然发黑的症状好转了,而且觉得头脑比原来清醒和灵活了。

因此,出现以上相关症状,即使持续时间不长,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发现,也能及时救治。

2、心血管疾病

一些心血管疾病,如 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能力,导致大脑和视网膜供血不足,进而可能引发眼前一黑。

在这种情况下,“眼前一黑”是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排除疾病因素即可。

其他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胸部不适;心慌、心悸;憋喘、呼吸困难;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晕厥。

因此,如果出现以上情况, 特别是中老年人,或者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以上这两种危险情况,多高发与中老年人群,但也不是唯一的发病人群。

如果年轻人本身就有三高等基础慢性病,又或者是长期经常性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等,然后出现了以上情况,则建议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除了两种危险性较高的情况,以下几种,则是比较常见的出现“眼前一黑”的原因。

1、颈椎病

没错,颈椎病也是会导致一过性黑曚的原因。

颈椎病可能导致椎骨、椎间盘等发生突出、增生等病理变化,压迫到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引起眼前一黑的情况, 这种叫做椎动脉型颈椎病。

症状特点:椎动脉性颈椎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症状加重时,颈部向某个方向转动可能会立即出现眩晕、黑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感到天旋地转。

此外,还可能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突然晕倒等症状。

容易出现的人群:长时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看书、看手机,使颈椎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肌肉韧带疲劳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低血糖

严格来说,低血糖并不归属于“疾病”的概念,只是我们身体的一种状态。

常见的发生原因是:

三餐没有按时吃好、在短时间内猛地进行了剧烈运动、身体能量消耗过多等等。

都会导致血糖水平过低,影响了对大脑的能量供给, 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

这是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当血液中葡萄糖不足时,就会造成脑组织供能不足,产生头晕眼黑的症状。

如果这些症状在吃了糖之后快速消失,那基本上就可以确认了。

3、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又叫体位性低血压,这也不算是疾病,只是一种临床表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基本不用担心,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人从蹲位状态突然站起来时,胸腹腔和头部的血液会因重力作用,迅速流向腰部、腿部,造成上半身特别是头部缺血,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就出现了暂时性的脑缺血。

因为脑组织对血氧供应障碍极为敏感,当脑组织供血供氧停止3秒时就会出现头晕目眩,10-20秒可出现晕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出现这种头晕、突发性的“眼前一黑”等情况,可以先自己排除,是否为先兆中风、心血管疾病等高危险性的情况。

如果不是,再根据自身情况排查原因,咱们就有病治病,没病也要多运动强身!无需过度担心和不必要的焦虑。

参考资料

[1]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等. 实用内科学.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委员会,颈椎病治疗和康复指南 (2016版).

[3] 陈孝平,汪建平. 外科学.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