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挖掘基出去参加培训,却也免不了和各位读者一样仍然心系股市,近日市场对即期信息极为敏感,波动较大,涨跌之间充满各式情绪、各种声音,加之出去交流想法碰撞又比较多,因而还是决定坐下来简单写一写。

01

01

赔率里的指数

赔率里的指数

据财联社报道,11月19日,多只大型宽基股票ETF降费,让利投资者。这一波行情起来后,全民都在讲指数的故事,也认可指数的故事。

以前投资者找牛股、抓主线,试图通过深入研究个股和行业来获取超额收益;如今投资者指数投资包打天下。更高效的信息分发和更便捷的投资工具,成就了新一代投资者入市的姿势:拥抱指数。

指数产品的优势有口皆碑:

①透明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中,投资者比以往更加渴望“看清”,拥有信息平权

②低门槛:场内客户配置科创板、配置境外资产,都有门槛或QDII额度的问题,ETF解决了可投资性问题

③高仓位:指数基金始终保持高仓位,龙头股配置的个股上限能突破10%的上限

④资金效率高:场内ETF可以同时在一级市场申赎和二级市场买卖,交易灵活度更高

根据我们的调研,从受欢迎程度上看,股票指数在各类指数中占据领先,在这其中,宽基指数又是各类投资者选择最多的品种,调研数据显示,约四成的受访投资者将其作为主要投资对象,通过宽基指数基金来寻求β的胜利。

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高波动的A股市场,β的胜利却也是个技术活。

A股β的波动能有多大呢?小部分时间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益。就比如924以来的这波行情,沪指从2700点重回3500点附近只用了6天,而在此之前,从3500点跌到2700点,漫漫熊市走了三年。

可以说,尖顶圆底、A股市场低位布局的时间永远多于顶部止盈的时间,这既是历史数据,也是市场体量与资金结构所决定的。

而游走的随机性决定了“赚钱高光”时刻难以预测,唯有保持仓位。相比充满随机性的宏观环境和变化莫测的市场先生,资产估值、性价比、市场所处阶段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变量。

无论如何,经过924以来的“暴力拉升”之后,市场的叙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者情绪转为积极,两市成交一度突破3万亿,刷新2015年牛市记录。“抓住重点、主动作为” 的政策新导向下,市场逻辑已经反转,当前我们大概率是处于投资中更有效的时间段内。

在预期与现实之间,美国大选、财政政策的谜底逐步揭开,随着短期事件的落地,相对“空窗期”的市场也进入到一段短时间的获利了结、情绪降温的冷静过程中。但是冷静而非冷却,不存在市场拐点性的风险,资金等待宏观政策预期再起。

再往后看,国内市场真正的东风是房价企稳、社零数据高速增长等基本面数据,若这些数据得到确认好转,市场的反转将更加波澜壮阔。

长期看市场估值周期扩张的序幕才拉开不久,很多板块估值仍然具有性价比,巴菲特说了:“当天上掉金子时,要用盆子去接,而不是用勺子去接”。但是短期又免不了波动,怎么办呢?

挖掘基想到了投资中的胜率与赔率。所谓胜率,可以理解为一次交易决策获得正回报的概率;赔率,指获利或亏损的幅度。而胜率和赔率的权衡与兼顾,或许就是投资能够得到最终回报的核心因素。

“长效赚钱”的关键在于控制亏损,首先做到大概率“不亏钱”,其次做到“多赚钱”。但这些需求也并不是无限细分的,简单来说,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胜率需求”与“赔率需求”两方面。

如果说我们通过保持仓位、配置指数来追求赔率,那么胜率里的固收与多元都是选择、都是方向。大概投资的需求,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胜率需求”与“赔率需求”两方面。

02

02

胜率里的固收和多元

挖掘基好几周没写债市了,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看:

924之后,随着政策的重大转向,债市短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国庆节后随着权益市场情绪回归理性,此后基本面数据显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债市在波动中走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2024.1.1-2024.11.20)

现阶段债市面临的情况是:经济基本面尾部风险降低,但内生动能仍需强化,经济转型尚需时日;货币政策依然积极,财政力度和节奏仍需观察,面对内需不足、外需下滑、汇率压力、地产修复、化债等内外部困难,政策相机决策特征明显;资产荒仍存,但供需力量将更均衡,单边债牛可能性降低。

依据现有信息,债市慢牛的方向依然不变,但阶段性扰动或是存在的,节奏紧跟相机抉择的政策。不过尽管波动或放大,但是债基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没有改变,金融如果回归本质,就是要对风险进行定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数层面看,过去十年间,对于普通股票型基金而言,大致需要承受22.82%的年化波动率,换来10.03%的年化收益率;对于偏股混合型基金而言,需要承受21.25%的年化波动率,换来8.51%的年化收益率。

但是对于中长期纯债基金而言,获取5.02%的年化收益率,只需要承受1.02%的年化波动率;对于短债基金而言,获取3.62%的年化收益率,只需要承受0.44%的年化波动率。

收益与投资风险本为一体,收益以风险为代价,风险用收益来补偿,从风险的定价结果来看,相较于股市的大起大落,债市的表现长期来看是比较平稳的,在大类资产的画卷中,债基、固收类资产作为重要一笔,仍然适合作为账户的“压舱石”存在去配置。

当然,也并不只有固收是力争实现高胜率的资产,在固收的基础之上,不断寻找符合条件的资产加入到投资组合之中,构建更加多元、分散的资产配置组合,也应是熟悉固收品类之后,需要接着接受并熟悉的领域。在很多叙事中,多元已经成为了一种解药。

试想今年以来,我们把海内外、股债商,均纳入我们的投资范围,即便不考虑阶段性的资产性价比,等权去配置,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1-20,指数业绩不代表具体产品表现,仅供示意)

我们选取了长期跟踪的18类大类资产等权配置构建了一个初步的组合,简单看看,从年初至今能够取得11.60%的收益,你或许会说,如果单一重仓A股、港股指数或者黄金,锐度岂不是更高。

那也需要考虑到,在这波始料未及的924行情之前,年初至9月23日,单一重仓科创50、中证1000、创业板指分别需要承受24.53%、24.09%、19.08%的浮亏,多少人倒在了黎明之前,多少人又因为盲目追高而进一步承受浮亏。

可以说,年初至今看,A股、港股、美股、日股、黄金、债市,基本都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收益,同时,当单一资产因为性价比等问题而估值收敛时,对投资者的影响会变得很可控,长期收益率不错的同时,回撤水平大概率能落在投资者承受范围。

或许,研究、择时、交易,战术层面有所贡献。但多元配置的魅力核心在于资产配置本身,在于战略资产配置,我们坚持多元化,即便只要战略配置的大贝塔、放弃波段操作的小贝塔,也能够找到资产增值的解法。

而胜率中的多元如何实现?就又说回了指数。

投资者需要一个低成本、高透明属性、有锐度、风格清晰稳定的工具去实现资产的跟踪,精准高效的实现资产配置的目标,而这恰恰是指数所能做到的。

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国内指数基金已经较为完善:A股、海外股票市场、黄金、各类商品、固收,smart-β;为投资者开展资产配置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底层工具。

在美国市场,2023年ETF市场调查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72%)表示正在运用ETF进行战略资产配置,较2022年增加了7%,同时约三分之一(35%)的受访者表示使用ETF进行战术性资产配置。

看啊,风来游戏了。当配置与Beta回报成为新“国九条”之后的更优解,机构投资者、财富管理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纷纷倾向于选择更为透明、风险收益特征稳定性更好的指数型产品。

假设我们将2019年作为净值化理财的元年,5年过去,在风格轮动愈发加剧的当下,在赔率与胜率的思考间,显然,每个投资者都应当重新补回多元配置这一课。

投资三两事,今日暂且聊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