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最难能可贵的是单纯的善意。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一个22岁女孩对82岁孤寡老人的照顾,会是一段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武汉长江边上的阳光小区,住着一位82岁的老人王德明。他是退休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但到了晚年,却显得有些孤单。

"爸,我们这个月可能又来不了看你了,单位太忙了。"电话那头传来大儿子疲惫的声音。

王德明握着手机,轻轻叹了口气:"没事没事,你们忙你们的,我挺好的。"

挂了电话,王德明颤颤巍巍地走到阳台,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他的两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个在深圳,一个在上海,都是大公司的高管。他们给足了赡养费,但老人更需要的是陪伴。

"又是一个人吃饭啊。"王德明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突然没了胃口。以前老伴在的时候,两个人虽然生活简单,但每天都有说有笑的。自从老伴走后,这个家就冷清了许多。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王爷爷,您在家吗?我是社区新来的志愿者,叫李小暖。"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王德明透过猫眼,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戴着眼镜的女孩,穿着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色马甲。

"来了来了。"王德明打开门,看到的是一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王爷爷,社区让我们每个志愿者联系几位老人,我分到了您。"李小暖笑着说,"以后我可以经常来看您、陪您聊天。"

王德明有些惊讶:"你是学生吧?还要上课,哪有时间照顾我这个老头子?"

"我是武汉大学的学生,学医的。"李小暖说,"我住在隔壁小区,来这里又不远。再说了,看望老人也是一种学习啊。这样,我帮您把这些药品整理一下吧,看您放得都乱糟糟的。"

不等王德明回答,李小暖就麻利地开始收拾起来。她把药品按照服用时间分类,还用记号笔在药盒上标注好具体时间。

"哎呀,让你这个小姑娘忙活,不好意思。"王德明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一阵温暖。

从那天起,李小暖就经常来看望王德明。一开始是一周来两三次,后来发现王德明腿脚不便,就几乎天天都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王爷爷,我给您带了点水果,这是我同学家种的,可甜了。"

"王爷爷,您的衣服我帮您洗了,天气这么好,正好晾晒。"

"王爷爷,今天天气这么好,我陪您去楼下走走吧。我扶着您,慢慢来。"

渐渐地,王德明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家里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也不再是简单的咸菜配白饭。李小暖还经常给他念报纸,陪他看新闻,跟他聊天。

"小暖啊,你这么用心照顾我,你的学习不会耽误吧?"王德明有些担心地问道。

李小暖一边给他按摩腿部,一边笑着说:"不会的,我学习成绩还不错呢。再说,照顾您也是一种实践。我学医,以后肯定要和病人打交道的,现在就当提前实习了。"

"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热心肠呢?"王德明忍不住问道。

李小暖正在给他削苹果:"我妈妈去世得早,是我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所以我特别理解老人家的心情。老人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孤单。再说了,您是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我们年轻人应该多关心您。"

王德明听了,眼眶有些湿润:"你这孩子,真懂事。"

但好景不长,社区里渐渐传出了一些闲言碎语。

03

"诶,你们说这个女学生天天往王老师家跑,是不是有什么目的啊?"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窃窃私语。

"就是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谁会这么好心?肯定是冲着房子来的。"

"我听说王老师家里有两套房子呢,而且位置都不错。"

"啧啧,这年头,什么样的事都有可能。"

这些话传到李小暖耳朵里,她虽然难过,但并没有因此停止照顾王德明。

"王爷爷,我今天给您做了您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您上次说想吃,我特意问了同学妈妈要的配方。"李小暖依旧笑容满面。

王德明看着这个单纯的女孩,心里越发愧疚。他知道外面的那些闲话,也看得出李小暖有时会红着眼睛来看他。

"小暖啊,你这样照顾我,我心里过意不去。这样吧,我每个月给你五千块钱,就当是你的生活补贴。"

"不用不用,我是志愿者,怎么能收钱呢?"李小暖连连摆手,"我做这些都是心甘情愿的。"

"你就当是帮我这个老头子一个忙。你看我这两个儿女,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有你在,我觉得生活都有了盼头。"王德明坚持道。

就这样,在王德明的一再坚持下,李小暖才勉强收下了这份"工资"。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德明发现自己对这个小姑娘的感情越来越复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总是忍不住多看她几眼,看她低头做事时的专注模样,看她笑起来时眼角的弧度。

一次,李小暖在给他按摩腿部时,他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