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高盛发布了一份报告,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的宠物数量将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

预计到2030年,中国宠物数量将超过7000万只,而四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将减少到4000万以下,宠物数量接近婴幼儿数量的两倍。

而早在2022年,邻国日本宠物数量就已经是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的4倍了。

同样是东亚国家的韩国,如今的人口只有5000万,但却养了超过1400万只宠物。而韩国2023年的新生儿数量只有23万。

卷生卷死的东亚三国集体患上了“恐童”病,年轻人们宁可养一只毛孩子,也不愿意生个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为啥?

01 暴跌的结婚率

01 暴跌的结婚率

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单身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而这么多单身人口的背后自然是结婚率的逐年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民政部发布《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

参考近十年数据,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占全年比重在72%-79%,估算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在601万对-659万对左右,即使是最高值也是近40年来的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看十年前的2013年‌,结婚登记对数达到最高峰,为1346.9万对‌。而2023年的结婚对数为768.2,只有2013年的57%,十年时间几乎腰斩。

结婚对数都腰斩了,新婚夫妻想生且能生孩子的就更少了。

据七普数据显示,中国的育龄女性规模从2010年的3.7亿下降到2020年的3.2亿和2022年的3.1亿。

2017—2020年,育龄女性人数年均减少567万,其中对于出生人口贡献最大的20—29岁生育旺盛期女性,年均减少540万

这些女性恰恰是上世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独生一代”,即“80后”和“90后”的年轻女性,人数比“70后”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近十年来女性初婚年龄加速推迟,已婚女性生育率也持续走低,进一步压低了出生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的不孕不育率达到18.2%,预计患病人数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

这意味着每100对夫妇中,大约有18对夫妇有不孕不育的问题。

所以在接近腰斩的结婚人群中,再剔除掉丁克和不孕不育人群,新生儿的数量自然不会高。

据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24》数据显示:

2023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
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4万人,连续七年下降
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倒数第二。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内),平均每名育龄女性(15至49岁)生育的孩子数量。

一般来说,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实现两代人之间的人口数量稳定,即所谓的世代更替水平。低于这个数就意味着人口规模可能会缩小,除非有移民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当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0,也就是说每名育龄妇女平均只生1个孩子,如果按照这个生育率发展下去,未来我们的人口总数将减少一半。

02 大招频出,刺激生育

02 大招频出,刺激生育

这样的发展趋势,显然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因为人口是一切的基础。

于是,为了扭转生育率,各地大招、奇招频出。

先来看看经济上的。

10月31日,山西吕梁民政局公众号发布消息:

2025年1月1日起,在我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由结婚双方在婚姻登记窗口领取。
另外,从2025年1月1日起,吕梁市还将对符合政策生育一、二、三孩且新生儿户籍登记在吕梁的家庭,分别补贴2000元、5000元、8000元,可在户籍登记窗口领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滁州市也发布相关政策:

2024年1月1日起,对夫妻双方依法生育并户口登记在我市的第二个子女,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第三个子女,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是各个地方密集发政策,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一揽子的“生育支持若干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些生育支持措施更多是指导性和方向性的,虽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但每一项政策距离真正落实到位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思想上的。

10月30日,国家卫健委旗下“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刊文《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 | 科普时间》写道:民间有“一孕傻三年”的说法。可实际上,孕育会使女性变得更聪明。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女性脑部结构发生微妙的改变,让女性更具母性特质。

作为一名生过孩子,目前正在养育孩子的妈妈,就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怀孕确实没有让我变聪明……

当然也没有变傻,更多的是在身体和精神上感到疲惫和不适,尤其是在刚刚有娃的第一年。

所以,想让大家走入婚姻、生儿育女,还是应该从整个社会的配套保障上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而不是发篇文章告诉大家,怀孕能让女性变聪明。

而经济层面的补贴虽然是好的,但年轻人们不生娃、不结婚,绝不是差这1500元钱,而是对于未来的迷茫和现实的困窘。

据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

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而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来看下具体的数据: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17年花掉53.8万元,也就是平均一年要花3.16万元,平均一个月要花2633元。

而这还只是经济成本,更不用说无法估算的大量时间成本,没有人会因为能领一笔一两千元的补贴去生娃的。

如何切实改善女性的职场歧视、建立平价的公立托育机构、改善当下愈发内卷的教育现状和职场生态……这些恐怕才是普通年轻人最为关切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兜底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整个社会的下限。

03 被打破的“社会时钟”

03 被打破的“社会时钟”

据公开数据统计,当下中国18到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那么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的思想深度和对于人生的追求自然不同于以往代际的年轻人。

结婚生子不再是必选项。

而喧闹、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又或多或少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或活在信息茧房中愤愤不平,或过早了参透了人间真实,对生活逐渐祛魅。

但与此同时,毕业工作、买房安身、结婚生子,这些传统的“社会时钟”又将年龄标好了刻度,裹挟着年轻人打卡式的一步步向前,任何脱轨或者延迟都会被认为“失败”。

可现实却是,当下的中国社会已经从一路狂奔的增量时代,走到了内卷升级的存量时代,年轻人们面临的是就业形势严峻,学历逐渐贬值的“基本盘”。

所以,无论从主观意愿和客观现实来看,结婚生子的重要性在这张人生list上都被无限降低。

因为在中国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只有先立业才能有资本成家。

C9、985、211的毕业生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是二本、三本以及大中专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没资源、没buff,光是让自己在社会站稳脚跟、找到立足之地,已经耗光了大半精力。

连爱情、婚姻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奢侈的,更不用说生娃、养娃了。

当下每一个青年的个体选择,最终都会汇集成为社会潮涌奔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双双暴跌,是年轻人的“用脚投票”。

趋势已然急转直下,现在想要生育率像大A那般快速拉升、止跌回稳又谈何容易。

相较于养个毛孩子,养个真孩子不仅要花费高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但获得情绪价值可能远不如前者。

既然生活已经这么累了,不如撸撸猫、养养狗,让自己松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