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起源
《西游记》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谁人不知晓《西游记》?
但是真正读过原著的人又有多少?能读懂原著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的启蒙书籍便是《西游记》,痴迷之甚,以至于将所有与《西游记》相关的漫画、小人书、改编书籍都读了无数遍。
西游故事更是烂熟于胸,对于孙悟空途中所遇的妖怪都能了如指掌。
但是一直没有真正读过西游记原著。
几年前机缘凑巧,开始研读《西游记》原著,越读越感到毛骨悚然。
年幼时只是对故事情节饶有兴致,从未细致地研读书中的真谛。或许是人生阅历匮乏,根本无法读懂。
不像《红楼梦》,即便没有人生阅历,起码还能够稍作领会。
反复将原著研读了十几遍之后,愈发感觉自身的浅陋。
每读一遍都会有全新的发现与感悟,特别渴望与人分享。
但每当拿起笔时,笔下仿若重峦叠嶂,全然不知从何处着笔。
如果对一个事物完全了解,亦或全然不知,落笔都极为容易。
令人烦恼的是对一件事略知皮毛,若要写,唯恐证据匮乏、数据欠缺,写得不好或者存在偏差。
不写又心痒难挨。这当真是比我的论文有过之无不及。
真的很佩服那些日更的博主,每天都洋洋洒洒几千字,怎么那么能写?
当然,如果是写读后感,感悟之类的东西,肯定能写一大堆。
但是对于科研,需要客观,应当具备逻辑,还得讲究证据。
这么多年来,学术界涌现出诸多大家,创作了众多成果。
让我这样一个小白,能写些什么?
我只能制造学术垃圾!不然又能如何?难道还指望我能为科研做出何种贡献?我着实难以理解本科生、研究生写论文的意义。
依照自己的想法,您必定会说我是胡编乱造。不依照自己的想法,我只能产出学术叻色。
二、原因
《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累积而成的文学作品,并非由一人一代独立完成。
书中所涉猎的知识极为繁杂。
我想在深入探究《西游记》之前,先将其成书的源头、背景等予以梳理。
因而此前梳理了《西游记》的演变历程,以及主角唐僧和孙悟空的来源与演变情况。
不要被《西游记》误导了,真正的唐僧强得可怕
不要被西游记误导了,唐僧西天取经和小说《西游记》没有一点关系
小说《西游记》到底写的是什么?修心,修道,尊佛抑道,神魔大战还是讽刺赤裸裸的现实?
《西游记》为何存在如此多的留白?吴承恩又为何不敢把故事讲清楚,非得写得这般隐晦?
孙悟空到底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水怪无支祁还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
接下来还会梳理佛道儒的演变进程。
小说《西游记》的背景基于佛道儒。
身为中国人,耳濡目染之下,定然会对佛道儒略知一二。
很多事情往往正是由于仅有一点了解,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从而导致更大的误解与偏见。
完全不了解则无从下手,完全了解则会看得通透,即所谓的“空”。
我们往往会对不了解的行业满怀好奇与恐惧,然而对于业内的专业人士而言,他们或许会认为你怎会这么傻,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
为何很多博士难以辅导小学作业?不过是认知的差距罢了。
要想真正读懂西游记,对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的背景,明代的历史,以及佛道儒,不是说一定精通,至少得有所涉猎,假如连“轮回”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真正读懂西游记呢?
为什么辛弃疾的词相对晦涩难懂?
因为他是个用典故的狂魔,被人诟病为“掉书袋”。
倘若没有一定的文学积淀,确实难以读懂他的词。
这其实是文人的一个通病,跟今天的人玩梗如出一辙。
比如“你怎么能偷手里剑呢,萨斯给”。
要是不明白这个梗,又如何能够领会其中的趣味呢?
西游记中也有很多类似情况:用典,或者玩梗。
比如:“化胡为佛”,此乃佛教史上比较有名的大事件,然而鲜有人知。
三.人类文明群星闪耀是
人类至今未解之谜——轴心时代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类开始寻找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思想精神文明大爆发时代,群星璀璨,光芒万丈。
历史上伟大的先哲几乎同时现身人类文明,诸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基督教的耶和华,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等,真可谓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