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两江新区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新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抓手,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工程。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破解当前经营主体反映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新区积极构建“江江好”(JUST BE PERFECT)营商环境品牌,坚持“有呼必应、有电必答、有信必回、有诺必守”,坚决做到“无事不扰”,力争让每一位投资者、每一个经营主体,在两江感受到“恰到好处”的舒服,感受到“江江好”的愉悦,将最优的营商环境作为最好的招牌。

一、强化体系化推动服务提升

两江新区锚定企业发展之需,构建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持体系,形成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服务机制。一是构建“政策为企”服务体系。做好“诉求归集—政策制定—政策解读—政策兑现—政策评估—政策修订”闭环管理,在充分征求经营主体意见诉求的基础上,确保政策快速制定、精准解读、高效兑现,2024年,新区制定出台《两江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六大专项行动方案》,围绕企业发展6个维度提出33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二是构建企业服务体系。通过“双专员”服务机制,为新区1345余家“四上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匹配“一对一”服务专员、联络专员,明确了10项双专员职责清单,363项涉企服务事项,服务企业所需、所急、所愿。优化“企业家沙龙”制度,定期开展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建筑业等产业“企业家沙龙”,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桥梁。三是构建“1+3+N”政务服务体系。以政务服务大厅为主阵地,辐射3个服务中心和N个惠企E站,覆盖企业1.2万家,累计接受企业咨询、办件1589件次。政务惠企E站升级“智能化”服务,内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时段自助“查、看、问、评、办”,实现200余项事项一站式办理、“园区事园区办”。四是构建企业梯次培育服务体系。从“个转企”到“升规入统”,再到推动企业上市,每一步都针对企业发展实际精准施策,助力企业茁壮成长,近一年,新区“个转企”数量增加112家,规上企业增加217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

二、强化全生命周期护航企业成长

两江新区围绕企业“初创、成长、成熟、注销”全生命周期,匹配企业发展节点、需求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精细化服务举措,激发经营主体市场活力,2024年1-9月,区内新增经营主体2.22万户,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新增数量均排名全市第一,同比增长8.07%。一是支持企业初创无忧。构建产业用地“一张图”,推动土地资源、政策红利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全市率先试点企业名称争议行政裁决机制,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持续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做到全流程“一日办结”,开办企业网办率达99%以上,一日办结率达100%。二是支持企业加速成长、成熟。构建金融综合服务机制,依托两江新区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咨询服务,截至目前,新区金融资产规模达2.8万亿元、占全市三分之一,上市企业16家、占全市近20%,落地金融机构超500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联合世界贸易网点联盟,助力经营主体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开展“量体式”AEO认证培育,助力企业通关时长缩减30%以上,查验率降至1%以下,新区AEO认证企业51家,数量居全市第一。三是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落实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建立府院联动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总结评估工作推进情况,确保破产程序公正、透明和高效进行。打造“一地、一窗、一网、一次办结”企业跨区域迁移服务机制,无需迁出地登记机关同意,迁入地登记机关直接办理企业落户,2024年1-10月新区办理迁移3290户,平均迁移时限压缩50%。

三、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市场公平

公平稳定的法治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以数字赋能改革,打造企业可预期的稳定、安全的法治环境。一是推行数字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法定执法+赋权执法+委托执法”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将65%以上的行政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二是创新智慧执法监管模式。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全面开展线上执法办案,联合区级执法单位实施“执法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减少入企执法168次,入企执法率降低70%以上。探索运行“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灵活运用信息公示、信用承诺、失信惩戒等梯次信用组件,指导经营主体主动纠正违法行为。三是打造特色法律服务。推进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在各街道和园区设立行政复议便企服务点和联络员,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构建区域协同共享机制,深化区域联动法律服务,联合四川天府新区出台《重庆两江新区律师行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加强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信用监管,为公众提供更加透明、可靠的法律服务选择,打造双城法律服务样本。

四、强化创新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江新区强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区为企业提供政策、平台、人才、资金、市场等全方位支持,打造充满活力、富有包容性的创新环境。一是着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全面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可持续转型改革,打造“研究院+科创园”模式,批量引入高校院所产业化项目。目前已集聚新加坡国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设立各类研发机构50余家,搭建创新平台150余个,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1600件。“聚焦‘科创+产业’打造重要创新策源地”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二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特色“种子基金+直投+拨投结合”早期项目投资支持体系,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接力”模式,累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660余项,技术服务合同登记近10亿元。打通成果端、中试端、创业端孵化链条,培育摩方精密等硬科技创业团队66个,撬动产业投资30亿元。每年开展“金种子”“明月湖π”“XbotMan”项目路演、成果转化品牌活动400余场,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三是实现资金人才双轮驱动。每年,新区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普惠政策资金支持不少于5000万元,各类基金支持近15亿元。构建重庆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印发《两江新区实施“才聚两江”专项行动计划(2024—2027年)》,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典型做法被教育部简报刊发。明月湖科创园打造“年轻人+硬科技+新产品”模式,开展创新人才培育和“硬科技”项目孵化投资,入选全市经济改革创新案例,正面向全市推广。

五、强化要素支撑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资源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江新区全力保障企业用地、用能、资金需求,为企业打造高效流通、具备竞争优势的要素环境。一是做好公用基础设施服务。率先在全市推出5项水电气讯一件事套餐,实现新区联合服务业务办理环节及客户交互次数较单独办理压降57%,办理时间较单独办理压缩41%,不断提升用户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做好标准地供应服务。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引导企业在拿地时“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支持企业拿地后专心投入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已实现工业“标准地”供应5000余亩,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做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200亿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母基金,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不同成长阶段企业需求,建立种子、天使、VC、PE及并购等子基金。建立5:5风险分担机制,设立5亿元科创债权专项资金,截至目前,科技成长贷已累计放款金额35亿元,累计撬动其他商贸贷款超10亿元。推动REITs试点,助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金重庆两江产业园REITs项目已正式获批,成为西部首单产业园区REITs项目。

两江新区将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改革、完善服务,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推动两江新区成为更多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的热土和首选之地。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据要素×专业服务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

免责声明:除非特别注明,国脉电子政务网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国脉电子政务网,政府CIO的思想阵地与交流平台,5000位政府CIO在这里读懂“互联网+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