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虽然是宋国人,但庄子这辈子跟楚国又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何以见得呢?首先,庄子的思想浪漫灵动,他很喜欢借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其实很“楚国”,非常符合楚文化的特点;其次,在他的代表作《庄子》这本书当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关于楚国风土人情、宫廷传闻的记载。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庄子极大概率在楚国生活过,而且待了挺长一段时间。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个“楚漂”。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09/7637a1b9j00smohvc0158d000u00140p.jpg)
关于庄子,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一天,庄子跟他的好兄弟兼老冤家惠子一块出去玩,所谓“游于濠梁之上”。
走着走着,庄子突然来了一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是说,老哥你快看看这些鱼,多欢乐。结果,惠子较真了,他觉得庄子这话说得没道理,于是回了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大哥,你又不是鱼,你咋知道这鱼是快乐的呢?不过,咱庄子脑筋转得快,没有被噎住,而是马上接了一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哥,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这鱼是快乐的呢?
这时,最佳辩手惠子抓住了庄子的逻辑漏洞,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对啊,我不是你,所以我不了解你是咋想的;同样的逻辑,你不是鱼,那你肯定也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到这儿,庄子辩不下去了,于是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是在说,等等,咱回到最开始的讨论,你问说我从哪儿知道鱼是快乐的,那就证明,你也清楚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问题只是在哪知道而已,那我可以告诉你,我在“濠上”知道的。
庄子的这个回应听起来有点绕,来盘一下,是这样的:一开始,惠子不是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嘛,这里的“安知”,可以理解为,“你咋知道,证据何在”,所以他们前面是顺着这个逻辑辩论下去的。但是,这个“安知”还能理解为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你从哪里知道的”。所以,庄子就利用了这一点,说,你都问我从哪里知道了,那前提肯定是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你承认的,问题只是从哪里知道而已。所以,庄子最后说:“我知之濠上也。”我在“濠上”知道的。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09/f7bd21a0j00smohuu0196d000v900sap.jpg)
从辩论的角度来看,那庄子这叫妥妥的诡辩,偷换概念。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在生活当中,惠子这样的人是不是也很扫兴很烦啊。我跟你出来玩,看到鱼,我就随口感叹一句这鱼多快乐,你非要来杠,说我没法知道这鱼快不快乐。这不是杠精吗?
而且,从这个故事当中,也可以看出,惠子跟庄子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在《庄子》这本书里头,惠子的人设大概是这样的:爱较真,并且对知识抱有热情,他很希望通过逻辑和论辩来把各种道理搞明白。那庄子呢?庄子简直就是惠子的反面:你爱较真,我就用诡辩来调侃你,你信任逻辑,我就嘲弄逻辑,主打一个“认真了你就输了”的态度。
这么说来,相比较这位严肃认真的惠子,庄子确实是更潇洒、更自在,当然,如果往坏了说,可能就是比较滑头,有点混子气质。要照这么推断,那庄子平时估计没少劝过惠子,什么“干吗那么认真呢”“有啥不可接受的”“放轻松点”“随意点”之类的。
但是,这里有个很大的疑点。就是爱较真的惠子,是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不较真、啥都行的庄子,却混得很差。一般来讲,人太爱较真的话,做事情会比较挑,有时候爱钻牛角尖,这是会妨碍他成事儿的。而不较真、潇洒一点、不爱挑刺和抬杠的人,一般来说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至少不至于混得很差。庄子是混得有多差呢?他曾一度吃不上饭,都要找人借粮食去了。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09/818b17fbj00smohu5017kd000u40140p.jpg)
那么,是因为庄子本人太差劲,连谋生的能力都没有吗?也不见得。《史记》和《庄子·秋水》当中都提到了一件事儿,就是楚威王曾经要聘请庄子出任高官,被庄子给拒绝了。而且,人家庄子拒绝的时候还不忘埋汰对方。他说,我听说你们那儿有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被珍藏于庙堂之上,你觉得这只龟是希望死了被你们供着,还是希望活在泥巴里呢。对方说,那肯定是活着好。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就是想活在泥巴里。潜台词是去你们那儿上班跟去死有什么区别。你听听这多损。这就是那个很著名的典故叫“曳尾涂中”。你看这个时候的庄子,多清高,多较真,哪里是一副“啥都无所谓”的模样。
而且,除了做官之外,庄子其实还有一条不错的出路,就是去稷下学宫搞学术。当时齐国搞了一个稷下学宫,吸引了一大批学者,这批学者在那儿只管讨论学术,不用参与政治,而且离去自由,你不爽了爱走就走。按理说,你要是怕当官之后身不由己,那这儿总是个不错的去处吧?庄子也不去。
所以,庄子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他一方面给人一种“凡事不要太认真,爱啥啥,认真了你就输了”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好像很认真,很清高,有很多自己的坚持呢?可见,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