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加沙停火决议进行表决。由于美国一票否决,决议未能通过。安理会其他14国均投票赞成。

决议“要求所有各方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还重申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并“特别指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仍然是加沙人道主义应急行动的支柱”。

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在投票前表示,决议没有将被扣押人员问题与停火紧密挂钩,但拒绝回答记者“如何挂钩”的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否决权是责任而不是对盟友保护的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安理会就巴以问题行使了6次否决权,其中5次是阻拦加沙停火。

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发布联合声明呼吁加沙停火

当地时间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10个非常任理事国(E10)代表在联合声明中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发出紧急呼吁。

圭亚那代表在发言中表示,非常任理事国成员起草了一项旨在应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决议草案,经过五周的广泛磋商和努力,试图促成安理会的一致行动。然而,尽管各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建设性态度,这项决议草案仍未能通过,这让非常任理事国深感失望。

当地时间2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决议进行草案表决。由于美国一票否决,决议草案未能通过。

该决议草案旨在弥补此前安理会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四项决议的关键不足,特别是明确提出一项无条件且不限时的停火要求。尽管草案未获通过,非常任理事国在声明中强调了三大关键信息:

  • 立即、无条件和永久停火:战争必须立即结束,所有仍被扣押的人质必须立即、无条件获释。

  • 人道主义援助全面开放:必须快速、安全、不受阻碍地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让加沙的巴勒斯坦平民获得迫切需要的救助。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是加沙人道主义响应的核心,各方应确保该机构能够履行其关键使命。

  • 遵守国际法义务:交战各方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法、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尤其是在保护平民及基础设施、妥善对待被拘押人员和提供人道援助方面。

非常任理事国重申致力于推动安理会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并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仍在持续的敌对行动中遭受苦难的无辜平民及其家属。

声明警告,战争已经夺走了太多生命,安理会必须采取统一行动。成员国承诺将继续尽最大努力,推动理事会在这一关键问题上的团结,寻求尽快结束敌对行动并缓解人道危机。

巴勒斯坦代表气愤到捶桌子

当地时间11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再一次遭美国独家否决后,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副观察员马吉德·巴姆亚在发言时气愤得捶桌子。他表示,国际社会不应就这样“对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习以为常”。巴姆亚对美方代表说:“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我们拥有错了国籍,信错了信仰,生错了肤色。但我们也是人,我们应该被平等对待!”

中方:非常失望

4.4万人死亡换不来美国的同情心吗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表决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表示,中方对表决结果非常失望。美国独家使用否决权,粉碎了加沙民众活下去的一线生机,把他们进一步推向了黑暗和绝望之中。人们不能想象这次表决以及安理会过去13个月应对加沙冲突的失败,如何能够逃过历史最严厉的判决。未来的人们看这段历史,他们会感到难以置信。

傅聪指出,当去年10月18日美国第一次否决时,加沙有近3000平民丧生。当美国第二次否决时,以色列的轰炸已造成17000人死亡。伴随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否决,当美国在今年4月18日第五次否决时,加沙的死亡人数已飙升到了34000多人。现在加沙已有近44000人丧生,美国还是毫不犹豫地使用了否决权。44000人,这不是个冷冰冰的数字,他们可能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位还在哺乳的母亲,或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每个人的逝去,对侥幸活下来的亲人而言,意味着永远的伤痛。人们会问,巴勒斯坦人真的命如草芥,一文不值吗?难道44000人的死亡也换不来美国一点点的同情心吗?到底还要死多少人才能让他们从装睡中醒过来?

傅聪强调,中方的立场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必须释放全部人质,必须立即无条件停火。这两者都很重要,不能附加前提条件,不能同意把两者挂钩的做法。因为事实已经表明,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早就超出了解救人质的限度。坚持要求为停火设置前提条件,无异于给延续战争开绿灯,纵容继续杀戮。美国的一再否决,使安理会和国际法的权威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但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来都不嫌晚。中方呼吁美国认真对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不要消极回避,不再刻意拖延,拿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支持安理会为立即停火、拯救生命、恢复和平采取一切必要行动。

来源:央视新闻、@CCTV国际时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编:舒克 审核:杨懿 监制:晓文

聚焦民生服务

关注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