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祝贺你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能否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你是怎么参加到生态环境系统的科普讲解员大赛中来的?
曾志坚:谢谢。我是北海涠洲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讲解员,平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涠洲岛景区的美景与历史,或者在珊瑚馆内介绍珊瑚,有时也会下水观测珊瑚。我很喜欢了解新奇的事物,这会让我充满干劲,去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珊瑚礁修复团队担任志愿者也是,为此我特地去学了潜水,也了解到了珊瑚修复的很多知识。
参加比赛说来也巧,涠洲岛本来就是一个景色很美、生态突出的地方,当时北海市赛通知我们公司时,岛上正是“蓝的眼泪”和观看布氏鲸的季节,我想通过比赛把它们介绍出去。
中国环境报:为何选择仿蝠鲼柔性技术作为讲解的主题?
曾志坚:也是与修复珊瑚礁有关。我有给珊瑚礁修复团队担任志愿者的经历,加上正好当时看到电视新闻中也讲到珊瑚礁修复,就想我们涠洲岛海域珊瑚修复要是用上这种潜水器就好了,就不用每次都那么麻烦了。而现实中,确实也有仿蝠鲼柔性技术在帮助人类进行修复珊瑚礁,就想借助技术本身,把修复珊瑚礁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挑战等通过讲解员大赛的平台讲给大家听。
中国环境报:你觉得选题对于科普讲解来说重要吗?你又是怎么把它进行大众化转化的?
曾志坚:选题真的很重要,如果和自己息息相关、共鸣感强,就会知道从何下笔,讲清楚来龙去脉,也会有感染力。决赛阶段,我讲的是微塑料选题,思考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所以感觉没有发挥好。当科普的内容讲解员都没有共鸣感时,被科普的听众肯定更远了。
决赛中,曾志坚拿起一瓶水辅助展示讲解
中国环境报:有想过能闯进决赛吗?和半决赛相比,决赛的竞争和要求和体验怎么样?
曾志坚:开始完全没有想象,这也导致我决赛的稿件其实准备得不是特别充分,下次会吸取教训。决赛中,还有评委提问的环节,我觉得我的回答刚好及格。因为之前有设想过评委们可能会提哪些问题,所以回答还算流畅,但现在回想起来并不算完美,结尾没有点题与升华。
在我看来,半决赛可能比决赛还要精彩和激烈,因为每个人肯定要把最好的自己在半决赛中展现出来,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我十分享受半决赛的舞台,有种掌控之感,而决赛由于准备不充分,所以有一点遗憾,没能充分地享受决赛舞台。我会继续努力,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想继续参加,冲击更好的成绩。
中国环境报:通过参加生态环境讲解员大赛和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与来自各行各业的讲解员同台竞技,有什么感受?对生态环境讲解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悟?
曾志坚:生态环保题材看起来很远,但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之前听一个评委说,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题材才会让听众更有信服力,让讲述者更有倾诉感。所以我今后将更多地从自己出发,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讲出去,也把它们如何解决讲出去。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生态环境讲解员。虽然一个讲解员的力量有限,但也会发挥着自己的光亮,多一个人就会多一份光;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中国环境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更广受众,有何打算?
曾志坚: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讲解员,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更加喜欢讲解的成就感,使我获得更大的动力。我本身也喜欢舞台,我希望参加更多的讲解比赛或者在网上展示自己,比如发展自媒体,用更大众、更有趣味的方式去科普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 | 中国环境
作者 | 中环报记者王琳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