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IC Notes,央视网)
导读:近日,央视网发布的《350家检验检测机构零收入 湖南何以破局》文章,文章提到,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检验检测机构总数达1849家,其中有350家机构甚至出现了0收入的困境。
文章指出,检验检测行业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国家行业监管部门放宽检测机构准入条件,导致大量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是国内检测行业仍以小微型检测机构为主,基本上不具备科研和创新能力,大部分检测机构过度依赖“老板资源”的生存模式,低价竞争已经是国内检测行业最残酷的现实。文章可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国内检测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检测行业推行放管服、实行告知承诺制、从最早的行业监管演变为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监管再逐步回到行业监管等,导致国内检测机构数量从2015年的31122家增长至2023年的53834家,增长72.98%;国内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799.9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00亿元,增长161.11%。虽然国内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的十年增长率远高于国内检测机构数量的增长率,但是当下国内大部分检测机构处于「艰难生存」的状态。
或许,过度市场化,过度降低资质门槛要求,行业监管政策的过度变化等因素,导致了当下国内检测行业的现状!
。详文如下:
日前,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3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检验检测机构总数达1849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21.68亿元。
然而,行业内部发展并不均衡,尤其是小微型机构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其中有350家机构甚至出现了0收入的困境。
将视野放宽至全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显示,检验检测行业的整体情况亦不容乐观,行业“小散弱”的发展现状依旧存在。同时,行业内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及品牌价值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制约行业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保持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提升整体竞争力,成为摆在湖南检验检测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小微机构多
服务半径有限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全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53834家,但就业人数不足100人的检验检测机构就有51814家,占比高达96.25%。这一比例揭示了检验检测行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的格局。
湖南省的情况亦如此。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849家,平均每家机构从业人员仅有27人,规模以上机构更是仅有215家。同时,湖南省检验检测机构年度收入5亿元以上机构0家,而全国有71家。
可以看出,湖南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而这也预示着在全国检验检测统一大市场形成过程中,湖南本土机构将面临品牌竞争力逐步弱化的挑战。
此外,大量机构规模偏小也成为制约其业务拓展广度与深度的间接因素。
据统计,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中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机构多达38911家,占比72.28%。
《报告》指出,2023年,湖南省1849家检测机构中,约74.36%的机构仅服务于本省内客户,同时在服务本省内客户的机构中,业务半径在本区县内的占到21%以上。“我们接近70%的客户,都集中在省内。”湖南中机申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闯说,当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湖南本土的需求;中腾智信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全产业化的“检监诊治”机构的代表,其80%的业务量同样源自湖南本省;博纳质量科技集团亦有50%的业务量在湖南……
这一现象反映出,湖南多数检验检测机构仍带有浓厚的“本土化”色彩。
其实,检验检测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链,湖南曾出台了《关于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产业发展意见》,并成功打造了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在产业发展上已具备优势基础。
那么,湖南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扩大服务“半径”,真正实现“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呢?
“当前不少检验检测机构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分得一杯羹,恶意竞争、低价中标,导致检验检测行业逐渐从人才集聚型发展偏离为劳动密集型。”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唐小兰表示,要实现湖南检验检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思路是关键。“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跳出传统服务的框架,结合行业实际,开展关键技术和设备攻关,形成具有地域甚至国家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检验检测学会会长、中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小波亦持相同观点。“尽管湖南省的产业集聚为检验检测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加强行业品牌建设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创新能力弱
对外依存度高
2023年底,全国仅有5729家检验检测机构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总数的10.64%。在湖南省,获此项认证的行业机构仅有197家,同样维持在10.65%的较低水平。
从专利数量上看,至2023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有效专利总数虽达161929件,但平均分配到每家机构,则仅勉强超过3件,凸显出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的薄弱。
“一些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为了追逐利润、求生存,铤而走险,出具不实报告、虚假报告,更谈不上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唐小兰表示,多数小微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不具备科研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匮乏,直接导致这些机构对外界资源与市场的高度依赖。这种依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仪器设备依赖进口;二是业务依赖人脉、资源。
2023年湖南省有37.75%的检测机构使用进口设备,其中不乏完全或高度依赖进口设备的机构,有2家机构进口仪器设备数量比重达到100%,有10家机构进口仪器设备数量比重超过80%,有25家机构进口仪器设备数量比重超过50%。
相关部门透露,一旦遭遇国外厂商“断供”,这些检测机构将面临业务重创乃至停滞的严峻考验。
在调研过程中,某工程检测机构谈及自身核心竞争力时的自述,印证了另一现状。“老板的资源,以及我们与客户公司之间的良好人脉关系是我们两大核心竞争力之一。”
然而,这种依赖“老板资源”的生存模式,其可持续性令人存疑。
“一旦这些资源出现问题,企业可能会迅速失去其竞争优势,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行业人士并不看好这一生存模式,在当下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在其长期、稳定的发展基础之上,而非短期的、不可控的资源与人脉。
准入门槛低
低价竞争频繁
“201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放宽了检验检测机构准入条件,一些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雨后春笋’般冒出。”唐小兰说。
据行业人士透露,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资质门槛也较为宽松,仅需具备80万-100万元的注册资金,6-10位技术人员,再配备相关设备及建立质量体系,就可以获得从业资格。“过去几年,在低门槛和房地产市场井喷式发展的双重刺激下,不少几个人的‘家庭作坊’甚至是‘夫妻店’出现。”
这一局面在去年3月底迎来了转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新标准参考交通运输部对于检测机构的要求和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
尽管如此,低门槛带来的影响并未消散,低价竞争依然是国内检测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2023年11月,一篇题为《再见低价中标!检测场低价竞争内卷漩涡何时休》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基准价为50万元的工程检测项目,招标控制价下浮50%为25万元,最后某检测单位以4000元的超低价中标,这一报价相当于0.08折。行业人士透露,常规工程、道路工程、幕墙等项目检测中标价常出现2-4折的情况。
这样的价格内卷并不是个例。公开信息显示,在化妆品领域,产品备案常规9项检测的成本约为300元,但业内人士透露,当前这一价格以滑落为80元至120元左右。
不仅如此,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充电桩检测通常价格为每千瓦20元,但在湖南最近某次充电桩检测竞标中,首轮公示价格低至4.8元,仅为原价的2.4折。行业人士普遍表示,这样的价格难以覆盖成本。
如此激烈的低价竞争中,项目执行过程中会因控制成本而出现问题吗?
行业人士透露,一些机构可能会采取降低检测标准、缩减检测项目或使用低质量检测设备等手段,从而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给产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特别是,某些涉及房屋建筑安全的虚假鉴定报告,不仅违反了行业规范,还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应对这一现状,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5月8日下发了《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适用范围进行了规范。
但行业人士指出,该法主要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并不能涵盖所有检测领域。比如,目前工程检测项目仍普遍被列为低价中标的招标项目,很少采用综合评标法。
面对“内卷”和价格不断走低的现状,行业该如何应对呢?
尹小波认为,创新研发是破局之道。“企业自身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提质,把创新摆在首位。同时,学会也要继续分享业界新动向、新技术、新思路,将分散的智力资源化为群体优势。”
唐小兰则表示,“要实现行业健康发展,政府既要规范检验行业,促进公平竞争,防止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份额,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更要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市场蛋糕,从根本上破解内卷问题。”
-End-
2024国内建工建材检测上市企业TOP10榜单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加工整理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公众号:智慧测联 conlinker)。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 题,请和我们联系,核实后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作删除处理。
加小智微信,进建工检测技术交流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