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上海郊区龙华区南张乡的农村保健员正在河边进行钉螺蛳的调查工作 赵立群摄
上海市计划在1956年第一季度要在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乡村中,基本上消灭钉螺蛳,管好粪便和水源,并治好一部分患血吸虫病的病人。
1956年 许碧华摄
在太湖畔上,1953年国家建立了一座血吸虫病专科医院,为人民治疗流行严重的血吸虫病,已有数千个血吸虫病患者在这里恢复了健康。
1956年 汤庆森摄
广西桂西僮族自治州宜山专区正在积极训练防治血吸虫病的专门人才。已经训练出的有175人。
洪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工作人员在检验粪便中含有血吸虫卵的情形 1956 刘心宁摄
湖北省卫生部门几年来在长江、汉水一带的广大湖沼地区建立了许多血吸虫病防治站和工作组,给患血吸虫病者进行治疗。经治愈恢复健康的已有17000多人。
1956年 晓庄摄
江苏镇江市积极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这是防治血吸虫病的医务人员在市郊永东乡三村为农民进行皮内试验,调查研究农民患这种病的情况,以便进行治疗。
海滨人民公社社员们正在用火烧沟边的钉螺 1959年 苏联农摄
四川西昌专区卫生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在一起,结合积肥、造肥、兴修水利,展开消灭钉螺的工作。这个专区的西昌县是四川省南部的灭螺重点区之一。
查螺灭螺青年突击队在土埋大小水沟里的钉螺蛳 1958年 章耕辛摄
全村按小队为单位分片集中遮荫和加盖粪坑
绍兴县解放乡任家坂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全村有病人450人,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大大削弱了这个村的劳力,影响了生产。1958年1月,由浙江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郦余庆医生带领的五个医务人员组成的血防小组来到任家坂,和农业社合办了一个临时医院。住院病人自带被子、饭菜等用具,除了缴二元二角药费外,每个病人每天只向医院交两斤烧开水用的柴草。
水利灭螺大军在开荒坡填埋沼泽,使钉螺无地孳生 1959年 何国正摄
灭螺鉴定小组正在检查灭螺地段
广西宾阳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大搞水利灭螺的群众运动,训练了五百多个灭螺业余技术员,扩大了防治队伍。
1959年
早在1951年湖北医学院等单位在湖北黄陂县千波乡进行血吸虫病调查时,拍了这张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照片。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恢复了健康。
社员们结合翻地、开沟,土埋钉螺 1960年 吴元柳摄
浙江衢州花园人民公社,解放前80%以上的农民患了血吸虫病。解放后,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改良土壤,开展防治运动,1万多血吸虫患者恢复了健康。
卢鸣摄
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1960年7月11日到20日在上海举行。
1964年
故事片《枯木逢春》描写的是一个血吸虫病患者和她的一家在解放前后悲欢离合的故事。它反映了人民政府大力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所获得的成就。
化工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药物研究室研究人员,正在上海天平药厂蹲点 1965年 夏道陵摄
我国独创的、治疗日本型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新药“呋喃丙胺”,由化工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部门试制成功,已在上海大众制药广和上海天平药厂大量生产。
过去,治疗急性感染血吸虫病的药物是锑剂,但副作用较大,只能在静脉注射,病人要经过20多天才能降低体温,使用不方便。而“呋喃丙胺”是口服药片,绝大多数病人服用后7、8天,体温即可恢复正常,副作用也较小。
1966年文
以主席诗篇《送瘟神》命名的大型彩色科教影片,已经和观众见面了。这部影片形象地介绍我国南方广大农民和科学工作者同血吸虫病作斗争的主要经验和成就,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解放前后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两种完全不同的遭遇。
血吸虫病防治人员用图片向社员宣传血吸虫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1966年 金勖琪摄
四川绵竹县遵道公社已治愈了三千余名血吸虫病人,基本上灭除了钉螺。公社各级组织都建立了专人负责的“血防”组织,还新打和改打水井一百六十三口,解决了全公社百分之七十以上群众的饮水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