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
《江西工人报》跨版
图文推介《建强“桥头堡” 搭好“连心桥”
——江西省“县级工会提升年”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纪实》
架起摄像机、寻找最佳拍摄视角……11月8日下午,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现场,近20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早早来到这里,等待即将发布的内容。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江西省‘县级工会提升年’专项工作。”15时整,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发布会正式开始。
面对媒体镜头,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邹绍辉介绍全省“县级工会提升年”专项工作有关情况。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饶冬梅,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吴家杰,省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创新工作机制
围绕县级工会开展“三年行动”
县级工会是连接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的重要枢纽,在我国工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桥头堡”作用。
2022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工会系统集中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省总工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部署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创新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提升年、巩固年”三年行动,持续推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从政治引领、组织功能、服务阵地、制度机制、作用发挥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全省县级和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会工作水平,着力解决县域基层工会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应声而动,形成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去年开展的“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推动县级工会初步实现了政治引领强、组织功能强、服务阵地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的“五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总工会承办了全国总工会“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交流座谈会,作为两个省级工会之一在全国总工会“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为巩固深化“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成效,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省总工会在“县级工会加强年”的基础上,接续开展了“县级工会提升年”专项工作。这是顺应基层工会期盼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把“加强年”中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尽可能解决,把县级工会进一步做强做实。
未来,省总工会还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开展“县级工会巩固年”专项工作,不断壮大县级和基层工会服务职工的综合实力,把县级和基层工会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真正打造成工会组织体系的坚强堡垒,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思想政治引领
广大职工群众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全省工会坚定扛起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责任,采取主席会、党组会“第一议题”原汁原味学、干部培训“第一课”全员学、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学等形式,夯实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群众身边、走进职工群众心里。
省总工会组织出版《江西工人运动简史》《红色工运的江西探索》两本江西工人运动题材的书籍,讲好县级工会工人运动百年峥嵘岁月的鲜活故事;创作以红色工运为主题的“亿万职工心向党——赣鄱职工 高歌向前”和“礼赞盛世 匠心逐梦——江西省职工文艺晚会”等系列文艺活动,并在县域巡演,反响热烈。
全省工会扎实推进“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省县级和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会举办“赣鄱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353场、劳模工匠宣讲374场、职工主题阅读交流活动393场、文艺下基层活动206场,特别是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共同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发挥工人文化宫联盟机制作用,开展工人文化宫“点亮”工作。采取省总工会主办,联盟组织、市县申办的模式,7个市县工人文化宫申报承办了排舞、篮球、气排球等12项文体活动和赛事,实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年年有大赛”,带动全省县级工人文化宫主办、承办各类项目3万余个,线下服务职工127万人次。全省工人文化宫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362场,定向服务省“1269”行动计划各类活动318场,实现工人文化宫阵地亮起来、活动亮起来、品牌亮起来。
此外,我省还开展了首届职工足球超级联赛,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开展2024年“玫瑰书香 芬芳赣鄱”全省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开展活动320场次、覆盖34余万人次。
提升组织功能
推动基层工会转起来、活起来
为加大基层工会建设,省总工会连续三年将自收留成经费的80%以上下拨至市县工会,其中,县级不少于60%,解决了县级工会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职工活动场所720个,其中,乡镇(街道)、村(社区)职工活动场所68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职工活动场所40个。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100个县(市、区)全覆盖。未来,省总工会还将进一步增大对县级工会资金返还比例,更好地支持基层工会建设工作。
为持续优化县级工会组织结构,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县级工会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创新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六有六规范”建设(“六有”是指有依法选举的工会主席、有独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服务职工的活动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自主管理的工会经费、有会员满意的工作绩效,“六规范”是指队伍建设规范化、组织机构规范化、履行职能规范化、制度机制规范化、职工之家建设规范化、工作绩效规范化),选树“六有六规范”基层工会示范点801家,带动全省打造1448家“六有”工会、1047家“六规范”工会,基层工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不断增强。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在县域聚集的新情况、新变化,省总工会从四个方面着手,突出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
深化机制建设。省总工会就2024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全局,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工作小组的作用,形成推进工作合力,加强与省委网信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定期对接信息,协商处置问题,实现数据共享、阵地共建、工作共推。
优化组建模式。探索争取行业党委“指导建”、依托主管部门“联合建”、发动龙头企业“带动建”、借助行业协会“共同建”、紧盯头部企业“重点建”、立足区域组织“兜底建”等六种建会模式,狠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开展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行动,对行动具体目标、工作步骤等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细化建会举措。制定了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专项工作方案和推动12家头部平台企业在赣分支机构工会工作方案,分别提出五个方面和十项具体支持措施。通过舆论宣传、入企宣讲、会商座谈、服务引导等方式,推动重点行业和平台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关联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做实“小三级”工会“兜底吸纳”,持续构建覆盖广泛的工会组织体系。
强化服务载体。省总工会连续三年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季”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温暖、送文化、送健康、送平安。同时,今年已为3536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免费开展“两癌”筛查,计划组织不少于1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健康体检,已赠送综合保障计划101969份,通过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切实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感受到工会“家”的温暖。
在多项措施的合力作用下,目前,全省县级工会共吸纳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四转一响”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78万人,综合入会率近60%。
建强服务阵地
不断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做好阵地服务方面,省总工会发挥好“以奖代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持续推进县级和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人文化宫建设,着力健全机制、完善功能,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职工能力。三年来,对24个符合奖补条件的市县工人文化宫项目实施了奖补,其中,县(市、区)工人文化宫21个,奖补资金4540万元。目前,全省共有县级工人文化宫76个。
全省县级工会坚持以实用为主,积极推进面向户外劳动者的工会驿站建设工作,去年拨付资金1000万元,给予各级工会新建的300家三星工会驿站每家1万元补助、200家四星工会驿站每家2万元补助、100家五星工会驿站每家3万元补助。今年又拨付资金500多万元,打造800个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全省各级工会建设工会驿站5001个,三年来,总投入资金近1.3亿元,有效满足了户外劳动者“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急了能如厕”等实际需求。
2023年12月,省总工会对全省100个县(市、区),按照每个县(市、区)10万元的标准发放了专项工作经费补助,共补助1000万元,主要用于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强化服务阵地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发挥职能作用;下发了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六有六规范”建设工作项目化补助通知,计划打造200个“六有”工会示范点和200个“六规范”工会示范点,其中,“六有”示范点按照每个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六规范”示范点按照每个5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今年,下发了对基层工会职工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化补助通知,计划新建提档43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职工活动场所,其中,新建的按照每个5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提档升级的按照每个35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各地工会还借助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各类资源,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如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共享雨伞、打印机等设备,开展工会送温暖、“四点半课堂”、健康咨询、餐饮等普惠服务,让工会温暖“触手可及”。
完善制度机制
确保基层管理体系重协同、见高效
省总工会坚持把完善制度机制作为专项工作的重点任务,确保基层工会工作规范有序,提升服务效能。全省100个县级工会均建立完善了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赴基层蹲点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全省工会下派466个蹲点工作组、1296名工会干部下沉一线,为基层工会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另外,修订出台《江西省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赋予县级招聘自主权,充分壮大基层工会工作力量,并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奖惩晋升、推优评先作出了规定,加大了对县级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工资性支出的补助力度,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总工会抓好“工会+N”协作平台和“三师一室”平台建设(“三师一室”即法律援助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健康工程师和劳动争议调解室),充分发挥“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作用,今年以来,“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借助省政务服务平台督查督办职能,打通了214家省级部门、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从受理到办理的通道。累计接入涉及县级层面电话2.6万个,接通率99.94%,职工认可度、满意度高;做好帮扶服务,成功申报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4642万元,省市县三级工会配套资金4856万元,总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根据职工困难情况和实际需求,开展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大病救助等有针对性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助,常态化做好工会“元旦春节送温暖”“夏送清凉保安康”“金秋助学·铸魂圆梦”“阳光少年夏令营”、留守儿童“牵手向未来”、农民丰收节“庆丰收促和谐”、赠送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等“工”字号品牌项目,以项目化方式更加精准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突出作用发挥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总工会深入开展“助力‘1269’ 建功新时代”专项行动,实行省市县三级工会联动,通过举办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推出“百万千创新工程”、开展万名职工健康关爱活动、组织优秀技术工人(一线职工)疗休养、开展文艺下基层慰问演出等8项举措,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凝聚到省“1269”行动计划中来;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国企产改示范带动作用,举行国企民企产改结对签约活动,共推产改,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达到“有带无、老带新、国带民”,破解民企“不愿改、不会改”的难题。
全省各县级工会结合“首位产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全省每年举办2200多场劳动和技能竞赛,五成以上由县级工会主办或承办,带动岗位练兵164万人,劳动和技能竞赛与县域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
实施“工会帮就业”行动,为企业和下岗转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服务,集中在县区一级开展“工会春送岗 乐业在江西”就业服务季活动,举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截至目前,举办招聘会935场,服务职工群众35.2万人次;组织开展“工益培训”活动502场,服务职工群众2.9万人次;为困难职工家庭的毕业生提供勤工俭学和就业见习岗位138个,打造新时代工会就业服务“江西品牌”,为县级企业招工稳岗和职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新动能。
在健康服务方面,聚焦广大职工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全省各级工会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出发,组织优秀技术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一线职工疗休养2.07万人、免费健康体检2.09万人;组织2.05万余名女职工参加免费“两癌”筛查;开展女职工心理关爱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334场、覆盖2万人。同时,帮助职工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与满意度,全省各级工会为3.5万名职工子女提供暑期爱心托管服务;举办全省单身青年职工联谊活动222场,吸引1.88万名单身青年职工参加,成功牵手1768对。
全省各地推进
“县级工会提升年”专项工作亮点
南昌:工会服务供给多元化
围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南昌市总工会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尝试开展试点工作,预算1.2亿元支持县级工会开展试点工作并出台奖补方案,明确每个县区三年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用于打造县级职工服务综合体,切实夯实县级服务职工阵地;在各县级工会选取17家企业作为市级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企业,每家企业三年补助不超过50万元。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职工群众,南昌市总工会积极开展“春送岗位”活动,累计提供岗位超13.4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2万余人;开展2024年职工生育慰问活动,发放生育大礼包12375个;组织58批次共计4838名一线职工开展市内疗休养活动,组织劳模疗休养25批次922人;做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赠送保障计划和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企业补贴办理保障计划的活动,为1286名职工办理意外大病团体综合保障互助计划补贴参保,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5570人赠送意外大病团体综合保障互助计划;开展职工免费体检活动,为2050名一线职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发挥市县两级工会“法院+工会+人社”等维权阵地作用,提供工会法律援助366件,调解成功277件。
九江:深化基层工会建会入会工作
针对“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建设,九江市总工会计划用三年时间,努力实现各县级工人文化宫、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乡镇(街道)职工之家全面覆盖;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村(社区)职工之家和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示范点建设有效提升。九江市各县级工会积极筹措资金,对“小三级”工会建设进行补助,2024年以来,新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职工活动场所2家,乡镇(街道)职工活动场所77家,村(社区)职工活动场所3家,非公企业职工活动场所12家,社会组织职工活动场所6家,补助资金总计1482万元。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九江市总工会实施“暖新聚力”行动,以12家头部平台企业在赣分支和货车司机为重点,通过整合职工之家、工会驿站、职工书屋等阵地建设,嵌入多项服务举措,真正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样化需求。对全市12家头部平台企业的102家在赣分支建会入会情况进行摸底,截至目前,88家分支机构已建会,新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12691人,其中,货车司机4576人。
景德镇:“六有六规范”建设扩面提质
景德镇市总工会以数字(平台)经济企业、25人以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持续在全市打造“六有六规范”工会示范点。今年以来,聚焦省“1269”行动计划,打造了“六有”、“六规范”省级示范点,同时,对县级工会申报并符合补助条件的数字(平台)经济企业、25人以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六有六规范”工会示范点按照每个“六规范”工会3万元、每个“六有”工会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投入资金共计50万元。
景德镇市总工会着力推进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示范性职工活动场所建设。今年以来,打造了14个省级乡镇(街道)、村(社区)示范性职工活动场所,11个市级乡镇(街道)、村(社区)示范性职工活动场所,市总工会本级补助专项建设资金110万元。另外,注重发挥好工人文化宫的职工服务阵地作用,丰富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县市两级文化宫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报道、季季有亮点”的突破,单位时间内的服务职工人次达到6万余人。
萍乡:健全机制提升工作效能
萍乡市各县区总工会都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与县总工会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县级工会提升年”专项工作安排,争取党委加强对联席会议工作的领导和政府对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的重视支持。
萍乡市总工会坚持深入开展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制行动,全面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各县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督导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参与企业单位管理积极性,全市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率和职代会建制率均达90%以上。
建立健全工会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县级总工会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乡镇(街道)和工业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上栗县总工会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工业园工会的对口联系、指导和服务,县总工会班子成员、各部室分别对口联系2至4个基层工会,实现对口联系全覆盖。对口联系与班子分工、基层联系点、机关干部蹲点等安排相衔接。
新余:筑牢服务阵地,提升职工幸福感
新余市总工会推进县级和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人文化宫建设与作用发挥,形成了市、县(区)、园区(乡镇)、企业四级联建共享、一体服务职工的格局。新余高新区总工会在园区建设职工活动中心,设有职工服务窗口、职工书屋、职工活动室、培训室、休闲娱乐室等场所,服务职工1万余人次。分宜县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分宜县工人文化宫)于2023年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吸引了气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协会入驻,以工人文化宫为主阵地,依托县内其他活动场馆延伸服务阵地,举办了“工会杯”全县职工乒乓球赛、篮球赛、气排球赛、门球赛、太极拳赛、钓鱼比赛等系列职工赛事;打造“容宜帮”职工服务中心,延伸工会服务“手臂”。渝水区总工会打造“渝快帮”职工服务品牌,针对性开展职工帮扶工作。仙女湖区职工活动中心于2024年8月建成并投入运营,面向园区职工开放,已组织开展活动3场,服务职工200余人次。
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方面,新余市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要求,共建设完善工会驿站85家,打造服务职工“15分钟共享服务圈”。
鹰潭:创新职工思想引领方式
2024年以来,鹰潭市区两级工会重点开展“两屏一讲”专项行动,创新职工思想引领工作方式。
“两屏”,即与当地融媒体中心合作制作《解密劳模档案》《点亮小心愿浓浓工会情》两档电视节目。《解密劳模档案》围绕8名全国、省劳模典型事迹进行拍摄,展现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大力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业绩和创造精神,在全市广大职工群体中营造崇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点亮小心愿 浓浓工会情》节目重点关注困难职工、重点领域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职工群体,以完成小心愿的方式,宣传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的职能,有效传递正能量,提升工会工作知晓率和满意度。这两档电视节目在中工网、鹰潭市融媒体中心等平台播出。
“一讲”,即赣鄱劳模宣讲团进基层宣讲活动,组织劳模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经历、所在企业发展变化历程、个人家庭生活变迁等内容,通过专题讲座、视频录制等形式开展宣讲,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全市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赣州:围绕产业战略布局发挥工会作用
围绕“助力‘1269’ 建功新时代”专项行动,赣州市总工会在选树劳模先进、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方面实施10项举措,努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如推荐选树2024年全国、江西省、赣州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共计205个,成功举办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江西赛区选拔赛、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现代家居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正在筹备2024年纺织行业裁缝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纺织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性纺织行业裁缝职业技能竞赛江西赛区选拔赛。
各县区根据地方产业战略布局,积极展现工会作为,如于都县总工会围绕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常态化开展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助力纺织服装行业职工建功立业、技能提升、队伍壮大,为推进全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亮点。
宜春:“三个提升”筑牢服务阵地
宜春着力在强化工人文化宫、户外劳动者驿站、数字工会功能下功夫,充分发挥工会阵地作用,进一步推动职工服务阵地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阵地吸引力明显提升。
强化工人文化宫“两性”功能。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以“功能完好、物尽其用”为目标,为广大职工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平台。2024年以来,县级工人文化宫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64场次,服务职工10万余人次;举办气排球、乒乓球、台球、象棋、合唱等比赛70多场次,参赛职工近1万人次。
强化户外劳动者站点“暖心”功能。各级工会将工会主导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建设工会驿站476家,有效解决了环卫工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户外劳动群体“热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
强化数字工会“牵引”功能,各县(市、区)总工会整合大数据产业园(中心)“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等优势,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让他们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兵”。此外,还实施网络地图标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服务阵地,让更多职工有更多途径找到“家”。
上饶:“一县一品”特色亮点精彩纷呈
上饶市信州区总工会积极推进“工会+”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创新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全流程参与介入的维权闭环模式。上饶市广丰区总工会开展“宫校”联合活动,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全省两家、全市唯一的成绩入选全国总工会“工会家政就业技能培训试点单位”。上饶市广信区总工会大力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构建“工会+法院+N”服务体系,弘扬“三个精神”,打好工会服务“组合拳”。横峰县总工会切实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难题,走访269人,发放慰问金20.9万元,为55名困难职工家庭成员进行了免费体检。弋阳县总工会聚焦全县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系列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铅山县总工会着力开展“四好”基层工会、“四送”、劳模工匠“四进”宣讲等活动。德兴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和机关作风大提升活动。婺源县总工会开展特色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助力婺源文旅发展。万年县总工会探索实施党建、工建双指导员制度,推进党工共建,带动基层阵地建设。余干县总工会举办全县首届产业工人运动会,500余名产业工人参赛。鄱阳县总工会增强“三师”人员配备,扩大人民调解员队伍,实现双轨并行。
吉安:“一人一策”打造服务职工品牌
吉安市总工会针对不同群体,结合开展“六化”赋能“六型”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攻坚年”行动,有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活动,为其补贴办理新就业形态保障计划2.3万人。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服务农民工近1.4万人次。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筹集资金823万元,走访困难职工3.5万人次;筹集资金778万元,帮助4000余名困难学子顺利入学。针对乡村教师,投入160万元,提供免费体检3208人。针对女职工,提供免费“两癌”筛查2092人。针对双职工家庭,举办职工子女假期托管班19期。针对单身青年职工,组织1277人开展联谊交友活动。针对职工个性化需求,开展“你点菜,我买单”公益培训,服务职工近1.5万人次;支付互助保障金、救助金1609万元。
抚州:拓展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功能
抚州市总工会在传统“四送”项目上增加“十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保姆式”服务。即,送思想:定期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习座谈交流,加强对新就业群体思想政治引领;送阵地:指导并补助资金支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工会建设职工之家(“新”职工“聚”乐部),让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到家的感觉;送文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文艺演出20场;送才艺:依托市县工人文化宫阵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感兴趣的公益培训课;送技能:依托职业技术学院或行业主管部门师资、教学阵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竞赛);送法律:组织“三师一室”团队走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他们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法律服务;送健康:组织4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450余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开展免费“两癌”筛查;送“缘分”:组织单身青年联谊活动20场,为新就业形态单身青年搭建安全、诚信、健康的交友平台;送保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意外大病综合保障互助计划,已赠送近4万份,金额共计400多万元;送惊喜:逢特殊节日,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或他们的子女过不一样的节日,让他们在辛苦忙碌之余收获惊喜。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本报全媒体记者贾明
值班编校:胡梦婷、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