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乡镇党委政府既要发展镇域经济,也要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如何两者兼得、均衡发展,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位于滨州市惠民县的麻店镇,是一个以特色农业闻名的镇,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十分稀缺。近两年,该镇坚持有作为、不折腾的原则,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引进优质项目,实现了亩均效益的倍增,在稳住特色农业优势的同时,实现工业领域的突破,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项目签约到本月底一期项目完工,我们只花了半年的时间。一期投产后,我们能达到年产2000台套充电桩的能力,明年3月二期就能投产,产能将翻一番,产值能达到1亿元。”近日,在中惠智能科技(滨州)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公司总经理刘恩全说,他们的充电桩产品主要给基础设施类项目供货,麻店镇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是促成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必要条件。只有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赢得企业家的青睐。

今年4月,麻店镇到河北沧州、山东德州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期间,与上述项目的投资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5月签订协议后,麻店镇一边为企业清理施工场地,一边帮企业代办各项手续。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该项目就在原来一处闲置物流园的地块上破土动工。为保障企业健康成长,麻店镇还组建了专项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专属服务,帮助企业“抓建设”“促生产”两不误。

项目动工不久,投资方就接到了订单,麻店镇迅速协调本地企业提供部分厂房,让投资方实现了“厂房没盖好产品已上市”。9月,施工单位向镇政府反映:工地旁边有一台变压器影响施工。后者闻讯而动,协调相关单位,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变压器的迁移工作,为项目如期完工扫除了障碍。

“根据协议,缓交土地租金,先把钱投入到项目建设,这是我们能迅速投产的重要原因。”刘恩全说。

签约以来的半年时间,该项目完成了从公司设立到第一个车间完工、从第一批产品交付到企业升规纳统等一系列“大事”。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当年纳统。闲置多年的物流园地块变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随着企业提前产生效益,该地块的亩均营收正在从每年17万元向每年300万元的目标迈进。

作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麻店镇拥有40多年瓜菜种植历史,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麻店西瓜更是远近闻名。然而,特色农业带来的优势无法消弭长期“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带来的劣势。在2023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麻店镇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县各乡镇排名倒数。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土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以农业见长的麻店,可供项目落地的存量建设用地更是稀缺。为此,近两年来,麻店镇认真梳理了辖区的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建立台账,同时以招商引资部门为主力,发动机关工作人员、乡贤、企业家等广泛搜集招商引资线索,以“土地等项目”吸引优质投资。

在小吴村,一家纺织厂停产后地块闲置多年。通过乡贤提供的信息,麻店镇将一家正在寻找场地扩大规模的企业引进来,成立了山东牧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盘活了这10亩的存量建设用地。从去年3月第一次看场地,到今年3月投产,一年时间里,该合作社已经投入了2000万元,建起了4000平方米的厂房,为附近村民提供了30-40个就业岗位,目前企业已运行8个月。

腾笼换鸟,把闲置的厂区、场地利用起来,实现亩均效益倍增。去年以来,麻店镇已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6块、200余亩,先后引进了新能源、冷链物流、肉类加工等项目,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源头活水”。在项目包保、上门服务、“政银企”合作交流等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中,新入驻企业对麻店镇的营商环境有了切身感受。

通过深挖盘活闲置、低效资源,以商招商、稳商暖商,今年,麻店镇固定资产投入、服务业营收、社会消费品零售、技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全县倒数提升到了全县前列,提前8个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任务目标。

(大众新闻记者 韩凯 通讯员 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