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科学家社区,第九届上海·杨浦全球"创业之星"大赛"走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宣讲。新加坡国立大学同步开启GRIP创新企业杨浦行活动。活动现场,与会院士等在场嘉宾共同启用科学家社区。记者了解到,打造科学家社区,正是杨浦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的有力抓手和创新实践。
本届"创业之星"大赛以"资本赋能人才·新质驱动发展"为主题,通过搭建创业者投融资和服务对接平台,促进技术、人才、资本、项目等要素互动、为企业人才发展提供更好展示机会、更多融资渠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高水平人才高地杨浦"人才秀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有赛事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大赛又实现优化升级,增添了"开辟新赛道、打造新格局、营造新生态"三个"新"内容,还首次引入市场化7000万元直投资金,计划总投入突破1亿元,更好地实现拨投联动,为优秀人才、项目落地杨浦提供支撑。
杨浦全球"创业之星"是区级层面最早开展、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人才双创赛事。自2016年以来,杨浦已连续举办八届"创业之星"大赛,先后吸引了全球7000余位高层次人才、团队参赛,评选出了916位"创业之星"。
当天的宣介活动由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才局、杨浦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杨浦人才工作局主办,杨浦区国资公司、区高层次人才中心、卫百辛集团、北欧创新中心等联合承办。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架构师王东海分享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创新机制和成功案例。新国大硕博创新创业项目GRIP是新国大针对硬科技初创企业的旗舰创新计划,目标是培育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及NOC校友将世界级的研究转化为可持续、可投资的硬科技初创公司。该计划将于明年1月启动国家研究创新创业计划,首五年内以多种形式拨款5000万元,力争到2028年培养最多300个初创团队,到2030年支持成立超过150家科技衍生企业。王东海表示,希望未来能够与杨浦区深入合作,共同支持新加坡初创企业到上海发展。
事实上,新加坡、印尼与上海、与杨浦在科技创新、数字医疗等方面早已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就曾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来自新加坡的"亿杉医疗"项目获评"创业之星",企业华东总部今年将落地上海杨浦。
在活动现场,合作的萌芽进一步显现。来自东南亚的创新企业就绿色低碳、人工智能、医疗科技、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五大领域的8个优质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并与杨浦区相关投资机构、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对接。黄崇祺院士和往届杨浦"创业之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埃思凯特创始人关冰涛对路演项目进行了现场点评。
观看完路演,这些富有创意和可行性的项目让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很有感触,特别是"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沼气和有机废弃物解决方案"项目让他找到共鸣:"我曾经做过再生铜项目,材料再生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阳光工业。"作为高温超导电缆项目的研究者,黄崇祺分享了他的观察,研究项目无论大小,从研究到开发到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样的,但要特别注意在产业化后通过商业化形成更大应用规模,"商业化一旦成功,相关成果推广应用的场景就多了,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有不同的要求,会反过来推动研究者持续深化相关研究,进一步开发新的应用场景"。
作者:刘力源
文:刘力源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