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播出后,嘉宾麦琳频频登上热搜。
其中有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节目组设置了一个环节,让每位嘉宾指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其中,杨子和刘爽都选了自己的妻子。
只有李行亮,把票投给了葛夕。
这一举动,让麦琳当场崩溃大哭,委屈到罢录。
而这,也已经不是麦琳第一次情绪失控了。
一开始,我也觉得麦琳太拧巴、难搞,动不动就哭。
直到有一回,麦琳躲进卫生间哭泣的时候,黄圣依说:“如果他get不到你的点,你难过得没有意义。”
麦琳才坦言:
“我是特别特别缺爱的状态,可能和我从小有关,我爸爸小时候不是很爱我,自己总感觉不到爱,所以希望他(李行亮)的爱能强烈一些。”
这一刻,我突然想起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经典名言: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纵观《再见爱人》中的三位女嘉宾:
无论是平静而麻木地接受杨子各种爹味操作的黄圣依,十年如一日付出爱、时间和金钱的葛夕,还是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麦琳,她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个女孩长大之后的人生,都背负着原生家庭的因果。
黄圣依:有多少强势的父母,
就有多少空心的孩子
有人说,黄圣依就是现实版的《玫瑰的故事》中的黄亦玫。
的确,黄圣依从小家境优渥,父母皆是高知精英:
爸爸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大学教授,妈妈是纸媒时代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资深编辑。
她的表舅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姑婆则是《新民晚报》的创始人之一。
而黄圣依自己也毕业于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交大附中。
决定成为演员后,她顺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还没毕业就顶着“星女郎”的头衔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进入婚姻后,曾经星光熠熠的黄圣依却频繁被杨子打压。
面对妻子,杨子张口闭口就是“小屁孩”、“没文化”,说“圣依一思考,老天爷就发笑”,而圣依也表现得习以为常,甚至有些麻木。
很多人觉得不理解,但其实,这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或许才是黄圣依最熟悉的。
黄圣依3岁时,父母就给她报了钢琴、舞蹈、英语、绘画等各种特长班。
稍微大一些时,父母就要求她在家里用英语对话。
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黄圣依每天都忙忙碌碌,努力做到最好。
然而,父母对黄圣依却并不满意。
在一次采访中,黄妈妈曾坦言,黄圣依跟自己理想中的女儿有差异,因为自己接触过的优秀的人太多了。
黄圣依听了,则是笑着打圆场:妈妈基本上很少会夸赞我。
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过一位教师子女的自述,女孩说:
因为父母看过太多优秀的学生,所以无论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在父母眼中都是稀松平常的。
可自己一旦犯错,哪怕只是很小的失误,也会在父母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污点。
高期待、高要求、控制欲强,似乎是很多高知精英父母的共同点。
而在这样的家庭里待久了,不少女孩最终就成了没有情绪,也没有灵魂,只知道服从听话的“空心人”。
葛夕:那些听话的乖孩子,
后来都怎么样了
看《再见爱人》的时候,我最心疼的还是葛夕。
她人美心善,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别人的情绪,甚至在“熏鸡事变”后,还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对麦琳的同理心太少了。
然而,这样好的女孩,却在婚姻里被一点点吃干抹净。
刘爽会给葛夕看前女友的照片,向葛夕炫耀,同时反问葛夕,如果没有找自己的话,又会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葛夕怀孕,刘爽不想要,就让葛夕做流产;
葛夕妈妈给葛夕的几百万,也被刘爽炒股亏掉,还一直对葛夕撒谎。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葛夕不能离开刘爽,自己独美。
直到看见节目中的一段采访,我才意识到,这是因为葛夕早已陷入了“乖乖女”困局,所以才活得这么累。
因为是单亲家庭,葛夕早早就意识到了妈妈的不容易,所以格外听话、懂事。
在节目中,葛夕说起小时候,自己打电话给妈妈,说自己没考好,妈妈当时在上班,自己则在家里,妈妈说跪下,自己就在电话这头乖乖跪下了。
有时候,妈妈很生气,让她把电视关了,葛夕就再也不敢打开。
哪怕妈妈不在家,家里也没有摄像头。
从小就活成乖乖女的她,不敢有一点叛逆,否则就会生出一种强烈的负罪感,不断自责、内耗,备受煎熬。
长大后的葛夕,也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习惯性付出,甚至到了讨好的地步。
其实,李玫瑾教授在《春妮的周末时光》中就提醒父母:
许多父母都致力于把女孩往大家闺秀的方向去培养,可这些美好的女孩子,如果将来她嫁给一个流氓,就会特别惨。
因为女孩早期受到的教育都是特别文明、克制、礼貌的,但对方不一定是这样的,这时她会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她的乖巧和听话,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
最终,让乖女孩的心千疮百孔、苦不堪言。
麦琳:贬低孩子,
只会让她停止爱自己
一提起麦琳,不少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难搞”, 好像无论丈夫怎么做,她都不会满意。
有一回,麦琳羡慕朋友能够收到丈夫的礼物,便表示自己也想要。
李行亮得知后,为她策划了一系列的经历,做功课选生日礼物,还特意做了ppt,并扮成公仔,可麦琳却并没有想象中开心,只是淡淡地表示“就还好”。
还有一次,李行亮坐飞机去上海给麦琳买青团,买下了所有的口味。
然而,麦琳却因为吃到的第一个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而对李行亮大发雷霆。
对此,嘉宾张泉灵一针见血指出负反馈的危害。
但实际上,麦琳自己也是负反馈的受害者。
她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很难让父母觉得满意。
另外,我看到有人对麦琳的评价是空洞。
的确,就像《人的自我寻求》一书中写的,空洞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自己的感受也没有清晰的概念。
麦琳“想要一个包”的言论就是这样,让人弄不清她到底想要什么。
因为根据网上的信息,麦琳还有一个弟弟。
普通家庭的父母,有了二胎后,难免会把一部分精力分给更小、更需要照顾的孩子。
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陪伴,也是很多孩子内心出现黑洞的原因。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就是这样一个女孩。
因为妹妹从小患病,父亲对妹妹总是格外关注。
于是,缺爱的松子长大后,总是试图在各种亲密关系里索取爱。
她矛盾又卑微,一方面认为自己不值得他人的关注与喜欢,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人给予自己足够多的爱和重视。
而结果,自然是被一次次背叛、抛弃,最终凄惨死去。
作家上野千鹤子曾说,女性如果精神贫瘠,执着与被爱,过于渴望被认可,那无论她享有各种能力和资源,都很难救她于困境。
所以,在女孩年幼时,父母一定要做她成长的土壤,多对她表达爱意,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关注。
这样,女孩才不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当中,为了证明被爱而成为他人的依附。
看了《再见爱人》中,三个被原生家庭困住的女孩,我更加意识到父母才是女孩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父母的三观,就像一颗种子,会在女孩的心底扎根发芽。
而想要养出一个独立、自信、幸福感满满的女孩,父母一定要记住以下三点:
1. 肯定和尊重,是女孩一生幸福的基石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黄圣依的妈妈一样,从小对女儿寄予厚望,想要把女儿培养成自己最完美的作品,干涉女孩的穿着、兴趣,甚至职业方向和人生选择。
看似是为了女儿好,却无形中打压了她的生命能量。
其实,一个女孩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有了这些,她才能建立起独立的人格,拥有面对风雨的勇气。
就像谷爱凌,她妈妈谷燕虽然自己也是学霸、精英,但却从来不会干预女儿的人生。
从小到大,对女儿采取“放养”策略,鼓励女儿自己拿主意。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自信、要强、永不服输的谷爱凌。
2. 养女儿,宁可教她一身刺,不可教她绵如羊
作家三毛曾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她出国留学前,父母曾再三叮嘱她要温和、大度,她也是这样做的,可结果却一步步沦为舍友的仆人,被人呼来喝去。
直到有一回,她忍无可忍,毅然反击,才改变了被欺负的局面。
作为父母,我们要教女孩善良,但不要教她太乖。
告诉她遇到践踏自己底线的人和事时,要敢于反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这样,她们才不会被情感勒索,讨好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3.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父母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女孩本就比较敏感、脆弱,内心很容易受伤。
因此,在女孩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要尽量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安全感,就是让女孩发自内心地相信“我很重要,我的父母很爱我”。
归属感则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孩子都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且与父母有深厚的情感链接。
电影《怦然心动》的主角朱莉虽然家境平凡,但因为父母始终关注女儿的情绪,经常鼓励赞扬女儿。
所以她从不自卑,面对喜欢的人,她敢于表达付出。
当对方侮辱自己及家人,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时,她也能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划清界限。
这样的女孩,才不会变成一个拧巴、空洞的人。
作家刘瑜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写道:
“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
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
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
我的女儿,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每个女孩都如同飞在天上的风筝,而父母能控制的就是风筝的线。
想要她们飞得高,同时不迷失方向,父母就要始终牢牢掌控好手里的那根线,用爱与智慧为她们保驾护航。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