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在后疫情时代,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疲劳问题,只要登上社交媒体,就总是能看到相关的评论和帖子——感觉身体变“虚”了,“虚得不行”、“身体被掏空”、“啥也没干就觉得累”……这种状态,可能就是所谓的“后疫情疲劳症”。

“后疫情疲劳症”听起来像个医学术语,但它其实不是一个正式的病名,而是人们对疫情后普遍疲劳现象的形容。它的表现五花八门:身体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记忆力下降,甚至伴随着肌肉酸痛、失眠等问题。说白了,就是身体和精神都被“掏空”了,像没充满电的手机,电量告急,但还得硬撑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来了——为什么疫情过后,我们好像集体陷入了“累瘫”状态?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很多人可能感染过新冠病毒,虽然当时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但病毒对身体的影响可能留下了“后遗症”。研究发现,部分新冠患者在感染后几个月甚至一年,仍会感到身体疲惫,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长新冠”的表现之一。究其根本,新冠病毒可能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造成长期影响,而这种长期影响则会让我们的身体陷入一种异常和紊乱。

另一方面,心理上的“隐形疲劳”。显然,不是只有身体才会累,心理的疲惫同样可怕。在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太多“不确定”:生病的风险、经济的压力、社交的缺失……这些累积起来,形成了看不见的“情绪债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会导致一种状态,叫做“慢性疲劳综合征”。我们的大脑会误以为自己正处于危险状态,于是强行开启“省电模式”,让我们觉得没力气、提不起劲。

那么,什么样的疲惫是正常的?什么样的疲惫要特别注意?怎么才能从疲惫中逐步恢复过来?

欢迎参加11月群内特别分享,分享形式为群内直播,限制200人。扫码进群即可参加。